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上肢肌间协同耦合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9 20:54
从运动的产生与执行角度,探讨肌肉协同模型中协同肌的耦合强度差异,能够为卒中患者康复运动提供生理依据。12名健康人和13名卒中患者参与了这项研究。利用非负矩阵分解算法,从上肢记录的8通道表面肌电数据中提取肌肉协同作用,然后在α、β、γ频段上利用相干性面积指标评估协同肌间的耦合强度。卒中患者的协同作用中,主要被激活的三角肌前束(AD)的协同关系发生了变化,相应地,协同肌在β频段的耦合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肌间协同耦合特性相近:AD与三角肌中束(MD)具有较高的协同关系,在γ频段具有较高的耦合强度,非协同肌之间的耦合较弱。肌间协同耦合特性的变化可以作为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实验范式、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1.1 受试者
1.2 实验范式
1.3 数据采集
1.4 预处理
2 方法
2.1 非负矩阵提取肌肉协同
2.1.1 非负矩阵分解
2.1.2 确定协同数目
2.1.3 协同与非协同关系
2.2 不同频段肌间耦合强度
2.2.1 相干性
2.2.2 不同频段相干性区域面积
2.3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对照组协同耦合特性
3.2 实验组协同耦合特性
3.3 组间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本文编号:3758277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实验范式、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1.1 受试者
1.2 实验范式
1.3 数据采集
1.4 预处理
2 方法
2.1 非负矩阵提取肌肉协同
2.1.1 非负矩阵分解
2.1.2 确定协同数目
2.1.3 协同与非协同关系
2.2 不同频段肌间耦合强度
2.2.1 相干性
2.2.2 不同频段相干性区域面积
2.3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对照组协同耦合特性
3.2 实验组协同耦合特性
3.3 组间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本文编号:3758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7582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