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我国亨廷顿病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关系及HTT单体型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04 18:25
   背景: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致病是由Huntingtin基因(HTT)1号外显子的CAG片段扩增所致。HD的发病率在不同人种中差异很大,高加索人发病率最高(4-10/10万),东亚人群发病率最低(0.1-0.5/10万)。虽然国外对于HD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型有广泛的研究,但国内缺乏对此相关的HD人群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目前认为HD的低发病率与HTT基因区域的单体型有关。很多学者都在各自的人群中尝试构建HTT基因区域的单体型,但目前尚无中国人群HD大样本单体型研究。第一部分 我国亨廷顿病临床表型与HTT基因型关系分析目的:研究中国人群HD患者的临床表型和HTT基因型特点。方法:于2008年-2018年期间在中国南方三所医学中心总共收入了 322名HTT基因阳性的HD患者及突变携带者。应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以上患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结果:在322例基因确诊的个体中,242例是有症状的HD患者,80例是无症状基因突变携带者。242例HD患者的平均起病年龄(age at onset,AAO)为40.3±11.9年,平均CAG重复数为46.1±7.5。起始症状复杂多样,88.8%(215/242)患者以运动症状起病,3.3%(8/242)以认知障碍起病,6.2%(15/242)以精神行为异常起病,还有1.7%(4/242)以其他临床表现起病。通过回顾性研究得到90例HD患者的生存年限,他们的平均生存年限为13.3±6.3年,中位数为11年。AAO与CAG重复数呈负相关,其中CAG重复数能够解释74%的AAO变异。通过分析46对亲子对,我们发现子代CAG重复数(45.8±7.6)明显高于亲代的CAG重复数(43.8±3.0)(p=0.005)。其中父系传递比母系传递CAG更不稳定。结论:通过长期多中心随访数据,我们总结出中国人群HD患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促进人们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有助于早期临床诊断。第二部分我国亨廷顿病HTT单体型分析目的:探索中国人群HD单体型的分布特点,并为等位基因特异性沉默治疗筛选候选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方法:对2008年-2018年期间基因确诊阳性的406例患者和59位正常亲属进行单体型研究。测定29个SNP的基因型和HTT基因的CAG长度。结果:第一阶段中,我们利用18个标签SNP(tag SNP,tSNP),应用Hayden教授2009年构建的单体型分法进行分类。结果提示中国HD患者缺少Al、A2两个被认为是影响CAG不稳定性的单体型亚型,而单体型A5亚型(35.6%)和C型(45.5%)多见。第二阶段,我们用29个tSNP构建新的单体型,发现单体型Ⅰ在HD染色体上(61.4%)比正常染色体(34.4%)上多见。其中,单体型I-1的分布最具差异,占HD染色体的20.2%和正常染色体的4.7%。最后,我们发现rs2530596杂合率最高(56.1%),能理论上治疗一半以上的HD患者。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中国HD人群HTT基因周围的单体型的分布特点,同时为基因治疗HD提供靶点SNPs。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41
【部分图文】:

携带者,病人,症状,患者


平均AAO为14.5±4.8岁(范围7-20岁);7例(2.9%)表现为老年发病(AAO??彡60岁),平均AAO为63.7±4.8岁(范围60-71岁)。剩下的220例(90.9%)成??年起病的患者的平均AAO为41.4±9.4岁(范围21-59岁),见图1.2A和表1.2。??2.3起病症状谱??在242例有症状的HD患者中,215例(88.8°/。)以运动症状起病,27例(11.2°/〇)??以非运动症状起病。舞蹈样动作是运动障碍中最常见的,占80.6%?(n=195),其他??类型的运动症状包括共济失调(n=7,?2.9%),步态不稳(n=9,?3.7%),帕金森样??症状(n=l,?0.4°/。),抽动症(n=l,?0.4%),震颤(n=l,?0.4%),肌张力障碍(n=l,??0.4%)。以认知障碍起病的患者有8例(3.3%),其中5例主诉以记忆力下降为主,??10??

