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化痰通络止痉法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4 06:44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通络止痉法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风寒袭络证的疗效及对面神经传导功能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期IFP风寒袭络证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及神经营养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风化痰、通络止痉法针刺及中药内服。比较2组面神经功能、面神经传导功能及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评价2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眼裂闭合、口角偏斜评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眼裂闭合、口角偏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M波潜伏期均降低(P<0.05),观察组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M波潜伏期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GDNF、NGF水平均提高(P<0.05),观察组血清GDNF、N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
【文章来源】:新中医. 2020,52(2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辨证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观察组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统计学方法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4.2 2组治疗前后SFGS评分比较
4.3 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传导M波潜伏期比较
4.4 2组治疗前后血清GDNF、NGF水平比较
4.5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6 2组临床疗效比较
4.7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5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疗效的系统评价[J]. 王坤,黄德裕,苗芳,赖新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2)
[2]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热证)的疗效及对GDNF和NGF表达的影响[J]. 江淑红,于正,祝明浩. 中国中医急症. 2018(02)
[3]穴位注射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J]. 王昌权,刘俊莲,龚作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21)
[4]瞬目反射与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王龙飞,汪飞,曹婷婷,苏增锋.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06)
[5]针灸联合神经节苷脂及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J]. 王丽平,李丹,徐沙丽.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7 (04)
[6]影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 杜光辉,毛文静,刘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04)
[7]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J]. 刘明生.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6 (02)
[8]简易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评估中的信度和效度[J]. 孔岩,徐耑,郝亚南,蔡秀英,段晓宇,董万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02)
本文编号:3246587
【文章来源】:新中医. 2020,52(2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辨证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观察组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统计学方法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4.2 2组治疗前后SFGS评分比较
4.3 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传导M波潜伏期比较
4.4 2组治疗前后血清GDNF、NGF水平比较
4.5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6 2组临床疗效比较
4.7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5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疗效的系统评价[J]. 王坤,黄德裕,苗芳,赖新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2)
[2]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热证)的疗效及对GDNF和NGF表达的影响[J]. 江淑红,于正,祝明浩. 中国中医急症. 2018(02)
[3]穴位注射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J]. 王昌权,刘俊莲,龚作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21)
[4]瞬目反射与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王龙飞,汪飞,曹婷婷,苏增锋.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06)
[5]针灸联合神经节苷脂及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J]. 王丽平,李丹,徐沙丽.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7 (04)
[6]影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 杜光辉,毛文静,刘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04)
[7]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J]. 刘明生.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6 (02)
[8]简易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评估中的信度和效度[J]. 孔岩,徐耑,郝亚南,蔡秀英,段晓宇,董万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02)
本文编号:3246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2465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