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误诊分析及其临床对策
发布时间:2020-11-16 23:4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误诊情况及治疗,从而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探索减少误诊的方法,从而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入选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最后确定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共30例,其中15例被误诊,误诊率达50%。通过搜集15例误诊患者的年龄、性别、可能病因、起病形式、主要临床症状及临床体征、合并基础疾病、血栓形成部位、脑脊液检查、影像学特点及其主要的治疗方法、疗效、预后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结果:(1)本组15例被误诊的CVST患者,发病年龄在24~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8岁,其中24~40岁发病率最高,占80%,其中男5例,女10例,男女比例为1:2。(2)本组15例患者,有10例患者(占66.7%)可以找到明确的危险因素,其中感染性因素8例(包括上唇疱疹病毒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颅内感染1例,妇科炎症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慢性鼻窦炎并慢性中耳炎1例,产褥期感染1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1例),非感性因素2例(其中因月经紊乱口服雌激素和孕激素治疗的1例,口服避孕药物1例),无明显病因的有5例(占33.3%)。(3)本组急性起病(1周内)5例(占33.3%);亚急性起病(1周至1月内)6例(占40.0%);慢性起病(大于1月)4例(占26.7%)。主要临床症状:头痛15例(占100%),包括剧烈头痛5例(占33.3%)和非剧烈头痛10例(占66.7%);恶心、呕吐5例(占33.3%),其中喷射性呕吐2例;抽搐3例,1例呈癫痫部分发作,1例癫痫失神发作,1例呈癫痫持续状态;焦虑和紧张1例;视物模糊2例;耳鸣2例,听力下降1例;复视1例;肢体乏力2例。主要临床体征:意识障碍5例(嗜睡2例,昏睡1例,浅昏迷1例,深昏迷1例);眼球运动受限2例;双侧视乳头水肿5例;肢体瘫痪4例(右侧肢体偏瘫1例,左侧肢体偏瘫2例,双下肢瘫痪1例);病理征及脑膜刺激征5例(颈抗阳性2例,巴氏征阳性2例,克氏征阳性1例);面舌瘫3例;深浅感觉障碍2例;双眼有水平眼震2例。无明显神经定位阳性体征7例。合并基础疾病:血小板减增多症1例,骨髓增值性病1例,脑梗死1例,高血压病2例,高脂血症1例,糖尿病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慢性心功能不全2例,颈椎病3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肺结核1例,甲亢2例,慢性鼻炎1例,脑外伤1例,颅内肿瘤1例,双眼视网膜病变1例。(4)本组脑脊液改变:15例患者中,脑脊液压力增高的有12例,阳性率达80.0%。其中总蛋白浓度增高8例,阳性率达66.7%。15例患者中,细胞数增高6例,阳性率达40%。(5)本组颅脑CT表现:发现异常有7例,分别为见脑组织低密度影3例,诊断为脑梗死1例,脑炎2例;有空三角征1例,诊断为CVST;高密度影3例,其中大脑镰、后纵裂高密度影1例,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左枕叶、左侧丘脑片状高密度影各1例,诊断为脑出血;颅脑CT未见明显异常8例。(6)本组颅脑MRI表现:发现脑组织异常信号7例,分别诊断为脑梗死2例,脑出血2例,脑炎3例;发现脑组织血液流空现象3例,诊断为CVST;未见异常5例。(7)本组颅脑MRV表现:本组血栓受累部位依次为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5例,乙状窦血栓形成2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2例,横窦、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例,横窦、乙状窦、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例,横窦血栓形成1例,上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1例,2例疑似有下矢状窦、乙状窦变异或狭窄。(8)误诊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血管性头痛2例、神经性头痛2例、肥厚性脑膜炎1例、脑梗死2例、良性颅高压1例,脑出血2例,脑炎4例。平均误诊时间为21.3天(5~90天)。结论:(1)本组CVST患者男女比例为1:2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误诊率高达50%。(2)临床表现因患者的病因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而复杂多样,以急性和亚急性起病多见,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焦虑、紧张、视物模糊、耳鸣、听力下降、复视和肢体偏瘫等。(3)本组病例血栓受累部位以横窦最多见,其次为乙状窦。绝大多数患者可累及2个或2个以上静脉窦。(4)头痛和脑脊液压力增高为CVST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颅脑CT、MRI平扫或增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时,应及早行MRV检查,必要时DSA检查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学位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43
【部分图文】:
横窦、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1 例,横窦、乙状窦、上矢状窦血栓形例,横窦血栓形成 1 例,上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 1例,2例有下矢状窦、乙状窦变异或狭窄,最终行 DSA 检查均确诊为静脉窦血栓。表 4 患者的静脉窦血栓部位Table4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site.静脉窦血栓部位 例数(n) 所占比例(%)横窦 9 60%乙状窦 11 73.3%直窦 1 6.7%2 个部位的静脉窦 8 53.3%3 个及 3 个以上部位的静脉窦 2 13.3%注:直窦=SS;左侧乙状窦=LSS;右侧乙状窦=RSS;右侧横窦=RTS;左侧横窦=LTS矢状窦=SSS;下矢状窦=ISS 乙状窦=Ss
c) d)图 2 c)和 d)颅脑 MRV示:左侧横窦血栓形成.7 误诊类型.7.1 蛛网膜下腔出血 1例患者既往高血压基础病史,平时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差,因力活时突然出现爆裂样头痛,头痛难以忍受,大汗淋漓,伴恶心、呕吐,性呕吐,意识呈昏睡状,查体: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颅脑 CT 平时发镰、左侧外侧裂及后纵裂有高密度影,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7.2 血管性头痛 2 例既往有高血压多年的基础病史患者,呈亚急性起病,头痛呈血管搏动性,且进性性加重,头痛位置不固定,头痛程度难以忍受,口服止痛药物未缓解,未见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颅脑 CT 平扫和磁共振平扫检查均未,误诊为血管性头痛。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6800
【学位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43
【部分图文】:
横窦、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1 例,横窦、乙状窦、上矢状窦血栓形例,横窦血栓形成 1 例,上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 1例,2例有下矢状窦、乙状窦变异或狭窄,最终行 DSA 检查均确诊为静脉窦血栓。表 4 患者的静脉窦血栓部位Table4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site.静脉窦血栓部位 例数(n) 所占比例(%)横窦 9 60%乙状窦 11 73.3%直窦 1 6.7%2 个部位的静脉窦 8 53.3%3 个及 3 个以上部位的静脉窦 2 13.3%注:直窦=SS;左侧乙状窦=LSS;右侧乙状窦=RSS;右侧横窦=RTS;左侧横窦=LTS矢状窦=SSS;下矢状窦=ISS 乙状窦=Ss
c) d)图 2 c)和 d)颅脑 MRV示:左侧横窦血栓形成.7 误诊类型.7.1 蛛网膜下腔出血 1例患者既往高血压基础病史,平时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差,因力活时突然出现爆裂样头痛,头痛难以忍受,大汗淋漓,伴恶心、呕吐,性呕吐,意识呈昏睡状,查体: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颅脑 CT 平时发镰、左侧外侧裂及后纵裂有高密度影,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7.2 血管性头痛 2 例既往有高血压多年的基础病史患者,呈亚急性起病,头痛呈血管搏动性,且进性性加重,头痛位置不固定,头痛程度难以忍受,口服止痛药物未缓解,未见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颅脑 CT 平扫和磁共振平扫检查均未,误诊为血管性头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杰;黄平;张占普;窦长武;;血浆D-二聚体与脑静脉窦血栓诊断及预后关系(附27例临床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5年12期
2 唐宇凤;张杉杉;张芸;都泓材;李肇坤;张献文;段劲峰;;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15年10期
3 彭圣威;李子孝;宋田;郑华光;赵性泉;王春雪;董可辉;王拥军;;脑静脉窦血栓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155例病例回顾性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5年07期
4 彭明强;林兴建;夏成才;陈道文;徐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20例临床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06期
5 陈胜利;陈永平;张丽娜;周杰;邓榕;李莉;陈康宁;;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04期
6 庄菁;吴成翰;;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的诊断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4年01期
7 杨媚;罗成宏;崔玉真;苏斌儒;;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J];中国医师杂志;2013年09期
8 陈静;周胜华;冯耀耀;王威;潘峰;;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3年03期
9 张传好;王友良;应亚草;李勇峰;吴尚峰;冯庆陆;王海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年04期
10 任大卫;张德利;黄国平;;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与磁共振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年04期
本文编号:2886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8680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