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微栓子检出率与高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03:15
[目的]脑梗死在我国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且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给个人带来极大痛苦,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是TOAST分型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与颈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压力较强,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造成脂蛋白渗入内膜增多、血小板和单核细胞粘附、中膜平滑肌细胞迁入内膜等变化,促进包括颈动脉在内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罗浩等发现血压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重。贺燕林等发现,高血压组较无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明显增加(P0.01),高血压同时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占77.4%。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高血压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严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造成血管狭窄。研究认为,严重狭窄的血管易于产生微栓子,可能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管腔狭窄越明显,狭窄处血流速度越快,冲刷狭窄的血管壁和斑块所受生物学剪应力就越大,可出现斑块破溃、脱落,同时当血液进入较宽的血管腔时,易于在涡流处聚集成凝块,从而产生微栓子造成CI。国内已有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微栓子的形成与脑梗死密切相关,二者共同为脑梗死提供了发病基础。微栓子的出现提示斑块的不稳定性,斑块可多次脱落导致脑梗死的反复发作。因此,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与微栓子的发生情况并积极予以抗栓等治疗,能够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降低死亡率。经颅多普勒由于其无创、实时、便捷等优点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微栓子监测是其中一个主要应用领域,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开展,获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认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发病机制、二级预防、药物疗效、评估预后等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可实时、准确、动态地观察粥样硬化血管的微栓子发生情况,有助于评估及筛选缺血性卒中高危人群及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并可为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将通过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入院时血压水平与微栓子检出率的观察,研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微栓子检出率与入院时血压水平是否有相关性,并对微栓子检出率与高血压患病年限、年龄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调控及治疗等方面提供临床依据及参考。[方法]按照诊断、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6月-2018年1月住院122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64.67±9.009岁;男性69例,占56.56%,年龄64.07±9.062岁;女性53例,占43.44%,年龄65.45±8.965岁。根据患者入院后微栓子监测前即刻测得血压水平,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血压正常组、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2级组、高血压3级组。血压正常组有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65.80±9.301岁;高血压1级组有29例,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65.31 ±9.138岁;高血压2级组有31例,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63.42±9.021岁;高血压3级组有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64.25±8.850岁。所有患者入院24小时内于抗栓治疗前行微栓子监测,根据微栓子监测结果分别计算4组微栓子检出率并进行对比分析。根据高血压患病年限不同,统计得出122例患者高血压患病年限的中位数为10年,将患者分为10年组和≥10年组。10年组有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63.08±8.302岁;≥10年组有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66.21±9.458岁。分别计算2组微栓子检出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微栓子检出率与高血压患病年限的相关性。根据患者年龄的不同,统计得出122例患者年龄的中位数为65岁,将患者分为65岁组和≥65岁组。65岁组有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6.77±4.405岁;≥65岁组有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72.32±4.612岁。分别统计2组微栓子检出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微栓子检出率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1、血压正常组微栓子检出1例,检出率3.33%;高血压1级组微栓子检出2例,检出率6.90%;高血压2级组微栓子检出7例,检出率22.58%;高血压3级组微栓子检出10例,检出率31.25%。将以上四组微栓子检出情况进行两两比较发现:高血压3级组微栓子检出率高于高血压2级组、高血压1级组及血压正常组,高血压2级组检出率高于高血压1级组及血压正常组,高血压1级组检出率高于血压正常组。四组患者检出率进行两两X2检验发现:血压正常组与高血压3级组之间X2值8.26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1级组与高血压3级组之间X2值5.71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高血压患病年限10年组微栓子检出4例,检出率6.67%,高血压患病年限≥10年组微栓子检出16例,检出率25.81%。X2值8.1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年龄65岁组微栓子检出5例,检出率8.33%,年龄≥65岁组微栓子检出15例,检出率24.19%。X2值5.5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研究显示,12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微栓子检出率与入院时血压水平相关,血压水平越高,微栓子检出率越高。2、本研究显示,12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微栓子检出率与高血压患病年限呈正相关,高血压年限越长,微栓子检出率越高。3、本研究显示,12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微栓子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微栓子检出率越高。
【学位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43.3
【部分图文】:
图3栓子雨(白色箭头所示)??
年龄<65岁组和彡65岁组性别的比较,/值0.152,^PX).?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在性别上基线水平一致,具有可比性。??年龄<65岁组微栓子检出5例,检出率8.?33%,年龄彡65岁组检出15例,??检出率24.?19%,?/值5.5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MES图像及正常TCD频谱图??图1正常TCD频谱图??
年龄<65岁组和彡65岁组性别的比较,/值0.152,^PX).?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在性别上基线水平一致,具有可比性。??年龄<65岁组微栓子检出5例,检出率8.?33%,年龄彡65岁组检出15例,??检出率24.?19%,?/值5.5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MES图像及正常TCD频谱图??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1899
【学位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43.3
【部分图文】:
图3栓子雨(白色箭头所示)??
年龄<65岁组和彡65岁组性别的比较,/值0.152,^PX).?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在性别上基线水平一致,具有可比性。??年龄<65岁组微栓子检出5例,检出率8.?33%,年龄彡65岁组检出15例,??检出率24.?19%,?/值5.5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MES图像及正常TCD频谱图??图1正常TCD频谱图??
年龄<65岁组和彡65岁组性别的比较,/值0.152,^PX).?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在性别上基线水平一致,具有可比性。??年龄<65岁组微栓子检出5例,检出率8.?33%,年龄彡65岁组检出15例,??检出率24.?19%,?/值5.5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MES图像及正常TCD频谱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平安;曹庆华;陈芙庭;邹坤;赵新宇;;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5年11期
2 肖章红;丁立东;柯开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脑梗死患者病情及其复发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年04期
3 贺燕林;郝宏毅;哈若水;吴金花;马小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年02期
4 周润泽;潘旭东;王琨;马爱军;王源;徐翔;王丽;庞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微栓子信号与卒中复发的相关性观察[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年07期
5 冉莉;覃和平;梁筠;;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4年14期
6 荣艳红;;微栓子监测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07期
7 金婧;李国忠;钟镝;李国霖;赵秀丽;陈洪苹;;微栓子监测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01期
8 徐燕;王梦琳;高旭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年14期
9 孟庆敏;安嫆;翟俊格;孙晋华;吴晓巍;李常新;;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与颈动脉斑块和微栓子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04期
10 罗浩;韦慧;;高频超声评价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2年12期
本文编号:2861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618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