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34例儿童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19 11:07
   背景: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s,ICGCTs)是一组罕见的异质性肿瘤,常见于儿童以及青少年,主要累及0~6岁和10~12岁两个峰值年龄段。ICGCTs在地理和性别分布、组织学组成和治疗结果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ICGCTs在日本和其他东亚国家的发病率是西方国家的8倍。普遍认为松果体区为ICGCTs的第一常见发病部位,鞍上区次之。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之比约为3~4:1,位于松果体区的该肿瘤,男女发病率之比更高。按照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颅内生殖细胞肿瘤以组织病理学命名可以分为生殖细胞瘤和非生殖细胞性的生殖细胞瘤肿瘤(nonger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s,NGGCTs)两大类,其中NGGCTs进一步分为卵黄囊瘤、绒毛膜癌、胚胎性癌、畸胎瘤(成熟型和未成熟型)、畸胎瘤伴恶性转化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生殖细胞肿瘤起病隐匿,发展相对较慢,大多表现为低度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可伴不同程度转移,常沿室管膜、膜积液播散或是种植性转移。一般来说,ICGCTs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但治疗方法在全球各地各不相同。近二十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显微外科技术和新辅助治疗的发展,ICGCTs的预后明显改善。然而,ICGCTs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放射学表现,使医生难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标准的治疗。同时,ICGCTs所在的区域与一些脆弱而重要的结构相邻,因此获取组织的活检或手术切除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困难。目前,ICGCTs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评估仍面临着挑战。目的:对我院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提高对该病诊断、治疗的认识,同时评估对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1.病例分析:收集整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患儿(就诊时年龄≤14岁),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部分资料不全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基本资料、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病理组织学特征、治疗,并进行随访,分析相关预后影响因素。2.统计学处理:定量资料被描述为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数值范围)。采用Pearson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或连续校正的χ~2检验来评价2×2表中差异的统计学意义。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或Spearman秩相关法评价R×C交叉的差异,其中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P值。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法进行分析,并用log-rank法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假设的检验均为双向,检验水准α=0.05。统计学分析和制图在SPSS22.0统计学软件和GraphPad Prism 5.0软件进行。结果:1.本组患者发病高峰年龄为10~12岁,男性20例,女性14例,男女比例1.43:1。中位发病年龄为9.7岁(0.4岁~13.6岁),男性中位发病年龄为8.1岁(0.7岁~13.6岁),女性中位发病年龄为10.1岁(0.4~13.2岁),中位就诊年龄为10.1岁(4.5岁~14.7岁)。2.本组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头痛伴恶心呕吐,其次是多饮多尿。头痛不伴恶心呕吐、视力下降、体格发育迟缓、嗜睡也是常见的临床表现。3.本组34例患者中,有17例从出现首发症状到就诊间隔时间(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月,其中有11例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8例症状持续超过12个月。患者症状持续时间与症状类型、肿瘤大小、肿瘤发病部位等有关。4.本组34例患者中,19例为肿瘤单发病灶(55.9%),11例(32.4%)为肿瘤双病灶占位,4例(11.8%)肿瘤占位大于等于3处。19例单发病灶的患者中,松果体区为最常见发病部位,共9例(47.4%),其次为鞍上区,共4例(21.0%),第三脑室区3例(15.8%),基底节区3例(15.8%)。发病部位在松果体区的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5)。5.本组34例患者29例经病理确诊,其中生殖细胞瘤15例,成熟畸胎瘤2例,未成熟畸胎瘤2例,含成熟畸胎瘤和未成熟畸胎瘤2种成份2例,卵黄囊瘤1例,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7例。6.34例颅内生殖肿瘤患者中,22例患者完善了治疗前血清AFP和β-HCG的检测,其中有6例AFP和β-HCG均升高,2例患者仅AFP升高,4例患者仅β-HCG升高,9例患者二者均在正常范围内。β-HCG、AFP升高与否在不同病理类型中未见明显差异(p0.05)。7.28例进行开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中,8例患者术后既进行了放疗又进行了化疗,12例患者术后仅进行了放疗,1例患者术后仅进行了化疗,7例患者术后化疗和放疗都未进行。8.本组患者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分别为77.9%、74.5%、69.9%,1年、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rate,PFS)分别为75.1%、61.5%、37.0%。女性的OS显著高于男性(p=0.032),病理组成成分中含有卵黄囊瘤成分的患者OS显著低于不含该病理成分的患者(p=0.019),肿瘤最大直径大于30mm的患者OS显著低于最大直径小于等于30mm的患者(p=0.021),生殖细胞瘤患者的PFS显著高于NGGCTs患者(p=0.003)。28例经开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中,术后放疗和化疗都未进行的患者的PFS低于其它进行了至少一种术后治疗的患者(p=0.043)。结论:1.儿童ICGCTs患者发病高峰为10~12岁,儿童ICGCTs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与肿瘤发病部位、肿瘤大小相关,头痛伴恶心呕吐、多饮多尿为常见症状。2.儿童ICGCTs患者症状持续时间长,与首发症状类型、肿瘤大小、肿瘤发病部位等有关。3.儿童ICGCTs肿瘤最大直径大于30 mm、病理类型为NGGCTs和(或)病理成份中含有卵黄囊瘤的男性患者预后差。术后放疗或化疗与否影响着ICGCTs患者手术切除后的无进展生存率(PFS)。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39.4
【部分图文】:

性别,发病年龄,患者


例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患者性别与发病年龄分组

生殖细胞肿瘤,畸胎瘤,成份,未成熟畸胎瘤


图 2 不同 IGGCTs 病理亚型的各年龄段分布比Mixed GCTs: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NGGCTs:非生殖细胞性的生殖细胞肿瘤2 种畸胎瘤成份:含成熟畸胎瘤和未成熟畸胎瘤 2 种成份2.1.3 不同病理亚型的 ICGCTs 的性别分布特点:29 例经病理确诊患者中,生殖细胞瘤患者,男性 6 例,女性 9 例,男女比例为 1:1.5;NGGCTs 患者,男性 14 例,女性 5 例,男女比例为 2.8:1,其中畸

性别,肿瘤,男性,女性


表 2 累及不同发病部位各病理亚型构成生殖细胞瘤 成熟畸胎瘤 未成熟畸胎瘤 含2种畸胎瘤成份 卵黄囊瘤 Mixed GCTs 拟诊为NGGCT体区 4 2 1 0 1 4 2上区 9 0 0 1 0 4 3室区 3 0 1 1 0 2 1节区 3 0 0 0 0 0 0肿瘤累及部位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松果体区,男性 11 例,女3 例,鞍上区,男性 4 例,女性 13 例,三脑室区男性 5 例,女性 3 例,基底,男性 3 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木兰;范江涛;余佩徽;张文s

本文编号:2822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22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e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