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脑缺血性疾病的保护作用
本文关键词: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脑缺血性疾病的保护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 脑缺血性疾病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新生
【摘要】:目的1、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HIF1α)对脑缺血区血管新生、血液供应的恢复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正常氧条件下,在低氧诱导因子1α的基因编码序列区(Coding s e q u e n c e,CDS)中,第564位点脯氨酸在脯氨酸羟化酶的作用下,很短时间内即被降解,第803位点天冬酰胺的转录活性被限制,从而抑制了HIF1α在正常氧条件下发挥其功能。因此,我们将HIF1α编码序列区中第564位点脯氨酸及第803位点天冬酰胺的密码子进行定点基因突变,分别构建在正常氧条件下及缺氧条件下能够稳定表达的突变型HIF1α重组腺病毒载体、在缺氧条件下能够稳定表达的野生型HIF1α重组腺病毒载体、及不含HIF1α基因的重组空腺病毒载体。2、取SD大鼠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培养,传代至第三代细胞待用。将成功构建的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重组腺病毒载体、野生型重组腺病毒载体及重组空腺病毒载体分别转染大鼠第三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最佳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MOI=150进行转染。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在BMSCs中m 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是否有差异,能否阐明基因突变对HIF1α基因及蛋白表达产生的影响。将转染了三组重组腺病毒载体的BMSCs注射入经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odel,MCAO)的大鼠体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结果判定突变型HIF1α能否为脑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新希望。方法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定向位点突变方法,将第564位点脯氨酸及第803位点天冬酰胺两个位点进行突变,获得HIF1α突变体,运用p Ad Easy-1腺病毒试剂盒构建突变型HIF1α腺病毒载体。将其用HEK293A细胞进行包装,大量扩增腺病毒,纯化后获得高滴度腺病毒,并将其按MOI=150转染至BMSCs中。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在正常氧环境下HIF1α基因在大鼠间充质干细胞中m 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情况。为了检测突变型HIF1α重组腺病毒载体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我们将三种不同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至BMSCs中,通过鼠尾静脉将转染后的BMSCs注射入经MCAO造模的大鼠体内。在MCAO造模后4周内,通过行为功能学测试(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 NSS)及TTC(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衡量大鼠的行为学损伤程度及脑梗死体积的大小。MCAO造模后第28天,采用Wertern Blot实验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评估脑梗死区的微血管密度及血管新生情况。结果1、定点突变第564位脯氨酸和第803位天冬酰胺的HIF1α重组腺病毒载体、野生型HIF1α重组腺病毒载体及空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2、突变型HIF1α重组腺病毒载体、野生型HIF1α重组腺病毒载体、空腺病毒载体转染的BMSCs可见绿色荧光表达。3、RT-PCR结果表明:BMSCs组与空腺病毒组中细胞内HIF1α的m RNA表达量之间无统计学意义;HIF1α组与突变HIF1α组细胞内HIF1αm RNA表达量之间无明显差异;HIF1α组、突变HIF1α两组细胞内HIF1αm RNA表达量明显高于BMSCs组、空腺病毒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突变HIF1α组细胞的HIF1α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三组之间HIF1α蛋白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行为学评分结果显示:从MCAO第7天开始,突变型HIF1α重组腺病毒载体组评分逐渐下降,而其他三组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显示:造模后第14天和第28天,突变型HIF1α重组腺病毒载体组脑梗死体积明显低于其他三组,而其他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MCAO造模后的第7天开始,血管生成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组,而其他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成功构建能够在常氧条件下高效稳定表达的腺病载体,为脑缺血性疾病促血管新生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关键词】: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 脑缺血性疾病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新生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
【目录】:
- 中文论著摘要4-7
- 英文论著摘要7-9
- 英文缩略语9-11
- 前言11-12
- 实验材料与方法12-24
- 结果24-32
- 讨论32-35
- 结论35-36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36-37
- 参考文献37-48
- 附录48-65
- 一、文献综述48-62
- 参考文献51-62
-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62-63
- 三、致谢63-64
- 四、个人简介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明,郭兰敏,吴树明,范全心;携带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胡中波,仲照东,张友山,彭程,卢运萍,邹萍;一种重组腺病毒载体产生及操作的新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4期
3 熊亮发,冷希圣,郭晏同,魏玉华,李涛,赵力;携带大鼠白细胞介素-10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肝星状细胞中的表达[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年03期
