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COC暴露、ESR1基因变异与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系及中介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5 07:17
   脑卒中是一种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等特点,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并给社会与家庭带来严重经济负担。目前脑卒中已经确定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饮酒等。但女性还存在特有的危险因素,如复方口服避孕药(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COC)、妊娠等。COC是女性较为常用的避孕方式之一,因其高效、方便和可逆性而被广泛接受。自20世纪60年代上市以来,研究者发现口服避孕药也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例如不规则出血、恶心、头痛、体重增加和静脉血栓栓塞等。脑卒中作为COC的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关于COC与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可能由于研究人群、服用剂量不同导致。COC暴露影响脑卒中发生风险的机制尚不明确。观察性研究发现COC暴露与脂代谢水平有关,口服避孕药显著增加了女性血脂水平。此外,高脂血症已明确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COC暴露可能通过影响脂代谢从而影响脑卒中的发生风险。COC由雌激素和孕激素复合而成。雌激素的生物学功能主要由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介导,这两种受体分别由雌激素受体基因ESR1和ESR2编码,ESR基因变异可能会导致雌激素受体蛋白表达和功能的异常,进而影响雌激素的生物学效应,从而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多个研究发现,ESR1基因rs2234693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间存在关联,但是关于中国女性人群ESR1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关联尚未有报道。目的:探讨COC暴露、ESR1基因变异与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系,并探索脂质代谢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为科学指导COC安全用药和开展女性脑卒中病因学研究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COC暴露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联;第二部分在女性避孕药具使用队列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病例对照设计,运用Taqman探针技术对ESR1基因的5个SNP位点(rs2234693、rs4870056、rs1709183、rs6902771和rs2431260)进行分型,研究ESR1基因变异与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系以及COC暴露与ESR1基因间的交互作用;第三部分采用VanderWeele中介分析方法,分析脂质代谢在COC暴露与脑卒中发生风险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1)现用OC与出血性脑卒中显著相关(OR=1.39,95%CI:1.05-1.83)。另外,当OC使用者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偏头痛史)时,其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会进一步增高。(2)ESR1基因rs4870056 AA基因型和rs6902771 TT基因型降低了中国女性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OR=0.42,95%CI:0.21-0.83;OR=0.52,95%CI:0.29-0.93),COC暴露联合rs4870056 GG/GA或rs6902771 CC/CT基因型显著增加了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OR=4.05,95%CI:1.57-10.43;OR=2.88,95%CI:1.33-6.24)。(3)ApoB在COC暴露与脑卒中发生风险中起中介作用(间接效应为1.073,95%CI:1.010-1.149,中介比例为23.89%),尤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中(1.093,95%CI:1.016-1.193,中介比例为45.56%)。结论:现用OC可以轻度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且COC暴露与ESR1基因rsrs4870056 GG/GA或rs6902771 CC/CT基因型的联合作用也增加了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另外,COC暴露与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系中,ApoB发挥了中介作用。因此,对于服用COC的女性,应定期监测血脂水平,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对于携带ESR1基因rs4870056 GG/GA或rs6902771CC/CT基因型的女性或者血脂水平较高的女性,需考虑其他避孕措施,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学位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43.3
【部分图文】:

出血性脑卒中,风险,脑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采用 Newcastle-Ottawa 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在 15 个研究中,14 个研究评分在 7 分或以上,表明纳入文献存在偏倚的风险较低。(表 2)3.2 Meta 分析结果单个研究的风险估计值范围为 0.36 到 6.50。4 项研究显示现用 OC 增加了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而 1 项研究显示了降低的风险,另外 10 项研究未发现现用 OC 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的关联。采用 meta 分析合并后发现现用 OC女性患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当前未使用/从未使用 OC 女性的 1.39 倍(95%CI1.05-1.83),且研究间存在显著异质性(P<0.001;I2=65.6%)。(见图 2)