频数分布,患者,频数分布,基因型


(11=9),抑郁占2.1%(11=5),精神分裂占0.4%(11=1)。此外,两例患者精神症状??和认知同时起病,一例患者运动和认知症状同时起病,一例青少年HD?(Juvenile??HD,JHD)以癫痫起病(图1.2B)。??A?B??6.2%?17%??20?■?33%?\?I??■?chorea??15.?■?Wk?atypical?motor?symptoms??口?congnitiveimpairment??¥?■?■?■?■?■?■?psychiatric?symptoms??LjIIIIl?IP??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q?Age?at?onset?(years)?D??i??^?**:!;?:??2〇〇-???altete?with?normal?number?g?.'nj???alleie?with?pathogenetic?number?^??I?4〇-?泰.??|?a??^-V??|?HX?fi,?..??卡.???^?ill.?M?I?.????0?>|?s?R?aljrfllfl^ax3fJJ5sI5JJTSF?JJJJfiJa?it?sa?〇?1?1?1?1?1???0?20?40?60?80?100??Number?of?CAG?repeats?k?^??Number?of?CAG?repeats?on?the?larger?ailete??图1.2中国HD患者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A、中国HD患者的AAO频数分布图。B

变化情况图,变化情况,重复数,患者


?正文第-部分结果??只有2对的扩增数是大于7的,且均为父系遗传(图1.3)。??CAG扩增>6重复数:4%??CAG?不变:28。/〇/^?■??CAG^|;M1-3MSSS:?24%??图1.3?CAG在46对亲子对传递中的变化情况??2.7?CAG与AAO及起病症状的关系??为了证明CAG的长度和AAO是否和起病症状相关,将242例有症状的HD??患者分为三组:运动起病组,认知起病组和精神行为异常起病组。认知起病组的??CAG重复数为52.8±11.6,比运动起病组(46.0±7.4)和精神行为异常起病组??(44.4±6.3)大(尸=0.03;?p=0.〇2)。相应的,认知组的AAO为25.1±9.1岁,比运??动起病组(40.5±11.8岁)和精神异常起病组(40.2±11.1岁)小(p=0.0003;p=0.0035)。??这提示以认知起病的患者通常CAG重复数比较大,AAO较小。此外,舞蹈样动??作症状随AAO增大而越常见,例如在JHD中舞蹈样动作占26.7%,在成人起病??HD患者中占83.6%,在老年HD患者中占85.7%。??AAO与扩增的CAG重复数呈负相关Cp<0.001)。CAG重复数可以解释74%??的AAO变异(R2=0.74)(图1.2D)。在青少年起病HD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美科学家培育出亨廷顿病猪[J];养猪;2018年04期

2 薛红;;少年型亨廷顿病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J];重庆医学;2017年03期

3 嵇振颉;;海归女孩陪伴母亲摆脱“亨廷顿病”[J];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2018年04期

4 ;亨廷顿病难题的新篇章[J];中国生殖健康;2018年08期

5 郝莹;陈园园;顾卫红;王国相;马惠姿;李丽林;王康;金淼;段晓慧;;少年型亨廷顿病临床与基因突变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03期

6 吴志英;;亨廷顿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03期

7 鲁伯埙;费义艳;丁滪;;亨廷顿病的治疗迎来曙光[J];张江科技评论;2020年01期

8 赵璐璐;李刚;;亨廷顿病的治疗进展[J];神经药理学报;2018年06期

9 吴慧;仇晓春;;药物[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年04期

10 金范莹;张宝荣;;亨廷顿病基因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肖凌云;调控蛋白动态平衡网络对秀丽线虫亨廷顿病蛋白毒性的缓解作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2 王育新;亨廷顿病修饰基因的研究及3-硝基丙酸预处理的神经保护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3 阿亚卜(Ashraf Abdulraheem Ayoob);异鼠李素对突变亨廷顿蛋白细胞毒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穆阿汉(Abuelnor Mohammed Mohammed Ahamed Ahamed);木犀草素对突变亨廷顿蛋白毒性和降解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张伟;3-硝基丙酸预处理对亨廷顿病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6 陈耀光;ENC1促进突变亨廷顿蛋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许巧巧;突触中突变亨廷顿蛋白通过抑制突触素Ⅰ磷酸化导致突触功能障碍[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艳;我国亨廷顿病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关系及HTT单体型分析[D];浙江大学;2019年

2 李彬;四川亨廷顿病家系临床特点、基因诊断及家系分析[D];西南医科大学;2019年

3 彭怡;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亨廷顿疾病(HD)原位敲入小鼠模型[D];西南大学;2019年

4 董一娇;脑径线测量及CAP评分在亨廷顿病诊断方面的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5 董毅;中国人群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特殊临床表现的总结及误诊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亨廷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6 蔡美英;肝豆状核变性、亨廷顿病和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分子诊断方法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7 胡龙淼;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对亨廷顿病大鼠的治疗效应及其机制[D];遵义医学院;2014年

8 刘向蒙;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亨廷顿舞蹈病转基因小鼠的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7年

9 刘志军;中国东南部汉族亨廷顿病患者的基因及临床特点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10 张延彬;中国汉族人群亨廷顿病人脑脊液蛋白定量初探[D];福建医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70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70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c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