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本文关键词:CT、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分析CT、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在临床上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使用相关设备对6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CT、MRI及磁共振动脉成像检查,同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CT与MRI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磁共振动脉成像检查,结果为基底动脉:A型44条,B型6条,C型6条,A型合并有B型改变的4条,无异常者4条。结论磁共振检查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确诊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 祁东县官家嘴镇卫生院;
【关键词】: 缺血性眩晕诊断 CT MRI 磁共振动脉成像
【分类号】:R743
【正文快照】: 缺血性眩晕患者较多见于临床,最近几年该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内科或耳鼻咽喉科,该病的就诊患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对缺血性眩晕病的研究,近年来进展非常缓慢,给临床医生对该病的确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近年来,影像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相关软件的推出,使得该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韩雪立;刘迪;;CT和MRI对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6期
2 钟平勇;;脊柱结核的CT及MRI影像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1年20期
3 赵泽华;王康;王之;李铭;;颈部肿块的CT和MRI诊断与鉴别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1年05期
4 范璞;吉中国;梁决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老年颈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1年27期
5 沈亚芝;方雄;葛祖峰;朱时锵;;CT、MRI联合应用对软骨肉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年05期
6 张道宫;樊兆民;李建峰;于刚;王海波;;颅脑MRI在老年急性眩晕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年07期
7 刘怀祥;史大鹏;;CT、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12期
8 郭永平;;老年颈性眩晕的CT及X线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18期
9 王华宇;刘惠敏;;颅脑MRI在老年急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24期
10 陈志明;张雄彪;;CT与MRI在颈椎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2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唐亮;李龙;丁仁厚;;多层螺旋CT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1年36期
2 张健;吕守正;刘英春;李志勇;赵日光;;156例颈性眩晕患者病因分析及治疗探讨[J];当代医学;2012年15期
3 高杨;曾自三;符丹卉;;颅骨及脊柱软骨肉瘤的CT及MRI表现[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4 张海栋;王仁法;宋少辉;杨海涛;周俊芬;祁良;;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的CT和MRI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年01期
5 彭加友;王吉东;樊长姝;;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年04期
6 郭永平;;老年颈性眩晕的CT及X线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18期
7 林诗彬;张建辉;王小龙;黄利;郑恩海;;超声与CT在老年人颈性眩晕诊断价值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13期
8 车德安;;107例颈部肿块患者发病相关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2年19期
9 邓清文;;脊柱结核的CT影像诊断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麦智斌;血压在颈性眩晕各阶段中的变化与疗效关系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强,华栋;颈性眩晕的发生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按摩与导引;2003年05期
2 韩雪立,张宇晨,刘纯岩;颈部神经源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6期
3 李月敏,张伟京;咽淋巴环淋巴瘤临床研究进展[J];白血病.淋巴瘤;2002年01期
4 王怡;黎海涛;李露斯;史树贵;何海涛;黎川;;特发性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癫痫磁共振波谱改变的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07年17期
5 夏海坚;孙晓川;罗天友;方维东;吕发金;郭宗铎;郑履平;唐文渊;;磁共振技术在非典型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价值[J];重庆医学;2010年01期
6 徐静;成瑞明;刘钢;;超声对脊柱结核伴寒性脓肿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0年36期
7 陈云涛,张军,彭涛;腹膜后恶性蝾螈瘤二例[J];放射学实践;2005年01期
8 丁小南;袁建华;王志平;;周围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J];放射学实践;2009年03期
9 张荣恒;张维博;;MRI在诊断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年06期
10 刘巍 ,成红兵;成人椎动脉第二段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J];交通医学;200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宁;原始玻璃体增生综合症(PHPV)临床诊治分析(附6例病例报告)[D];浙江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桂兰,王国华,吴丹,王忠卿,赵志英,李嘉平,付朝军,尹志刚;156例无症状性脑梗塞临床与CT、MRI分析[J];黑龙江医学;1997年03期
2 范薇,汪昕,朱文炳,陈婕,王观法,王述静;腔隙性脑梗死的MRI研究及与CT的比较[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年03期
