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发布时间:2017-05-25 04:10

  本文关键词: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疗效及安全性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对脑损伤早产儿静脉使用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探讨rhEPO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经颅脑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损伤的157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rhEPO大剂量组38例、中剂量组40例、小剂量组36例、对照组43例。rhEPO大、中、小剂量组于生后一周内分别经静脉注射rhEPO 1000 U/kg、750 U/kg、500U/kg,连用3天,对照组仅进行一般的对症治疗,不予注射rhEPO。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患儿用药前及用药24 h后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及白细胞介素-6(IL-6)、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B(S100B)水平变化;于纠正胎龄40 w时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纠正胎龄3、6、9月时进行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估,测定智力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监测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疾病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rhEPO各剂量组血清EPO浓度随剂量增加不断升高。2.与对照组相比,大、中剂量组IL-6、S100B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㩳0.05),小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小剂量各组间比较,大剂量组与中剂量IL-6、S100B含量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均㩳0.05),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比,大、中剂量组NBNA、MDI及PD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㩳0.05),小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小剂量各组间比较,大剂量组与中剂量NBNA、MDI、PDI评分均优于小剂量组(P均㩳0.05),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NBN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6月龄MDI评分、9月龄PDI及MDI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㩳0.05),且评分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大。4.治疗前后测定各组血常规包括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等,肝肾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等均在正常范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EPO对早产儿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效果与rhEPO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大剂量rhEPO 1000 U/kg可明显改善早产儿脑损伤神经结局,且此剂量范围内,rhEPO治疗早产儿脑损伤安全可行。
【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早产儿 脑损伤 IL-6 S100B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10-14
  • 第一章 前言14-17
  •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17-31
  • 2.1 研究对象17-18
  • 2.1.1 病例选择17
  • 2.1.2 病例分组17
  • 2.1.3 纳入标准17
  • 2.1.4 排除标准17-18
  • 2.1.5 脱落病例标准18
  • 2.2 临床研究方案18-19
  • 2.2.1 研究药物18
  • 2.2.2 用法用量18
  • 2.2.3 研究中停药18
  • 2.2.4 伦理问题18-19
  • 2.3 研究步骤19-21
  • 2.3.1 研究流程图19-20
  • 2.3.2 标本采集与保存20
  • 2.3.3 临床基本资料20
  • 2.3.4 实验室检查20
  • 2.3.5 细胞因子IL-6、脑损伤标记蛋白S100B及EPO检测20
  • 2.3.6 NBNA及CDCC评分测定20-21
  • 2.3.7 不良反应监测21
  • 2.4 实验仪器及试剂21-23
  • 2.4.1 实验仪器21
  • 2.4.2 实验试剂21-23
  • 2.5 实验方法23-30
  • 2.5.1 ELISA测定IL-6、S100B、EPO的基本原理23-24
  • 2.5.2 试剂盒最低检测浓度24
  • 2.5.3 IL-6 的测定步骤24-26
  • 2.5.4 S100B的测定步骤26-27
  • 2.5.5 EPO的测定步骤27-30
  • 2.6 统计学处理30-31
  • 第三章 结果31-42
  • 3.1 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31
  • 3.2 标准曲线31-33
  • 3.2.1 IL-6 的标准曲线31-32
  • 3.2.2 S100B的标准曲线32
  • 3.2.3 EPO的标准曲线32-33
  • 3.3 脑损伤早产儿血清中 IL-6、S100B 及 EPO 含量比较33-37
  • 3.4 患儿纠正胎龄 40 周时 NBNA 评分比较37-38
  • 3.5 患儿纠正胎龄 3、6、9 月时 MDI 及 PDI 比较38-40
  • 3.6 安全性分析40-42
  • 第四章 讨论42-47
  • 4.1 背景42
  • 4.2 IL-6、S100B与早产儿脑损伤42-43
  • 4.3 EPO的神经保护作用43-45
  • 4.4 安全性45-46
  • 4.5 不足之处46-47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47-49
  • 5.1 结论47
  • 5.2 展望47-49
  • 参考文献49-56
  • 综述56-71
  • 综述参考文献65-71
  • 致谢71-7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秀琴,李红,孙若鹏;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年04期

2 王乐;李明霞;;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调查及临床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董玉玲;孔凤茹;;早产儿脑损伤3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年24期

4 曾美红;覃安志;黄日平;;132例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杨峰;任榕娜;;早产儿脑损伤的预后及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年02期

6 蔡丽萍;;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08期

7 王华萍;;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分析及防治[J];临床医学;2010年09期

8 田鸾英;;早产儿脑损伤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年02期

9 马晓丹;马坚;谭慧卿;王怡;付彦伟;;早产儿脑损伤磁共振检查临床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朱苏月;李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3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岑丽婷;刘振寰;;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A];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岑丽婷;刘振寰;;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岑丽婷;刘振寰;;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4 岑丽婷;刘振寰;;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资料及论文汇编[C];2011年

5 岑丽婷;刘振寰;;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6 岑丽婷;刘振寰;;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7 马晓丹;谭慧卿;王怡;付彦伟;;早产儿脑损伤磁共振检查临床分析[A];玉溪市医学会第十六届儿科学术大会资料汇编[C];2011年

8 岑丽婷;刘振寰;;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岑丽婷;刘振寰;;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A];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2年

10 曾绮丹;肖建军;虞培珍;;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的价值探讨[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振岭;河北医大第一医院发现早产儿脑损伤CT诊断依据[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朱国旺 提供;新生儿脑损伤研究逐渐得到重视[N];中国医药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鑫;脐血VCAM-1、E-选择素水平与早产儿脑损伤关系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文静;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D];贵阳医学院;2015年

3 陈英;早产儿脑损伤与母亲宫内感染及炎症因子的关系探讨[D];山东大学;2015年

4 单继艳;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疗效及安全性探讨[D];江苏大学;2016年

5 杨峰;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预后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6 王乐;早产儿脑损伤及危险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7 耿琳琳;血液及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8的水平与早产儿脑损伤预后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8 蒋艳纯;头颅B超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9 李锦芬;早产儿脑损伤及相关高危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14年

10 刘春丽;双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疗效及安全性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2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92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d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