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颅内动脉粥样斑块特征对软脑膜侧支循环状态的临床预测效能

发布时间:2020-11-09 20:21
   目的: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患者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斑块特征,及其对软脑膜侧支循环(leptomeningeal collateral,LMC)状态的预测效能。第一部分引进策略性采集的梯度回波(StraTegically Acquired Gradient Echo,STAGE)序列所生成的STAGE磁共振血管成像(STAGE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STAGE-MRA),与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of-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TOF-MRA)对比,评估STAGE-MRA显示LMC的可行性。第二部分应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评估MCA M1-2段动脉粥样斑块特征,探讨其对LMC状态的预测效能。资料与方法:第一部分,于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前瞻性纳入受试者55例,包括47例健康志愿者及8例经本院神经外科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atherosclerotic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采用Siemens MAGNETOM Prisma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64通道相控阵标准头线圈。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TOF-MRA及STAGE序列检查。利用STAGE后处理软件得到STAGE-MRA薄层图像。图像质量分析:两位观察者首先于两种MRA序列图像上对所有受试者的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末端、MCA近端及软脑膜吻合支(leptomeningeal anastomosis,LMA)进行3分制的图像质量评分,然后对其中5例AIS患者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标准,采用4分制进行两种MRA与DSA图像的对比。图像定量分析:在Siemens Syngo工作站利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功能分别获取STAGE-MRA及TOF-MRA在头颅同一水平层厚为90mm的图像。首先于SPIN软件在双侧M1-4段及避开血管的静态组织(stationary tissue,ST)手工绘制10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记录ROI内最大信号强度(maximum signal intensity,V_(max))或信号强度平均值及标准差,计算对比信噪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再于双侧MCA远端供血区绘制线段,利用线段-信号强度图计数LMA数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STAGE-MRA及TOF-MRA图像质量评分、CNR及LMA数量。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行HR-VWI检查的ICAD患者,具有AIS或一过性脑缺血性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症状且MCA M1-2段狭窄程度大于30%,共纳入ICAD患者61例。影像学检查采用Siemens MAGNETOM Trio Tim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32通道相控阵标准头线圈。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头颅MRI、平扫及增强的基于T1加权成像的可变反转角和长回波链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技术(three-dimensional T1 weighted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optimized Contrast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3D T1W-SPACE)及STAGE序列扫描。两观察者于3D T1W-SPACE图像评估并测量动脉粥样斑块形态、增强及分布特征。在STAGE-MRA图像上以病灶对侧LMA数量的0%、50%、100%为界点,对病灶侧进行侧支评分(collateral score,CS)分为0-4分。据CS分为LMC不良组(CS=0-2分)28例及LMC良好组(CS=3-4分)33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检验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斑块形态、增强及分布特征的差异性。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两组间一般资料、斑块形态、增强及分布特征,对其中P0.15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年龄、性别及AIS危险因素调整后,找出CS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1)两观察者评定全部55例受试者的STAGE-MRA及TOF-MRA在ICA末端、MCA近端及LMA的图像质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左、右两侧大脑半球CNR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STAGE-MRA在MCA M1-4段的CNR均显著优于TOF-MRA(P0.001);(4)STAGE-MRA中LMA数量为12.5±0.3,TOF-MRA中LMA数量为9.5±0.3,前者数量多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HR-VWI图像上两观察者间、同一观察者内部对斑块形态的测量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及可重复性(组内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75);(6)斑块形态学方面,LMC良好组与LMC不良组相比具有更大的外壁面积、管腔面积、管壁面积及更小的动脉狭窄程度(P0.05);(7)斑块增强方面,LMC不良及良好组间斑块具有相似的增强行为,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8)斑块分布方面,LMC不良组斑块有沿血管下壁分布的趋势,且下壁分布比例较LMC良好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MC良好组的斑块分布则不具有特征性(P0.05);(9)经年龄、性别及AIS危险因素调整后,动脉重塑比率及管腔标准化指数为与CS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4及0.027),AUC值分别为0.635(95%CI0.502-0.755)及0.614(95%CI 0.480-0.736)。构建二者的联合多变量模型,AUC值为0.806(95%CI 0.685-0.896),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为0.626(P0.05),表明多变量模型对LMC状态的预测效能优于单变量模型,并与CS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结论:STAGE-MRA在LMA的图像质量、CNR及LMA数量测量均优于TOF-MRA,具备评估LMC的可行性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不同LMC状态下的ICAD患者M1-2段动脉粥样斑块具有不同的斑块形态学及分布特征,其中动脉重塑比率及管壁标准化指数为LMC状态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二者的多变量模型与CS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通过分析颅内斑块特征及其对LMC状态的预测效能,为临床后果的预测及ICAD患者的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学位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43.3
【部分图文】:

数据处理流程,图像,作者


STAGE-B部分数据处理流程图及STAGE-MRA图像的获取[47]

颅内动脉粥样斑块特征对软脑膜侧支循环状态的临床预测效能


CNR测量中ROI的放置

颅内动脉粥样斑块特征对软脑膜侧支循环状态的临床预测效能


LMA数量测量中线段的放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芳;谢琰臣;张拥波;李继梅;;糖尿病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年05期

2 郭芳;张拥波;;高血压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年01期

3 张建强;曲丹丹;张艳丽;张珍;马弯弯;齐俊丽;富奇志;;TCD动态监测软脑膜侧支循环状态评估急性缺血卒中患者预后的可行性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年01期

4 郭忠伟;岳媛媛;苏学会;于常英;;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护心益脑方对大脑中动脉梗死伴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影响及对心脑系统的保护效应[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年19期

5 A.Potreck;F.Seker;A.Hoffmann;J.Pfaff;S.Nagel;M.Bendszus;沈枨;;用灌注MRI评价软脑膜侧支循环的新方法:根据解剖结构划分Tmax[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7年02期

6 张萍淑;吴小英;孔祥慧;元小冬;邓红亮;张健;;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脑动脉血流分流观察[J];山东医药;2017年43期

7 张骅;;侧支动脉的形成和临床意义[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年02期

8 徐丽英;黄河;黄海波;王汉旻;张旭;;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及侧支循环的诊断与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9年06期

9 陈广浩;邱建博;郑少青;马跃虎;;磁共振血管造影侧支循环在脑卒中血管再通术预后中的应用价值[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20年02期

10 GJ del Zoppo ,黄兆章;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卒中的近期经验[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汤若薇;颅内动脉粥样斑块特征对软脑膜侧支循环状态的临床预测效能[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2 杨科;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形成的因素分析[D];皖南医学院;2019年

3 李聪;侧支循环的代偿程度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联[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76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76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5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