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急性期证候与CRP及1年后mRS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证候与CRP及1年后mRS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脑梗死急性期证候要素、急性期CRP、NIHSS评分、1年后mRS的相关性,为中医药干预CRP防治脑梗死,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供客观依据,为脑梗死的预后及残障程度的预测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提示对相关因素尽早干预,减轻该病的残障程度、减少残障率。方法制定符合课题要求的规范的调研表,收集80例符合病例条件的脑梗死急性期住院患者,入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和证候归类,测定CRP水平。1年后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mRS。收集20例在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未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CRP水平,与脑梗组进行比较。结果 (1)所有受试者入院时各证候要素发生频率的大小为:痰证(62例)血瘀证(60例)风证(52例)火热证(21例)气虚证(8例)阴虚阳亢证(1例)。各证候要素发生程度均以轻度为主。(2)脑梗组CRP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CRP与风证程度、风证成立与否有一定的相关性。脑梗死急性期入院时NIHSS评分在火热证成立时高于该证候未成立时评分,而在痰证成立时低于该证候未成立时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与火热证积分、气虚证积分、火热证程度、痰证程度、火热证成立与否、痰证成立与否有一定的相关性。(3)发病1年后mRS与脑梗死急性期NIHSS评分、急性期风证积分、风证成立与否、风证程度均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1)痰证、血瘀证、风证为脑梗死急性期主要的证候要素。(2)血清CRP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脑梗死急性期CRP水平与风证有一定的相关性,使用中药干预CRP水平来防治脑梗死是有客观依据的。(3)脑梗死急性期使用中药辨证施治,对于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积极意义。(4)通过脑梗死急性期的证候及NIHSS评分可对该病的残障程度进行评估预测,提示应对相关的高危患者尽早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对症处理,以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及残障程度。
【关键词】:脑梗死 证候要素 C反应蛋白 改良Rankin量表(mRS)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前言8-9
- 一、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9-13
- (一) 临床资料9-10
- 1、病例来源9
- 2、研究对象的选择9-10
- (二) 研究方案10-12
- 1、制定符合研究要求的调研表11
- 2、观察指标11
- 3、血清CRP水平的测定11-12
- 4、1年后随访12
- 5、设定对照组12
- 6、研究质量控制12
- (三) 数据录入与统计方法12-13
- 1、数据录入12
- 2、统计方法12-13
- 二、结果13-20
- (一) 一般资料13
- (二) 各证候要素及程度分布情况13
- (三) C反应蛋白、NIHSS评分与脑梗死急性期证候的相关性研究13-17
- 1、脑梗死急性期基本证候成立与否与CRP异常分布情况13-14
- 2、脑梗死急性期证候成立与否CRP水平、急性期NIHSS评分比较14-15
- 3、脑梗死急性期CRP与证候的相关性研究15-16
- 4、脑梗死急性期NIHSS评分与证候的相关性研究16-17
- (四) 发病1年后随访17-20
- 1、随访一般资料17
- 2、发病1年后mRS与脑梗死急性期CRP、发病至入院时间、性别、年龄、急性期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17-18
- 3、发病1年后mRS与脑梗死急性期证候相关性分析18-20
- 三、分析与讨论20-24
- (一) 脑梗死证候要素的演变规律20-21
- (二) 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21
- (三) C反应蛋白、NIHSS评分与脑梗死急性期证候要素的相关性21-22
- (四) 1年后mRS与脑梗死急性期证候要素及CRP水平的相关性22
- (五) 小结22-24
- 结论24-25
- 参考文献25-27
- 附表27-34
- 致谢34-35
- 文献综述35-41
- 参考文献39-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音,张书有,李光耀,孙剑;脑梗死急性期伴发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4期
2 马桂贤;王丽娟;单志新;林秋雄;张雄;王硕;刘新通;;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年12期
3 刘彦;盖赵秀;赵桂霞;王春艳;;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年08期
4 向磊,张淑贞,庆小宁;脑梗死发病年龄年轻化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1年01期
5 许丽珍,周刚,方琪;脑梗死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测定及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01年05期
6 么冬爱,汪铮,章军建,张晓琴;性激素失衡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康复;2001年15期
7 ;脑梗死的研究进展测验题[J];成都医药;2001年03期
8 续运勤,于宗明,迟兆富,汤克仁,李大年;重症脑梗死的治疗[J];山东医药;2002年01期
9 魏寿兰,李 萍,刘 汉 ,景本年,李卓江;脑梗死患者凝溶分子标志物变化及丹参干预治疗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年01期
10 宋水江 ,闻树群 ,黄鉴政 ,丁德云 ,郑晓红;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脑梗死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2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彦知;杨建宇;;《光明中医》杂志近3年所载脑梗死相关文献总结[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聂德云;李承晏;;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赵建国;;脑梗死的若干问题商榷[A];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马桂贤;王丽娟;单志新;林秋雄;张雄;王硕;刘新通;;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黄帆;杨静;徐雪;马中富;;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A];2008年广东省中医热病、急症、中西医结合急救、危重病、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6 冯靓;韩钊;;血尿酸与不同病因分型脑梗死发病及预后关系的探讨[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巩林静;秦卫国;边连防;;血糖升高对脑梗死预后的临床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张洪连;吴晓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及存在问题[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朱良付;黄如训;盛文利;卢林;李振东;;幕上130例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临床CT分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刘建荣;王学峰;王桥根;;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纤溶活性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华;治疗脑梗死的药物选择原则[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2 巍巍;针刺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便秘显效[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琦;蛋白S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2 蒋超;脑梗死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损伤及黄体酮的干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阚保红;基于脑梗死中医全程适时干预方案的实施过程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彭延波;脑梗死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与其他因素交互作用对预后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2年
5 张新春;脑梗死血运重建前后证候演变规律及芎芪合剂干预作用的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林永忠;脑梗死患者GBE和阿托伐他汀干预前后运动捕捉和~1H-MRS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7 谢荃;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马建华;PDE4D、ALOX5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9 靳欣;Chemerin与脑梗死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其对HUVEC功能影响的初步探讨[D];中南大学;2012年
10 管玉青;实验性脑梗死及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价和病理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岩;弥散张量成像在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应用[D];河北大学;2015年
2 花楠;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张聪;正丁基苯酞对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作用的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敏;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刘新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重复静脉移植治疗脑梗死大鼠的实验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6 余白浪;不同时期电针干预对脑梗塞患者脑脊液中γ-氨基丁酸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刘景yN;12pl3两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云南汉族脑梗死的关联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8 夏楠;年龄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功能恢复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9 桂月江;脑梗死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10 刘俊平;胱抑素C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证候与CRP及1年后mRS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30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