4 尹冰楠,李冬田,李秋香;一种简易、廉价、高效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方法[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梁杰;何海填;彭智;银桂彬;罗少军;;人白介素24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J];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33期
6 刘鹏;赵宝昌;樊建慧;田余祥;杨帆;崔秀云;;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8年06期
7 陈水木;何秀云;王艳军;黄香玉;邓洪平;;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有效构建编码[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8 陈坚;薛绪潮;方国恩;苏长青;钱其军;;带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可调控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15期
9 陈丽;陈滨;宋艳斌;;细菌内重组法快速构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重组腺病毒载体[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33期
10 高峰;孙红辉;杨有庚;;含鼠LINGO-1 shRNA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和鉴定[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小娟;赵晓琴;彭薇;臧宇辉;陈芳芳;罗冰;虞伟;秦浚川;李晓军;;分化抑制因子3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2 吴芳;李红;姚航平;董凤芹;;蛋白聚糖Ⅱ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生物学功能的鉴定[A];2005年浙江省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郭景茹;杨焕民;计红;臧琳;郭爽;王忠伟;张旭;;Wistar大鼠HSP70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病毒制备[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王兴忠;乔纯;杨欢;周洪兴;司煜安;徐静;周忠海;钱晖;许文荣;;TNFα-Tumstatin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及其表达与检测[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5 胡义杰;范士志;蒋耀光;何勇;;人DeltaNp73α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鉴定[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胸外科分册)[C];2006年
6 林春阳;陈亮;罗进勇;邓忠良;;双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9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和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C];2011年
7 樊彩斌;温端改;欧阳骏;侯建全;严春寅;浦金贤;李纲;农绍军;;编码IKK2dn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验证[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钟辉;吴成君;王健伟;洪涛;;壳聚糖增加重组腺病毒载体对模拟胃液的耐受性[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王飞;毕志刚;李光富;吴海玮;王群;刘丰;王新军;张兆松;;人乳头瘤病毒11型E7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真核细胞表达[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毛国强;朱朝敏;许红梅;彭明利;任红;;人Mx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斌青;核素报告基因显像监测转基因骨髓间充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卫华;表达HCV-NS3抗原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董磊;以前列腺干细胞抗原为靶点的重组蛋白及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4 宫卫东;Linker插入的乙肝病毒靶向核糖核酸酶的构建及其抗病毒活性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5 刘颖格;反义c-myc寡核苷酸、反义c-myc真核表达载体和反义c-myc重组腺病毒载体在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6 杜先智;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因子elafin的克隆、表达载体构建及对气道黏蛋白分泌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7 吴诗坡;基于重组腺病毒载体的烈性病原体疫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8 陈坚;携带鼠白介素12基因的可调控腺病毒治疗胃癌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冀雅铭;nHAP-多糖—蛋白质三维活性网络介导CXCR4基因修饰MSCs的定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杨春雨;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脑缺血性疾病的保护作用[D];辽宁医学院;2015年
3 陈晓;白细胞介素-10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病毒的制备及表达产物活性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4 刘君;携带血管生成素-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5 徐小娜;热休克蛋白70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D];青岛大学;2008年
6 邱俊钦;人骨形态蛋白-2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7 朱自强;TIMP-3 N端结构域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8 吴芳;大鼠蛋白聚糖Ⅱ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初步鉴定[D];浙江大学;2004年
9 赵亚;HBV-TR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小鼠肝脏的表达[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10 赵国庆;重组腺病毒载体pAdeasy-1/pAdtrack-CMV-GFP-βNGF的构建和鉴定[D];汕头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39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539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