阿司匹林抵抗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复发的预测价值及相关性研究
【学位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43.33
【部分图文】:
㧟1.541 0.261 0.214(0.128-0.357) 0.552 0.277 1.737(1.008-2.990)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mRS:改良 Rankin 量表;AR:阿<0.05林抵抗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分析及预测价值rman 相关分析显示 AR 与脑梗死复发事件之间存在显著的2(P=0.005),如表 6;脑梗死复发组整体的 AA 抑制率低2 进一步用 ROC 曲线评估了 AR 对脑梗死复发的预测值,571(95%CI:0.504-0.638;P=0.034<0.05),敏感性为 35.6%,表 6 AR 及 AA 抑制率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 梗死复发 0.142 率&脑梗死复发 㧟0.143
图 2 AR 预测脑梗死复发的 ROC 曲线事件及脑梗死复发的生存分析患者进行随访,记录血管事件、死亡及其他后遗症,统计脑梗死复发率为 35.6%,高于 AS 组(21.6%);而死亡及点关注脑梗死复发事件,进一步将 AR 组与 AS 组进行了aplan-Meier)法描述,比较了两组间随随访时间变化的累图 3、图 4 显示 AR 组较 AS 组无复发率低,且复发风险高验值为 6.78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5)。表 7 两组患者随访终点事件比较脑梗死复发 因卒中事件死亡 其他原因死亡 脑出血 ) 36(35.6%) 6(5.9%) 0(0) 7(6.9%) ) 63(21.6%) 10(3.4%) 3(1.0%) 15(5.1%)
AR组与AS组脑梗死复发累积生存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瑞;于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年41期
2 王瑞;于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年43期
3 刘晓雄;郝海军;刘晓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脑梗死复发危险性的评估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6年10期
4 张建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复发率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年32期
5 覃祖业;;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脑梗死复发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28期
6 李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J];蛇志;2017年02期
7 郑盛邦;严玉洁;李俊;张金玲;郦伦强;方红;;上海市闵行区居民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年08期
8 徐亚萍;;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J];医疗装备;2017年18期
9 赵蕾;;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脑梗死复发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年12期
10 曹铭华;吴明超;江顺福;高黎明;毛元潮;;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学;201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曼;张瑜;姚源蓉;;非传统血脂变量与脑梗死复发及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2 易兴阳;;脑梗死复发的多因素分析及机制探讨[A];医学科研成果与应用[C];2011年
3 宋军平;武霞;李晓玲;;脑梗死复发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郑志荣;李剑;;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杨钊;刘建荣;;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6 杨钊;刘建荣;;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7 余小骊;刘俊华;;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A];江西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易兴阳;潘继豹;陈存木;池丽芬;黄雪融;张顺开;;脑梗死复发的多因素分析及机制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侯婷婷;张晨光;张金涛;张永红;许琰;周翠玲;赵玉兰;曹发乐;;血尿酸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10 杨钊;刘建荣;;血浆抵抗素水平与脑梗死复发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冠会;基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差异的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关系变异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佳博;47例新生儿脑梗死MRI及MRA成像对比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2 张晓赛;阿司匹林抵抗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复发的预测价值及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3 田秋萍;脑梗死后失眠与脑梗死前睡眠质量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9年
4 张艺璇;173例脑梗死患者经脉、穴位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观察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覃武;脑梗死出血转化预后因素及继续使用抗栓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6 肖右弼;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Hcy、GFR及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D];桂林医学院;2019年
7 陈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及其在近期预后的应用价值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8 冯玉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复发关系的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9年
9 班俊杰;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9年
10 张向宇;血清瘦素与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复发相关性的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817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1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