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嗅觉功能障碍与弥散张量成像的相关性
本文关键词:帕金森病患者嗅觉功能障碍与弥散张量成像的相关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嗅觉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特征,研究脑内嗅觉系统微观结构的改变。方法应用TT嗅觉检测仪分别对PD患者组(n=160)和正常对照组(n=160)进行嗅觉功能测试,分析嗅觉识别阈值与年龄、病程及Hoehn-Yahr(H-Y)分级之间的关系,并对其中PD患者组(n=60)和正常对照组(n=60)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用基于体素形态测量学(voxe-based morphometry,VBM)评定各项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结果 75.63%的PD患者(121/160例)存在嗅觉障碍,明显高于对照组。嗅觉障碍与年龄、病程和H-Y分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VBM双样本分析显示,PD组双侧小脑白质及额叶,左侧直回、眶回及顶叶等区域,FA值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大多数PD患者合并有嗅觉障碍,与病程、年龄及H-Y分级无关,脑内嗅觉系统存在微结构损伤,嗅觉功能检测结合DTI有助于PD的诊断。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嗅觉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诊断 T&T嗅觉检测仪
【分类号】:R742.5
【正文快照】: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的一种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长期以来,诊断PD一直是个难题。单凭运动症状诊断PD,误诊率高,所需的观察时间长,从疑似病例到临床确诊所需时间平均约2.5年。另外,研究表明当震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新 ,李晓君 ,王峻;弥散张量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04年03期
2 钟维佳 ,赵建农;弥散张量成像的运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5年04期
3 吴伟刚,陈秀义,杨杜;弥散张量成像分析[J];医疗设备信息;2005年03期
4 刘树永;姚旭峰;耿道颖;;纠正弥散张量成像图像变形的一种方法[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7年03期
5 徐贤;马林;;弥散张量成像诊断癫痫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年05期
6 张硕;强金伟;张康乐;;弥散张量成像对常规性临床应用的初步建立和实现[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7 陈美玲;许秀峰;程宇琪;徐林;;弥散张量成像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9年03期
8 马德晶;秦东京;;弥散张量成像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王涛;王安生;高燕军;张胡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应用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1年10期
10 董玉茹;王宏;钟心;穆学涛;马毅;刘腾;刘勉;;弥散张量成像量化指标与脑弥散加权成像的对照性研究[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海;邓国军;陈桂美;肖香佐;;弥散张量成像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杨永贵;郭岗;黄海清;王训恒;;慢性颈髓病变弥散张量成像的研究[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蒋田仔;;弥散张量成像的计算方法与临床应用的新进展[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4 谢晟;郭雪梅;崔爱国;肖江喜;蒋学祥;;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5 郑兆聪;刘必松;吴志峰;王如密;王守森;;弥散张量成像在脑出血运动功能预后评估中的应用[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刘海燕;卢青;秦姣龙;肖朝勇;姚志剑;;抑郁症情绪神经环路改变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葛海涛;尹训涛;徐君海;刘树伟;;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注意功能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8 贾贵静;;正常成人脑组织弥散张量成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9 史浩;郭洪霞;;脑积水的弥散加权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宋凡;胡永善;张峰;南向亮;徐一鸣;马立宏;倪欢欢;周翠侠;黄春水;赵青;;脑卒中后残废手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峭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个例观察[D];浙江大学;2005年
2 丁文全;基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多种后处理方法的上肢神经形态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李f 晔;术中磁共振和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示踪技术在邻近弓形束病变手术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4 沈全力;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及临床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杜彦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波谱成像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预后评估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李郁欣;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宋峰;猪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建立及其脊髓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岚;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癫痫中的应用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2 舒进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正常青年人脑的初步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朱杨帆;云南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大脑白质纤维束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4 李聪聪;慢性偏头痛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刘永康;急性轻型脑创伤弥散张量成像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6 方鹏;弥散张量成像的脑连接模式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方美芳;正常成人胼胝体及其亚区的形态学和弥散张量成像的定量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3年
8 张静娜;弥散张量成像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静;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偏头疼患者大脑结构网格的异常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曹新山;弥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帕金森病患者嗅觉功能障碍与弥散张量成像的相关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3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473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