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NM对不同病理状态的豆纹动脉辨识与保护的术中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9 22:26
目的:通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研究如何才能对不同病理状态的豆纹动脉进行有效地辨识并施加保护,进而避免动脉的损伤,保留神经组织的结构功能完整性,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纳入在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手术中均常规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包括MEP/SEP/EEG等监测手段。依据疾病类型,主要以脑肿瘤,脑动静脉畸形与脑血管病等3类分别进行分析。根据术前影像手段来初步判定豆纹动脉与占位的关系。以豆纹动脉的解剖学基础为根本,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的结果,对不同病理条件下的术中情况与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与评价。结果:在49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出现电生理监测异常反应者共22例,约占44.8%。其中出现MEP异常报警者共15例,发生率为68.1%;SEP异常报警者共10例,发生率为45.4%;EEG异常报警者共9例,发生率为40.1%。在电生理监测结果出现异常变化的病例中,经过术中干预与处理后,共有12例患者的异常变化得以逆转,比例为45.5%。其中MEP异常报警后恢复者有9例,占69.2%;SEP异常报警后恢复者有7例,占70%;EEG异常报警后恢...
【文章来源】: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术中电生理监测仪及使用的电极Fig1.Intraoperativeneurophysiologicalmonitorandelectrodesformonitoring
13图2.国际脑电图10-20电极放置标准Fig2.Electrodeplacementin10-20EEGinternationalSystem5.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及相应标准本研究中所有病例均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体感诱发电位(SEP)及头皮脑电图相联合的监测手段。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将MEP波幅下降50%或阈值提高作为报警标准。主要应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E-MEP)方法,将刺激参数设置为:螺旋电极固定于头皮C3/C4前方2-2.5cm,即手与上肢皮层代表区的位置;头皮C1/C2前方2-2.5cm,即足与下肢皮层代表区的位置(根据具体头皮切口特点进行细微调整)。以单相方波为刺激波,刺激强度(SI)为100~800V;刺激间歇时间(ISI)为2ms(1~10ms),刺激间期(duration)为0.10ms(0.10~0.50ms)。以针状电极为记录电极,置于咬肌/咀嚼肌的皮下,拇短展肌处的皮下与踇收肌处的皮下,分别记录上肢与下肢的MEP,从而获得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muscleactionpotential,cMAP)的波幅和潜伏期。带通滤波范围(bandpassfilters)30~1500Hz;50或60Hz陷波滤波器(notchfilter)关闭;信号平均次数(signalaverage)1次;信号分析时间(analysistime)100ms。将其判定标准设置为波形清晰;波幅≥10μV;能辨别潜伏期。本研究中出现波幅异常变化时,通过适当调整刺激参数,若cMAP仍无变化,则提示运动传导功能受损,预示肢
13图2.国际脑电图10-20电极放置标准Fig2.Electrodeplacementin10-20EEGinternationalSystem5.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及相应标准本研究中所有病例均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体感诱发电位(SEP)及头皮脑电图相联合的监测手段。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将MEP波幅下降50%或阈值提高作为报警标准。主要应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E-MEP)方法,将刺激参数设置为:螺旋电极固定于头皮C3/C4前方2-2.5cm,即手与上肢皮层代表区的位置;头皮C1/C2前方2-2.5cm,即足与下肢皮层代表区的位置(根据具体头皮切口特点进行细微调整)。以单相方波为刺激波,刺激强度(SI)为100~800V;刺激间歇时间(ISI)为2ms(1~10ms),刺激间期(duration)为0.10ms(0.10~0.50ms)。以针状电极为记录电极,置于咬肌/咀嚼肌的皮下,拇短展肌处的皮下与踇收肌处的皮下,分别记录上肢与下肢的MEP,从而获得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muscleactionpotential,cMAP)的波幅和潜伏期。带通滤波范围(bandpassfilters)30~1500Hz;50或60Hz陷波滤波器(notchfilter)关闭;信号平均次数(signalaverage)1次;信号分析时间(analysistime)100ms。将其判定标准设置为波形清晰;波幅≥10μV;能辨别潜伏期。本研究中出现波幅异常变化时,通过适当调整刺激参数,若cMAP仍无变化,则提示运动传导功能受损,预示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神经电生理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 韩璐,张雪青. 医学综述. 2014(23)