风险,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发达国家


图 3 与现用 OC 相关的不同类型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合并 12 项研究于发达国家实施的研究显示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略微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2;95%CI:0.90-1.67)。合并 3 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OR 值为 2.12(95%CI:1.16-3.88),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研究。合并10 篇病例对照研究的 OR 值为 1.48(95%CI:1.21-1.82),而合并 5 篇队列研究的 OR 值为 1.10(95%CI:0.42-2.88)。另外,合并基于人群对照(OR=1.68)和基于医院对照(OR=1.73)的病例对照研究所产生的 OR 值相近。与非当前使用OC 相比,现用 OC 患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为 1.63(95%CI:1.35-1.98);与从未使用 OC 相比,现用 OC、曾用 OC、过去使用 OC 的风险分别为 1.29(95%CI:0.93-1.79),1.02(95%CI:0.84-1.24),1.17(95%CI:0.94-1.47)。根据雌激素剂量进行分析,发现服用含高剂量雌激素的 OC 人群患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略有增加(OR=1.60;95%CI:1.12-2.27),服用含低剂量雌激素的OC 人群发生风险也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9;95%CI:0.86-1.66)

漏斗图,对数,偏倚,两侧对称


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每次剔除一项研究后所得到的合并OR值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风险变化范围为1.29到1.54,且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这篇meta分析结果是稳定的。如图4所示,15项研究的漏斗图显示将各研究OR值的对数值于合并OR对数值两侧对称,提示没有明显的发表偏倚。图 4 漏斗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羽;谢建平;温琥玲;杨耀午;曹龄之;杨斌斌;仇文杰;;ES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易感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医学;2017年08期

2 孙鹃;韦雄;杨忠诚;密国辉;陈宗明;张勇;陈祥;;绿壳蛋鸡ESR1基因与早期产蛋性能的关联性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年09期

3 楼建军;谢裕安;罗小玲;匡志鹏;杨志国;吴昊;;ESR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09年02期

4 玛依拉·卡米力江;赛甫丁·艾比布拉;阿丽叶古丽·艾皮热;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ESR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胆石症相关性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7年04期

5 陶苹;田超;李卉;龙启明;胡锐;;乳腺增生症与ESR1基因遗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医学;2012年12期

6 王文涛;李冬光;朱丽莉;;黔东南小香鸡ESR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蛋性状的相关性[J];贵州农业科学;2015年02期

7 张超;王敏;李思楠;马彦龙;王玲爽;金杨媚;王智;李文滨;苏安玉;武小霞;;植物再生基因ESR1研究进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5年10期

8 李储忠;桂松柏;刘方军;张亚卓;;ESR1及其亚型Δ5-Del-ESR1 mRNA在泌乳素腺瘤中的表达[J];现代肿瘤医学;2010年06期

9 徐迎春;张凤春;王红霞;孙荔;张柯基;;ES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疗效的关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8期

10 杨雅岚;王佳玉;曾益新;;ESR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相关性[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季华员;刘林秀;韦启鹏;武艳平;谢明贵;康昭风;宋琼莉;储怡士;黄江南;李海琴;唐维国;陈介文;谢金防;;东乡绿壳蛋鸡ESR1基因多态性与产蛋性能的关联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九次代表会议暨第十六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2 张凤春;徐迎春;王红霞;马俐君;张柯基;;ESR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基因组学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窦橙云;ESR1基因甲基化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和HBV相关肝癌中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2 张萍;小分子RNA及ESR1基因多态与三阴性乳腺癌易感性及预后的关联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高茹菲;叶酸缺乏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基因表达的甲基化调控及其对胚胎着床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4 王婷;ESR1、GATA3、GSTP1基因甲基化与人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细胞耐药关联分析[D];西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园萍;COC暴露、ESR1基因变异与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系及中介效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9年

2 闫雷;广西扶绥县壮族人群ES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癌家系遗传易感性的关系[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3 梁羽;ESR1、FOXE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及~(131)I清甲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6年

4 赵谊宁;雌激素受体ESR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分布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5 刘丽鹏;FST基因、ESR1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特发性卵巢早衰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6 王慧宇;利用HRM法高通量检测猪RYR1和ESR1基因型的方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7 胡红梅;ESR1经SDF-1/CXCR4轴介导的BMSCs归巢与迁移在薄型子宫内膜中的作用及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8 杨雅岚;ESR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相关性[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9 翁熹君;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Meta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楼建军;广西扶绥人群ES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26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26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e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