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7 14:00

  本文关键词: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丁苯酞、SP600125(JNK的特异性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进行干预,借助Western blot、HE染色、TUNEL、透射电镜等实验方法,探讨丁苯酞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的影响及其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的变化;JNK3信号通路是否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自噬的调控;丁苯酞对自噬的影响是否通过JNK3信号通路来调控的。方法:将100只(250-300)g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丁苯酞干预组、SP600125组、丁苯酞+SP600125组。每组20只大鼠。丁苯酞组及丁苯酞+SP600125组于造模前一星期开始每天给予8 mg·m L-1的NBP溶液1 m L·100 g-1灌胃;假手术组、SP600125组、模型组给予单纯麻油1 m L·100 g-1。同时SP600125组及丁苯酞+SP600125组予以SP600125与40%PEG400配成1mg·m L-1溶液1 m L·100 g-1腹腔注射给药。假手术组、模型组、丁苯酞组予以同等剂量(40%PEG400)1 m L·100 g-1腹腔注射。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缺血2小时再灌注12小时。使用Longa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缺损;分别采用TTC染色判断缺血再灌注模型是否成功;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变化;血清NSE含量评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功能的损害;原位末端脱氧核昔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1区神经细胞凋亡与坏死;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1区神经细胞内自噬体形态、数量;WesternBlot检测大鼠CA1区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的表达和JNK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JNK3,p-JNK的表达。结果:1.Longa评分:(1)首次评分:假手术组未见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模型组(2.00±0.82)较假手术组(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P治疗组(1.83±0.50)、SP600125组(1.88±0.52)及NBP+SP600125组(1.85±0.41)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缺血再灌注12小时后评分:模型组(2.65±0.50)分别与首次评分及假手术组(0)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P治疗组(1.53±0.52)、SP600125组(1.55±0.43)及NBP+SP600125组(1.58±0.55)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模型组及首次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TC染色:假手术组脑组织染色为鲜红色,模型组、丁苯酞组、丁苯酞+SP600125组、SP600125组均可见皮层及皮层下有明显的白色梗死灶,各组相对梗死灶体积分别为:模型组(25.56±1.86)较假手术组(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丁苯酞组(18.26±2.23),丁苯肽+SP600125组(17.86±2.12),SP600125组(17.98±2.52)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E染色:各组海马CAl区变化:假手术组,神经元排列整齐,形态圆形较规整,数量正常,胞浆均匀红染,核大而圆呈淡蓝色,核膜边界清晰;模型组,神经元排列紊乱,数量显著降低,胞浆皱缩空泡形成,胞核固缩呈蓝紫色;丁苯酞组、丁苯酞+SP600125组、SP600125组三者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可见大量神经元存活,边界尚清,形态较规整,胞核形状较规则边界清晰,少数细胞出现核染色加深,胞浆部分消失等变性表现。4.TUNEL染色:各组海马CAl区神经元凋亡表达量为:模型组(0.52±0.05)分别与假手术组(0.05±0.02)、丁苯酞组(0.31±0.03)、SP600125组(0.30±0.02)以及丁苯酞+SP600125组(0.32±0.04)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组(0.31±0.03)、SP600125组(0.30±0.02)以及丁苯酞+SP600125组(0.32±0.04),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NSE-ELISA测定:假手术组(1.89±0.13)、丁苯酞组(5.10±0.15)、SP600125组(5.21±0.11)以及丁苯酞+SP600125组(5.05±0.15)分别与模型组(9.83±0.21)比较,结果表明血清NSE含量均低于模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丁苯酞组、SP600125组以及丁苯+SP600125组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westem blot:实验结果示:p-JNK、JNK、Beclin-1、LC3-Ⅱ水平模型组比丁苯酞组、SP600125组、丁苯酞+SP600125组、假手术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丁苯酞组、SP600125组、丁苯酞+SP600125组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透射电镜:各组CA1区电镜:假手术组神经细胞结构基本正常,线粒体无肿胀,未见自噬体;模型组可见泡状的自噬溶酶体,神经元细胞核染色质固缩;丁苯酞组、SP600125组、SP600125+丁苯酞组可见双层膜结构形成,包绕细胞器形成自噬体,少量圆形溶酶体,大多位于细胞核旁,同时可见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数量增多以及线粒体肿胀。结论:1.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诱发自噬的过度激活;2.JNK3信号通路参与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自噬的调控;3.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与自噬现象有关;其主要是通过下调JNK3、p-JNK的表达减弱脑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过度自噬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关键词】:丁苯酞 脑缺血再灌注 自噬 JNK信号通路 SP600125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
【目录】:
  • 中文摘要4-8
  • Abstract8-16
  • 中英文缩略词表16-17
  • 第一章 前言17-19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19-27
  • 2.1 实验材料19-21
  • 2.1.1 主要仪器19
  • 2.1.2 主要耗材19-20
  • 2.1.3 溶液配置20-21
  • 2.2 实验方法21-26
  • 2.2.1 实验动物分组21
  • 2.2.2 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制作21-23
  • 2.2.3 TTC染色23
  • 2.2.4 大鼠大脑的固定制作23
  • 2.2.5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23
  • 2.2.6 石蜡包埋及切片制作23-24
  • 2.2.7 HE染色24
  • 2.2.8 Western blot24-25
  • 2.2.9 血清NSE检测25
  • 2.2.10 透射电镜25-26
  • 2.4 动物伦理26
  • 2.5 统计学分析26-27
  • 第三章 结果27-32
  • 3.1 模型评估27
  • 3.2 TTC 染色结果27-28
  • 3.3 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HE染色观察28
  • 3.4 NSE 水平28-29
  • 3.5.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TUNEL染色观察29
  • 3.6 Western Blot蛋白检测29-31
  • 3.7 透射电镜31-32
  • 第四章讨论32-38
  • 4.1 动物模型的评价32-33
  • 4.2 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的激活33-34
  • 4.3 JNK3信号通路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34
  • 4.4 作用机制34-36
  • 4.5 展望36-38
  • 第五章 结论38
  • 参考文献38-42
  • 附图42-51
  • 综述51-59
  • 参考文献55-59
  •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宏元;;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年06期