[2]华山医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临床实践规范介绍[J]. 吴劲松,许耿,毛颖,梁伟民,潘力,周良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2(06)
硕士论文
[1]非对比增强的磁共振小血管成像技术[D]. 李律.清华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87825
【文章来源】: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术中电生理监测仪及使用的电极Fig1.Intraoperativeneurophysiologicalmonitorandelectrodesformonitoring
13图2.国际脑电图10-20电极放置标准Fig2.Electrodeplacementin10-20EEGinternationalSystem5.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及相应标准本研究中所有病例均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体感诱发电位(SEP)及头皮脑电图相联合的监测手段。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将MEP波幅下降50%或阈值提高作为报警标准。主要应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E-MEP)方法,将刺激参数设置为:螺旋电极固定于头皮C3/C4前方2-2.5cm,即手与上肢皮层代表区的位置;头皮C1/C2前方2-2.5cm,即足与下肢皮层代表区的位置(根据具体头皮切口特点进行细微调整)。以单相方波为刺激波,刺激强度(SI)为100~800V;刺激间歇时间(ISI)为2ms(1~10ms),刺激间期(duration)为0.10ms(0.10~0.50ms)。以针状电极为记录电极,置于咬肌/咀嚼肌的皮下,拇短展肌处的皮下与踇收肌处的皮下,分别记录上肢与下肢的MEP,从而获得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muscleactionpotential,cMAP)的波幅和潜伏期。带通滤波范围(bandpassfilters)30~1500Hz;50或60Hz陷波滤波器(notchfilter)关闭;信号平均次数(signalaverage)1次;信号分析时间(analysistime)100ms。将其判定标准设置为波形清晰;波幅≥10μV;能辨别潜伏期。本研究中出现波幅异常变化时,通过适当调整刺激参数,若cMAP仍无变化,则提示运动传导功能受损,预示肢
13图2.国际脑电图10-20电极放置标准Fig2.Electrodeplacementin10-20EEGinternationalSystem5.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及相应标准本研究中所有病例均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体感诱发电位(SEP)及头皮脑电图相联合的监测手段。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将MEP波幅下降50%或阈值提高作为报警标准。主要应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E-MEP)方法,将刺激参数设置为:螺旋电极固定于头皮C3/C4前方2-2.5cm,即手与上肢皮层代表区的位置;头皮C1/C2前方2-2.5cm,即足与下肢皮层代表区的位置(根据具体头皮切口特点进行细微调整)。以单相方波为刺激波,刺激强度(SI)为100~800V;刺激间歇时间(ISI)为2ms(1~10ms),刺激间期(duration)为0.10ms(0.10~0.50ms)。以针状电极为记录电极,置于咬肌/咀嚼肌的皮下,拇短展肌处的皮下与踇收肌处的皮下,分别记录上肢与下肢的MEP,从而获得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muscleactionpotential,cMAP)的波幅和潜伏期。带通滤波范围(bandpassfilters)30~1500Hz;50或60Hz陷波滤波器(notchfilter)关闭;信号平均次数(signalaverage)1次;信号分析时间(analysistime)100ms。将其判定标准设置为波形清晰;波幅≥10μV;能辨别潜伏期。本研究中出现波幅异常变化时,通过适当调整刺激参数,若cMAP仍无变化,则提示运动传导功能受损,预示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神经电生理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 韩璐,张雪青. 医学综述. 2014(23)
[2]华山医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临床实践规范介绍[J]. 吴劲松,许耿,毛颖,梁伟民,潘力,周良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2(06)
硕士论文
[1]非对比增强的磁共振小血管成像技术[D]. 李律.清华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87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98782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