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HGEF17变异导致颅内动脉瘤机制初探
【学位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4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高通量测序技术探寻颅内动脉瘤候选基因的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我们确定的家族性IA病例和散发性病例
1.1.2 在既往未完全研究的家族性IA病例进行重复研究和验证
1.1.3 发现研究阶段和重复研究阶段的对照组人群
1.1.4 散发性IA病例中重复研究发现低频危险变异位点
1.1.5 医学伦理学声明
1.1.6 基因组测序和质量控制
1.1.7 推断样本的种族
1.1.8 IA候选变异的优先级
1.1.9 基因水平的变异富集检验(Gene-level variant enrichment test)
1.1.10 Identity-by-Descent(IBD)分析
1.1.11 RNA表达分析
1.1.12 蛋白建模
1.1.13 WGS建库测序流程
1.1.14 WES建库测序流程
1.2 结果
1.2.1 通过基因组测序确定了30 个候选基因变异位点
1.2.2 在其他家族性动脉瘤病例中重复性研究所筛选候选变异
1.2.3 基因水平变异富集分析发现IA病例ARHGEF17 的变异负荷明显高于对照组
1.2.4 ARHGEF17 变异的系谱和IBD分析
1.2.5 散发性IA的相关性分析又提供了证据支持ARHGEF17是IA的危险基因
1.2.6 ARHGEF17 功能及其突变的功能研究
1.3 讨论
1.4 小结
二、斑马鱼模型验证IA候选基因ARHGEF17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器材和试剂
主要实验仪器
主要试剂
2.1.2 斑马鱼的饲养条件
2.1.2.1 斑马鱼的生存条件
2.1.2.2 斑马鱼的饲养和繁殖
2.1.2.3 斑马鱼的体外受精技术
2.1.2.4 斑马鱼的安乐死
2.1.3 斑马鱼品系
2.1.4 斑马鱼胚胎原位杂交
2.1.5 免疫荧光观察斑马鱼脑血管的ARHGEF17 的表达
2.1.5.1 固定和包埋
2.1.5.2 脱蜡
2.1.5.3 抗原修复
2.1.5.4 染色
2.1.6 Morpholinos敲降斑马鱼ARHGEF
2.1.7 mRNA挽救实验
2.1.8 共聚焦成像分析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三、通过RNA-Seq初探ARHGEF17 功能缺失与IA关系
3.1 对象和方法
3.1.1 实验器材和试剂
3.1.2 HUVEC 的原代培养
3.1.3 构建慢病毒质粒
3.1.3.1 克隆构建部分
3.1.3.2 质粒转染与慢病毒收获
3.1.3.3 慢病毒浓缩与纯化
3.1.3.4 慢病毒质量检测
3.1.4 慢病毒转染HUVEC
3.1.5 测序
3.1.5.1 建库测序流程(图26)
3.1.5.2 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图27)
3.2 结果
3.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表达基因
3.2.2 GO 富集分析
3.2.3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3.3 讨论
3.3.1 IA和炎症之间的关系
3.3.2 IA和细胞间连接的关系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颅内动脉瘤发生机制研究进展简述
1.颅内动脉瘤相关的遗传疾病
2.家族性颅内动脉瘤
3.散发性颅内动脉瘤
4.颅内动脉瘤转录组学研究
5.颅内动脉瘤表观遗传学研究
6.与 IA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
7.IA和炎症之间的关系
8.IA和细胞间连接的关系
9.展望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先海;徐高峰;白晓斌;谢万福;;动脉粥样硬化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8年03期
2 卢旺盛;吕明;;从过去走向未来,颅内动脉瘤的诊治历程[J];中国卒中杂志;2018年10期
3 彭定天;胡诗俊;谭静;程道宾;;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因素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4 任红岗;;对比血管内栓塞和开颅夹闭对于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年52期
5 北极;;天气转凉 警惕颅内动脉瘤破裂[J];江苏卫生保健;2017年11期
6 姜壮;;已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7年06期
7 黄光;唐煜;赵含;刘兴洲;张永力;石祥恩;;颅内动脉瘤59例临床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年06期
8 王秀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69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08期
9 胡栓贵;黄新;张鉴文;黄进能;朱寿鸿;;颅内动脉瘤误诊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08期
10 李茂林;王祝峰;雷小莉;刘西梅;;颅内动脉瘤误诊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梦琦;ARHGEF17变异导致颅内动脉瘤机制初探[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2 王馨蕊;颅内动脉瘤的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3 李力;介入治疗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和复发危险因素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4 吕楠;基于瘤壁影像与流体力学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5 葛慧剑;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7年
6 辛涛;数字减影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7 赵庆平;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8 汪求精;颅内动脉瘤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栓塞的随访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9 顾宇翔;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伍刚;血管平滑肌雌激素受体表达与颅内动脉瘤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寿涛涛;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9年
2 安世恩;中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及疗效临床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9年
3 阳礼;228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4 褚光旭;高级别颅内动脉瘤的手术疗效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5 游伊伦;介入治疗青年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疗效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6 李尧;颅内动脉瘤的破裂因素和治疗对比[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7 李安;CYP2C19基因检测在颅内动脉瘤支架植入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8 刘肖华;颅内动脉瘤的分子机制及与其与炎症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9 贺文高;颅内动脉瘤临床资料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8年
10 李司司;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其出血风险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59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59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