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血清骨保护素、骨钙素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02-06 05:54
  背景目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因素,对脑血管病的防治意义重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传统危险因素,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可能尚有一些未明确的因素参与,有研究表明成骨细胞样细胞存在于血管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中还存在着骨代谢的旁分泌因子,如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骨钙素(osteocalcin OC)等,故本研究在传统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选用OPG、OC,探讨老年男性脑梗塞患者血浆OPG、O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对象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院神经内科就诊的60至89岁男性脑梗塞患者234例,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有无斑块及斑块性质。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有斑块组(n=183),无斑块组(n=51),测定血清OPG、OC及血糖、血脂、CRP、HCY、CysC水平,并统计年龄、血压、吸烟情况,先应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之间上述指标差异有无统计意义,有意义的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斑块组分...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中英文縮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综述 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及血清标志物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组织蛋白酶S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J]. 谭庆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04)
[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细胞因子及颈动脉病变的关系[J]. 邬碧波,张黎明,梅长林,唐琦,俞勇.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1 (11)
[3]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分析[J]. 张云卿.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9)
[4]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研究[J]. 方莉,苗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15)
[5]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中微栓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J]. 翟俊格,李常新,孙晋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1(03)
[6]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及骨保护素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J]. 陶燕华,侯建明.  福建医药杂志. 2011(02)
[7]脑梗死患者妊娠相关蛋白-A与颈动脉斑块关系[J]. 周光,宋宴鹏,丁全业.  中国当代医药. 2011(04)
[8]骨保护素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徐高阳,罗助荣.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0(12)
[9]血清氧化物酶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J]. 荀正春,吴意.  实用预防医学. 2010(04)
[10]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大动脉弹性的变化[J]. 周敏,杨锐英.  宁夏医学杂志. 2010(03)



本文编号:3020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020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c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