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1年时卒中一级预防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探讨影响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收集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神经内科住院的95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汇总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相关临床资料,随访1年后研究对象卒中一级预防抗栓药物使用情况,记录患者随访期间发生的临床终点事件(缺血性卒中、全因死亡、出血事件)。根据研究对象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将其分为卒中组和非卒中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95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平均年龄72.5±10.3岁,男性有515例(54.2%),女性有435例(45.8%)。伴发疾病方面高血压居首位,有525例(55.2%),其次分别为心力衰竭323例(34.0%),冠心病296例(31.2%),高脂血症279例(29.4%),糖尿病有154例(16.2%),COPD有106例(11.2%),血管性疾病86例(9.1%),吸烟的有237例(24.9%),嗜酒的有72例(7.6%)。2、抗栓治疗情况:随访1年后整体抗凝治疗率从48.6%下降到31.6%,具体情况如下:基线时CHA_2DS_2-VASc分数为0分的有98例,74例(75.5%)接受抗血小板治疗,24例(24.5%)未行抗栓治疗,CHA_2DS_2-VASc分数为1分的有137例,14例(10.2%)接受抗凝治疗,117例(85.4%)接受抗血小板治疗,6例(4.4%)未行抗栓治疗,CHA_2DS_2-VASc分数≥2分的有715例,448例(62.7%)接受抗凝治疗,255例(35.7%)接受抗血小板治疗,12例(1.7%)未行抗栓治疗,267例患者未抗凝,其原因:159例(22.2%)患者因害怕出血事件而拒绝抗凝治疗,108例(15.1%)有相关禁忌症;随访时CHA_2DS_2-VASc分数为0分的有92例,51例(55.4%)接受抗血小板治疗,41例(44.6%)未接受抗栓治疗,CHA_2DS_2-VASc分数为1分的有125例,11例(8.8%)接受抗凝治疗,79例(63.2%)接受抗血小板治疗,35例(28.0%)未行抗栓治疗,CHA_2DS_2-VASc分数≥2分的有686例,274例(39.9%)接受抗凝治疗,178例(25.9%)接受抗血小板治疗,234例(34.2%)未行抗栓治疗。抗栓药物具体使用情况:华法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基线时药物使用数量分别为439/950、69/950、81/950,1年随访时使用数量分别为264/903、26/903、14/903,两者相比下降明显,其中使用华法林的264例患者,遵医嘱坚持同步监测INR的有239例(90.5%);达比加群、阿司匹林基线时使用数量分别为16/950、296/950,1年随访时使用数量分别为14/903、268/903,两者相比略微下降;7例利伐沙班服用者不变。3、随访结果:950例研究对象中失访47人,成功随访903例患者出院后1年终点事件:死亡82例(9.1%),发生缺血性卒中58例(6.4%),发生出血事件47例(5.2%)。4、缺血性卒中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34,95%CI;1.007~1.087)、女性(OR=1.215,95%CI;1.067~1.953)、高血压(OR=1.758,95%CI;1.253~2.317)、COPD(OR=1.349,95%CI;1.062~1.925)、心力衰竭(OR=2.454,95%CI;1.918~3.702)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年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遵照指南使用抗栓药(OR=0.479,95%CI;0.153~0.947)是其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41,95%CI;1.003~1.092)、高血压(OR=1.715,95%CI;1.142~2.396)、遵照指南使用抗栓药(OR=0.508,95%CI;0.149~0.952)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年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常见伴随疾病高血压居首位,其次分别为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COPD、血管性疾病。2、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住院期间抗凝治疗率较以往有所提高,拒绝抗凝治疗的原因主要是担心出血事件,有很大部分患者不能遵照指南坚持服用抗栓药物,特别是服用华法林的患者。3、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访1年不良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仍较高,其中全因死亡率9.1%,缺血性卒中发生率6.4%,出血事件发生率5.2%。4、年龄越大且伴有高血压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可能性越高,遵照指南使用抗栓药能有效减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学位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43.3;R541.75
【文章目录】: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心房颤动与缺血性卒中相关分析(综述)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克旭;;非瓣膜性房颤的发病机制及抗凝治疗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8年12期
2 牟红梅;姚丹林;;慢性肾脏病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年19期
3 陈隽;洪华山;周一薇;;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中华法林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30期
4 许北柱;伍伟锋;;心房颤动相关脑卒中的防治进展[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6年06期
5 喻虹;;阿托伐他汀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标志物含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0年02期
6 高秀菊;;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房颤病人并发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15期
7 杨黎明;;高龄非瓣膜性房颤的华法林治疗11例体会[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8 黄鉴政;;心脏非瓣膜性房颤与血栓栓塞性脑卒中[J];浙江医学;1989年01期
9 张驰;魏蔚;李海燕;李天力;魏一鸣;王显;;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年03期
10 苗靖文;;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浩杰;胸腔镜下外科消融及复合技术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疗效比较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2 袁海凤;非瓣膜性房颤合并ACS行PCI术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不同抗栓方案使用的长期随访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3 丁颖;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心率减速力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D];南昌大学;2017年
4 古力努尔·依明;新疆地区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参考值范围评估及其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18年
5 张清;红细胞分布宽度对阵发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服用达比加群出血风险预测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
6 杜昕;心房颤动的临床和电生理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7 邱瑞瑾;中医临床研究核心指标集的方法构建[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8 王华;Microvesicles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血栓前状态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徐唯玮;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房颤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及间接Meta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姑丽尼尕尔·艾克拜尔;非瓣膜性房颤并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9年
2 谷祥婷;NLR、PLR、LMR与非瓣膜性房颤及其合并症相关性的研究[D];湖北民族大学;2019年
3 陈贞君;非瓣膜性房颤急性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8年
4 何志慧;营养控制状态评分(CONUT评分)和非瓣膜性房颤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5 王雪;非瓣膜性房颤中医辨证分型与CHA2DS2-VASc评分等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6 包针;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吸烟患者的临床特性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8年
7 李路;郴州地区三级医院2011年和2016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治疗的变迁[D];南华大学;2018年
8 王作兰;无心力衰竭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8年
9 何邦;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一级预防及随访分析[D];西南医科大学;2018年
10 王翅遥;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房颤卒中预防中的回顾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
2859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59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