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脊索瘤的内镜经鼻分型及手术治疗
发布时间:2021-06-28 11:46
目的探讨一种适用于内镜经鼻入路的新型颅底斜坡脊索瘤分型方式及相关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和2018年1月之间在我科行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55例颅底斜坡脊索瘤患者,以斜坡脊索走行为基础,结合肿瘤生长及颅底解剖将颅底斜坡脊索瘤分为:Type I-A(中上斜坡背侧型-硬膜外型),Type I-B(中上斜坡背侧型-硬膜下型),Type II(中上斜坡腹侧型),Type III-A(下斜坡硬膜外型),Type III-B(下斜坡硬膜下型)及Type IV(旁中线-偏侧型)。结果Type I-A 14例,Type I-B 7例;Type I脊索瘤起源于鞍背脊索残余,主体主要位于分型线背侧,主要累及上、中斜坡,以视力减退及复视/外展障碍为主要首发症状。Type II 10例;Type II脊索瘤起源于斜坡腹侧蝶枕软骨结合处脊索残余,主体多位于分型线腹侧,主要侵袭中上斜坡,以鼻塞、鼻衄为主要首发症状。Type III-A 10例,Type III-B 7例;Type III脊索瘤起源于下斜坡,主体主要位于下斜坡,侵蚀下斜坡骨质,以吞咽困难、头疼/头晕及舌肌麻痹为主要首发症状。Type IV...
【文章来源】:中国医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分型示意
a b c de f g hi j k l图 2 Type I 分型示意黄色虚线为分型线,红色箭头虚线为上中斜坡及下斜坡分界线示意,红色虚线为肿瘤轮廓示意。a: Type I 脊索瘤起源及生长方向示意。b、c、d、e、f、g、h:不同形式的 Type I-A 脊索瘤。i、j、k、l:不同形式的 Type I-B 脊索瘤。3.2 Type II 脊索瘤Type II 脊索瘤 10 例。Type II 脊索瘤起源于斜坡腹侧蝶枕软骨结合处的脊索残余,主体多位于分型线腹侧,主要侵袭中上斜坡。前下生长可堵塞鼻腔、咽后部,
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b)、后方桥脑和延髓连接水平(图 3d),二者可以辅助划定中下斜坡分界 3bde)。该型患者症状进展较为缓慢,出现症状时肿瘤常已生长巨大,呈全位,侵袭严重(图 3bd),但 3D-CT 上可见肿瘤主要侵蚀中上斜坡骨质而下质残余(图 3ce)。有的向下生长,核磁显示肿瘤大部分位于中、下斜坡(图 3fCT 上仍可看出下斜坡骨质残余(图 3gi)。手术时应注意显露斜坡 ICA 及 IC段及岩尖部等部位,以防止肿瘤残余。对于颅底广泛虫蚀样病变的患者,要处骨质的清除。手术时可给予适当的硬膜加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进展[J]. 郭见,黄国栋,李维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6(09)
[2]经鼻蝶窦显微镜下和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的国外经验荟萃分析[J]. 俞雷,鲁晓杰,王清,汪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5 (09)
[3]脊索瘤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 王科,张俊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5(06)
[4]神经内镜经双鼻孔入路在颅底外科中的应用[J]. 周跃飞,冯枫,高大宽,费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3(03)
[5]66例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诊治和预后分析[J]. 欧阳陶辉,张娜,张焱,焦剑同,任剑,黄涛,陈坚.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3(01)
[6]脊索瘤治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J]. 李晓祥,姬振伟,马云雷,范清宇. 现代肿瘤医学. 2011(12)
[7]内镜经鼻颅底外科的现状和展望[J]. 张晓彪.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1(05)
[8]颅底脊索瘤的临床治疗进展[J]. 林晓,董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0(10)
[9]鼻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J]. 覃道芬,高下,周平,陈峰. 现代肿瘤医学. 2008(05)
[10]17例颅底脊索瘤术后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J]. 韩倩,雒建超,牛坡.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07)
本文编号:3254261
【文章来源】:中国医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分型示意
a b c de f g hi j k l图 2 Type I 分型示意黄色虚线为分型线,红色箭头虚线为上中斜坡及下斜坡分界线示意,红色虚线为肿瘤轮廓示意。a: Type I 脊索瘤起源及生长方向示意。b、c、d、e、f、g、h:不同形式的 Type I-A 脊索瘤。i、j、k、l:不同形式的 Type I-B 脊索瘤。3.2 Type II 脊索瘤Type II 脊索瘤 10 例。Type II 脊索瘤起源于斜坡腹侧蝶枕软骨结合处的脊索残余,主体多位于分型线腹侧,主要侵袭中上斜坡。前下生长可堵塞鼻腔、咽后部,
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b)、后方桥脑和延髓连接水平(图 3d),二者可以辅助划定中下斜坡分界 3bde)。该型患者症状进展较为缓慢,出现症状时肿瘤常已生长巨大,呈全位,侵袭严重(图 3bd),但 3D-CT 上可见肿瘤主要侵蚀中上斜坡骨质而下质残余(图 3ce)。有的向下生长,核磁显示肿瘤大部分位于中、下斜坡(图 3fCT 上仍可看出下斜坡骨质残余(图 3gi)。手术时应注意显露斜坡 ICA 及 IC段及岩尖部等部位,以防止肿瘤残余。对于颅底广泛虫蚀样病变的患者,要处骨质的清除。手术时可给予适当的硬膜加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进展[J]. 郭见,黄国栋,李维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6(09)
[2]经鼻蝶窦显微镜下和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的国外经验荟萃分析[J]. 俞雷,鲁晓杰,王清,汪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5 (09)
[3]脊索瘤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 王科,张俊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5(06)
[4]神经内镜经双鼻孔入路在颅底外科中的应用[J]. 周跃飞,冯枫,高大宽,费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3(03)
[5]66例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诊治和预后分析[J]. 欧阳陶辉,张娜,张焱,焦剑同,任剑,黄涛,陈坚.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3(01)
[6]脊索瘤治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J]. 李晓祥,姬振伟,马云雷,范清宇. 现代肿瘤医学. 2011(12)
[7]内镜经鼻颅底外科的现状和展望[J]. 张晓彪.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1(05)
[8]颅底脊索瘤的临床治疗进展[J]. 林晓,董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0(10)
[9]鼻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J]. 覃道芬,高下,周平,陈峰. 现代肿瘤医学. 2008(05)
[10]17例颅底脊索瘤术后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J]. 韩倩,雒建超,牛坡.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07)
本文编号:3254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25426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