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易损性斑块的MDCT和MRI T2-mapping定量分析
本文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易损性斑块的MDCT和MRI T2-mapping定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DCT定量分析目的探讨采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平扫CT值和强化幅度预测脑血管症状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87例拟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接受MDCT平扫及CTA的患者,根据有无脑血管症状分为有症状组(n=38)及无症状组(n=49),通过手动勾画ROI的方法测量CT平扫及CTA图像上斑块非钙化部分的CT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采用平扫CT值及强化幅度判定是否引起脑血管症状的效能,并采用Z检验对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结果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颈动脉斑块平扫CT值分别为(45.58±8.94)HU和(31.09±6.83)HU,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9,P0.001);有症状组颈动脉斑块强化增幅大于无症状组(t=-3.421,P=0.001)。ROC曲线阈值分析显示,平扫CT值最佳临界值为37.20 HU,判定是否引起脑血管症状的敏感度为92.10%(35/38),特异度为81.63%(40/49),准确率86.21%(75/87),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强化幅度最佳临界值为10.1 HU,其敏感度为76.32%(29/38),特异度为63.27%(31/49),准确率为68.97%(60/87),曲线下面积为0.735;二者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13,P0.01)。结论颈动脉斑块非钙化部分平扫CT值和强化幅度与脑血管症状有关;斑块平扫CT值对判断是否引起脑血管症状的效能优于斑块强化幅度。第二部分探讨MRI T2-mapping定量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MRI T2-mapping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应用价值,定量分析斑块与脑血管症状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25名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首先进行3.0T MRI双侧颈动脉3D-TOF和3D-FSE T1W扫描,以此定位斑块位置,然后进行T2-mapping(多自旋回波序列)扫描,原始图像经后处理获得斑块T2图,测量管腔最窄处斑块的T2弛豫时间(T2值)。依据患者有无脑血管症状分为两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斑块的T2值的差别,采用ROC分析斑块T2值预测脑血管症状的最佳阈值及诊断效能。结果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颈动脉斑块T2值分别为(111.43±46.54)ms和(59.25±39.7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1,P0.01);ROC曲线上,分析表明斑块T2值为65.38ms为最佳诊断阈值,预测脑血管症状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1%(16/17)、93.3%(14/15)、93.8%(30/32)。结论MRI T2-mapping技术可定量评估颈动脉斑块成分;颈动脉斑块T2值有脑血管症状有关,有症状患者颈动脉斑块T2值高于无症状者。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斑块成像 3T T2图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5.1;R743
【目录】: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5-6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前言11-13
- 第一部分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MDCT 定量分析13-28
- 1.引言13-14
- 2.材料与方法14-17
- 3.结果17-21
- 4.讨论21-24
- 5.结论24
- 6.参考文献24-28
- 第二部分 探讨MRI T2-mapping定量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应用价值28-41
- 1.引言28
- 2.材料与方法28-31
- 3.结果31-37
- 4.讨论37-38
- 5.结论38-39
- 6.参考文献39-41
- 附录41-42
- 致谢42-43
- 综述43-52
- 参考文献49-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炳;李跃明;;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MDCT征象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年04期
2 刘景旺;李健;赵振兴;郭庆乐;郑宝霞;李静;;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MD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年09期
3 刘泗岩;卢光明;张龙江;周长圣;;MD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分析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年02期
4 张优仪;余建群;袁红梅;褚志刚;彭礼清;胡晓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64MD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5期
5 龚立辉;王春;陈忠达;周建军;马周鹏;;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MDCT表现及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年11期
6 梁海;张晓蕾;苗琪;;MDCT对青少年上颌窦与上颌第一磨牙解剖关系及牙移动标准值的探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1期
7 Rhrl B;Sadick M;Brocker K;杨海涛;;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后MDCT: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一年椎体结构的分析[J];放射学实践;2006年10期
8 李劲;梁宗辉;褚梅花;叶涛;顾晓丽;何正颖;;MDCT对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年02期
9 R.Berther;M.A.Patak;B.Eckhardt;S.M.Erturk;C.L.Zollikofer;邓军;;中性口服对比剂和阳性口服对比剂在腹部多层CT(MDCT)中的应用比较[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8年06期
10 陈爱萍;李惠民;于红;肖湘生;刘士远;;以声音嘶哑为主诉的胸部病变的MDCT评价[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谭令;汪登斌;陈克敏;;MDCT对恶性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的诊断价值[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2 李明;吴骏峰;贺石生;朱晓东;杨长伟;王传锋;陈自强;;优化参数在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MDCT扫描改善成像质量的应用[A];第三届中西医结合脊柱及相关疾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牛延涛;;颞骨高分辨力MDCT辐射剂量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潘自来;张欢;陈克敏;;MDCT对胃癌术前淋巴分期的综合评估研究[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5 黎雪琴;;双筒高压注射器双流技术在64排MD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6 张贵祥;赵京龙;李玉洁;;MDCT和MRI对颅颈交界部外伤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7 黎雪琴;;双筒高压注射器双流技术在多排MD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崔锦钢;多排CT(MDCT)联合髓过氧化物酶(MPO)等炎症介质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斑块特点[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2 李萍;多排螺旋CT(MDCT)指导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3 张翔;肝癌射频消融术后MDCT评价与病理表现的对照研究:动物实验与临床[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山;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易损性斑块的MDCT和MRI T2-mapping定量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2 鲍伊雯;胃食道连接部癌的MDCT评价[D];复旦大学;2010年
3 林凌;MDCT对梗阻性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D];浙江大学;2009年
4 周娟;低剂量MDCT动态增强及灌注成像在乳腺癌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5 赖灿辉;胃癌SPECT/CT的疗效评价与MDCT评价及辨证分型的对照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8年
6 廖荣芳;16-MDCT在经单鼻孔蝶窦垂体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易损性斑块的MDCT和MRI T2-mapping定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00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