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时相CT血管成像“一站”扫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2 14:25
目的研究Revolution CT多模式"一站"扫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32例临床拟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在急性期内进行CT平扫(NCCT)、磁共振成像(MRI)、CT血管成像(CTA)和CT灌注成像(CTP)检查,根据小剂量测试所得峰值时间,制定CTA+CTP检查的个体化扫描方案。应用CT Brain Stroke软件进行全脑灌注分析,应用数字减影后CTA数据行头颈部血管分析及三维成像、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经,再CTP各时相Refomat-MIP成像及4D Neuro DSA软件对侧支循环进行动态观察,采用基于CTA的软脑膜侧支评分(Pial Collateral Score)评价侧支循环,对侧支循环建立良好及不良组的病灶侧与对侧灌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2例病人中30例有灌注异常,且有血管狭窄29例;随着血管梗阻程度的加重,有梗死区(P=0.037)、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P=0.034)及侧支循环形成良好(P=0.011)的病人数比例逐渐增加。经对比分析侧支循环的逆向充盈时间,...
【文章来源】:安徽医药. 2020,24(09)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例影像学资料:A为CT平扫(NCCT)图,右侧侧脑室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B为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右侧侧脑室多发高信号区;C、D、G、H分别为血流量(CBF)、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图,不规则感兴趣区(ROI)(黄色线)为梗死区,ROI区(蓝色线)为缺血区,二者不匹配区考虑为缺血半暗带或侧支循环建立良好区;E为CT灌注成像(CTP)期相中CT血管成像(CTA)动脉期最大密度投影(MIP)图,远端侧支血管稀少;F为CTP期相中动脉期后第3期MIP图,远端侧支较丰富;I,J分别为颅内动脉MIP及三维成像图,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K为头颈部动脉三维成像图;L为左侧颈总动脉多平面重建(CPR)图,颈总动脉分叉处见混合斑块(箭头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4D-CTA联合CTP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J]. 蔡培,徐凯,牛磊,袁璞,王永康,乔风雷,顾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11)
[2]多模式CT在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J]. 杨潮萍,芮汉臣,范桂梅,张丽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18(06)
[3]CTA结合CTP对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价值评估[J]. 邹亮,夏鹏飞.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8(02)
[4]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急诊诊治专家共识[J]. 方邦江,李志军,李银平,王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8 (03)
[5]联合头颈部CTA与全脑CT灌注成像在慢性脑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潘俊,周海,张滨,乔淑冬,杜汉军,张源芳,李澍锴,李新华,哈婷婷,常天静.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8 (01)
[6]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影像评估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卒中杂志. 2017(11)
[7]中国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调查结果发表[J]. 孙海欣,王文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7 (05)
[8]脑CTP联合头颈CTA对脑卒中侧支循环诊断的价值[J]. 陈志军,梁立华,林景兴,吴菊芳,冯晓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03)
[9]中青年缺血性卒中脑动脉狭窄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J]. 张卫清,石进,张英谦,吕强,杨芬,王姮.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6(01)
[10]CTP联合4D-CTA对前循环血管狭窄慢性脑缺血血流动力学评价[J]. 张丽红,赵艳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07)
本文编号:2993389
【文章来源】:安徽医药. 2020,24(09)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例影像学资料:A为CT平扫(NCCT)图,右侧侧脑室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B为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右侧侧脑室多发高信号区;C、D、G、H分别为血流量(CBF)、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图,不规则感兴趣区(ROI)(黄色线)为梗死区,ROI区(蓝色线)为缺血区,二者不匹配区考虑为缺血半暗带或侧支循环建立良好区;E为CT灌注成像(CTP)期相中CT血管成像(CTA)动脉期最大密度投影(MIP)图,远端侧支血管稀少;F为CTP期相中动脉期后第3期MIP图,远端侧支较丰富;I,J分别为颅内动脉MIP及三维成像图,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K为头颈部动脉三维成像图;L为左侧颈总动脉多平面重建(CPR)图,颈总动脉分叉处见混合斑块(箭头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4D-CTA联合CTP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J]. 蔡培,徐凯,牛磊,袁璞,王永康,乔风雷,顾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11)
[2]多模式CT在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J]. 杨潮萍,芮汉臣,范桂梅,张丽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18(06)
[3]CTA结合CTP对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价值评估[J]. 邹亮,夏鹏飞.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8(02)
[4]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急诊诊治专家共识[J]. 方邦江,李志军,李银平,王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8 (03)
[5]联合头颈部CTA与全脑CT灌注成像在慢性脑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潘俊,周海,张滨,乔淑冬,杜汉军,张源芳,李澍锴,李新华,哈婷婷,常天静.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8 (01)
[6]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影像评估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卒中杂志. 2017(11)
[7]中国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调查结果发表[J]. 孙海欣,王文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7 (05)
[8]脑CTP联合头颈CTA对脑卒中侧支循环诊断的价值[J]. 陈志军,梁立华,林景兴,吴菊芳,冯晓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03)
[9]中青年缺血性卒中脑动脉狭窄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J]. 张卫清,石进,张英谦,吕强,杨芬,王姮.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6(01)
[10]CTP联合4D-CTA对前循环血管狭窄慢性脑缺血血流动力学评价[J]. 张丽红,赵艳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07)
本文编号:2993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9933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