2 薛丽霞;张进;;丁苯酞添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0年06期

3 王冰;吕关健;;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4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08期

4 魏立平;李文波;张耀慧;何玉清;;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01期

5 梁江红;;丁苯酞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的保护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3年01期

6 应忠明;;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3年03期

7 陈威;易佳;;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年02期

8 李和平;吴丽娥;;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保护机制[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3年06期

9 董治燕;郭改艳;;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02期

10 李顺兰;;丁苯酞治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双艳;李其富;羊洁;何俐;;丁苯酞对脑缺血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刘佳;吴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王晓丽;徐进宜;张奕华;;硫化氢供体型丁苯酞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脑缺血活性研究[A];2012长三角药物化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杨春昱;季晖;张奕华;;丁苯酞与依达拉奉偶联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A];2012长三角药物化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杨秀岭;张志清;刘建;陈玮;赵永红;韩亚娟;;丁苯酞对大鼠体内CYP2C19酶活性的影响[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宁文婧;杜业亮;;丁苯酞对脑缺血大鼠AQP9mRNA表达的影响[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7 王晓丽;徐进宜;张奕华;;硫化氢供体型丁苯酞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脑缺血活性研究[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赵永红;杨秀岭;张志清;刘建;韩亚娟;;探针药物法评价丁苯酞对大鼠体内CYP3A酶活性的影响[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杨秀岭;张志清;赵永红;陈玮;刘剑;韩亚娟;;探针药物法评价丁苯酞对大鼠体内CYP2C19酶活性的影响[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章玉坤;;丁苯酞联合乌司他丁等预防治疗结脑血管相关性脑损害的临床研究[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芳;石药集团丁苯酞原料及软胶囊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N];中国医药报;2010年

2 记者 王敬照;丁苯酞项目获中国专利金奖[N];河北日报;2012年

3 赵舒;恩必普终崛起[N];医药经济报;2014年

4 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建青;运用专利技术输出 提升产品竞争优势[N];河北日报;2009年

5 王泽议;治疗脑血管病国家新药丁苯酞正式投产[N];中国医药报;2004年

6 王雪飞;自主创新领军新药研发[N];健康报;2006年

7 胡建国;石药集团丁苯酞原料及胶囊获国际PCT专利[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记者 赵红梅 通讯员 张赫明;新药恩必普受86个国家专利保护[N];河北日报;2006年

9 焦莉莉;丁苯酞为何“墙内开花墙外香”[N];石家庄日报;2007年

1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王伊龙 秦海强 陈盼;面对卒中负担 学界在行动[N];健康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彭仕华;丁苯酞及其类似物的生物转化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2 王冰;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受体及钙信号转导机制的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3 常雁;氨丁苯酞的代谢转化及其立体选择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4 魏微;慢性低灌注大鼠神经血管单元与淀粉样物质的关系及丁苯酞的神经保护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5 庞素华;1.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 2.正丁苯酞类似物的合成及重排反应[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6 槐雅萍;左旋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对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7 乔晋萍;氨丁苯酞在大鼠靶组织中的原位代谢方法以及中药丹参的代谢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8 杨春;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研究复杂体系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菊平;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D];河北大学;2015年

2 张瑶;丁苯酞通过抗凋亡作用而减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神经损害[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孟然;丁苯酞通过PGC-1α/Nrf2通路发挥对多发性硬化小鼠神经系统线粒体的保护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刘敬;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VEGF水平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刘娜;丁苯酞对苯妥英钠引起的SD大鼠海马、小脑神经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张月;HO-1、SOD2和Mfn2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中的表达及丁苯酞保护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付子娟;超早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8 赵素晨;丁苯酞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9 胡杰杰;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影响[D];河北北方学院;2015年

10 张瑞丹;丁苯酞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Na+/K+ATPase、ERK1/2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0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90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7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