3 朱敏初;腔隙性脑梗死的影像学30例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3年02期
4 郭绍纶,樊长姝;脑血管畸形的CT及MR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1994年01期
5 丁兴国,翁建英,林峰,贾文霄,聂玉萍;腔隙性脑梗塞133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6 杨福纪,陈新平,张文华,李圣贤,王法勤;颅内肿瘤26例误诊分析[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0年05期
7 王景超,杨春华,谷丽英;急性脑卒中132例临床与CT,MRI,MRA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1999年02期
8 王红岩,段晓屹;原发性脑干出血26例临床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张春玲,李继梅,赵武利,徐忠宝;出血性脑梗死30例临床和影像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年04期
10 陈坚,陈刚;假瘤型病毒性脑炎[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江涛;韩萍;陈艳;;CT与MRI图像融合对于颅底肿瘤的应用价值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2 高小玲;张东友;;颅底恶性骨肿瘤的CT、MRI诊断及鉴别诊断[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3 李万湖;陈兆秋;胡大卫;李焱;;CT与MRI图像融合在颅内肿瘤三维适形放疗定位中的应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廖小方;胡伟;余文亮;;CT-MRI图像融合在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勾画靶区的作用[A];2009年浙江省放射肿瘤治疗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李耀东;耿道颖;张清波;;脑肿瘤CT与MRI动态对比增强灌注成像的比较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郑晔;杨蔚;李德刚;陈兵;王晓东;金国宏;;脑膜瘤常规MRI成像、DWI及~1H-MRS的影像学特点[A];第六届西部介入放射学术会议宁夏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四届年会介入放射学新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7 兰军;;Moyamoya病的MRI和MRA诊断(附12例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8 韩艳红;王梅云;史大鹏;;磁敏感加权成像与动态磁敏感对比MRI在急性脑缺血患者中的对比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赵秋枫;王嵩;耿道颖;;恶性脑膜瘤的MRI诊断[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10 胡冰;杨洋;康庄;邹艳;邝思驰;单鸿;;使用MRI扩散张量脑白质束示踪对多发性硬化的三维仿真定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特约记者 李晓穗;CT脑血流灌注早期诊断脑梗有新依据[N];健康报;2009年
2 利婷;脑积水的临床与CT特征[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3 记者 李欣 通讯员 王嘉凌;我省首例CT引导下颈侧入路舌咽神经射频热凝合并无水乙醇毁损术成功施行[N];青海日报;2011年
4 常丽君;美开发出绘制脑髓鞘分布图新法[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军;高血压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实验及临床影像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刘珍友;3.0T MRI R2'和T2'随年龄变化规律及在急性缺血性脑中风中的初步临床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3 范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程晓青;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及支架治疗前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5 赵红如;MCI-186干预治疗EAE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潘军;颅咽管瘤的外科学分型及其在显微手术中的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7 白旭;应用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估星形细胞肿瘤病理级别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8 阳清伟;脑出血血肿扩大相关因素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赵秋枫;臂丛神经病变的MRI诊断及应用[D];复旦大学;2009年
10 王诚;菲立磁标记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辉;胼胝体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2 李世芳;糖尿病合并偏侧舞蹈症一例并文献复习[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3 曾雪明;颅内肿瘤MRI分析(附667例报告)[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4 曹毅;头颅MRI正常表现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疗效的探讨[D];泸州医学院;2011年
5 袁玉新;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CT初步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6 邓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MRI筛查标准的初步设定及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菁;降低时间分辨率对急性脑缺血疾病CT灌注参数值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8 侯炳辉;CT血管造影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D];青岛大学;2010年
9 赵常坤;脑叶出血248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方靖琴;基于磁性标记的内皮祖细胞对胶质瘤生长影响的MRI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CT、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9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499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