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例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患者猪囊尾蚴、刚地弓形虫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本文关键词:122例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患者猪囊尾蚴、刚地弓形虫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脑炎脑膜炎症候群 猪囊尾蚴 刚地弓形虫 血清 抗体
【摘要】:目的了解122例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患者血清中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IgG、IgM抗体阳性情况,为临床诊断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患者的病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采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患者血清,用猪囊尾蚴和刚地弓形虫IgG、IgM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中抗猪囊尾蚴、刚地弓形虫的抗体,计算抗体阳性率,分析其性别分布、急性感染季节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情况。结果 122例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患者血清中,猪囊尾蚴Ig G和Ig M抗体阳性分别为17例、22例,阳性率为13.9%(17/122)和18.0%(22/122);刚地弓形虫IgG和IgM抗体阳性分别为29例和8例,阳性率为23.8%(29/122)和6.6%(8/122)。男性猪囊尾蚴和刚地弓形虫阳性率为30.6%(22/72)和31.9%(23/72),女性为26.0%(13/50)和24.0%(12/50)。猪囊尾蚴Ig M抗体阳性率季节分布分别为12.0%(3/25)、27.0%(17/63)、6.9%(2/29)和0/5;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出现在13~25岁组,为45.0%(9/20);工人组阳性率最高,为7/14。刚地弓形虫Ig M抗体阳性率季节分布为4.0%(1/25)、11.1%(7/63)、0(0/29)和0/5;阳性率最高出现在65岁组,为44.0%(11/25);不同职业中其他组的阳性率最高,为4/10。猪囊尾蚴、刚地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在性别、季节、年龄和职业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2例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患者血清猪囊尾蚴、刚地弓形虫抗体阳性率较高,临床诊断该症候群病原时应结合其寄生虫血清学检测结果,考虑感染寄生虫的可能性。
【作者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合作中心 科技部国家级热带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脑炎脑膜炎症候群 猪囊尾蚴 刚地弓形虫 血清 抗体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2012ZX10004-201) 上海市第四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No.15GWZK0101,GWIV-29)~~
【分类号】:R742.9
【正文快照】: 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主要包括头痛、发热、呕吐和意识障碍等症状。在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谱方面已经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国外目前报道的脑炎脑膜炎相关疾病病原谱涉及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囊尾蚴和棘球蚴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贵民;前房游离猪囊尾蚴1例[J];实用眼科杂志;1989年11期
2 任增书;王庆瑛;;6例猪囊尾蚴切割术疗效分析[J];眼科新进展;1993年01期
3 方强,闵宏林,夏惠,胡守锋,孙新;猪囊尾蚴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研究[J];实用寄生虫病杂志;2000年01期
4 陈治水;贾丹兵;聂志伟;孙旗立;阎红;盖东海;;灭囊灵对体外培养的猪囊尾蚴摄取~3H-葡萄糖的影响[J];沈阳部队医药;2000年03期
5 方文;肖靓靓;包怀恩;牟荣;;猪囊尾蚴感染家猪的组织病理学动态观察[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2年01期
6 席跃堂;王增良;;介绍一种熟肉中猪囊尾蚴显微镜简易检查法[J];山西医药杂志;1983年05期
7 翟震宇,王槐;尺神经鞘内猪囊尾蚴寄生一例[J];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5年02期
8 张金德;应用胆汁孵化猪囊尾蚴的实验观察[J];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5年03期
9 赵森林,付治锋,李云生,许炽标,尤金英,赵冠宏;吡喹酮对体外猪囊尾蚴作用的电镜观察[J];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6年02期
10 张金沼;高美琴;张凤英;于刚;;特殊形态的眼内猪囊尾蚴2例[J];河北医药;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加力;刘义波;;抗猪囊尾蚴头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A];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少华;才学鹏;骆学农;景志忠;李克生;蒋韬;;猪囊尾蚴金标快速诊断试纸条的研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媛;赵黎黎;;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猪囊尾蚴头节蛋白含量方法的建立[A];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鹏;赵权;杨桂连;门静涛;蔡亚南;姜晶;;仔猪人工感染猪囊尾蚴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蔡亚南;赵权;杨桂连;徐鹏;门静涛;姜晶;刘春杰;;猪囊尾蚴头节抗原的制备及间接ELISA筛选方法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徐鹏;赵权;杨桂连;门静涛;蔡亚南;姜晶;;仔猪人工感染猪囊尾蚴后血清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张中庸;李靓如;;寄生虫病细胞学防治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一次兽医病理学、第十次动物病理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王长江;张中庸;李靓如;赵晓泉;;寄生虫病细胞工程学防治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第八次全国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9 徐鹏;赵权;杨桂连;蔡亚南;门静涛;姜晶;刘健;;猪囊尾蚴囊液抗原制备及ELISA检测条件的优化[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赵光辉;张改平;宁长申;王选年;张龙现;石团员;宋海涛;鲁琨;;猪囊尾蚴18 kD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序列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文风;我国攻克世界难题“米猪病”[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学军;猪囊尾蚴的能量代谢变化规律和药物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2 郝艳红;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的超微形态学和膜分子生物学及其药物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3 刘永杰;猪囊尾蚴的发育生物学药物作用机理[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4 刘振勇;猪囊尾蚴dUTPase的表达、活性分析及结构预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岗;小鼠抗猪囊尾蚴单链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2 米晓云;猪囊尾蚴组织细胞的培养及其杂交瘤细胞株的初步建立与鉴定[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3 蔡亚南;抗猪囊尾蚴头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特性鉴定及初步应用[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4 石团员;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识别多肽表位的鉴定[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5 柴倩璞;猪囊尾蚴热休克蛋白的真核表达及产物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6 陈贝妮;猪囊尾蚴不同生长阶段半胱氨酸蛋白酶表达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7 郭爱疆;猪囊尾蚴小热休克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8 高文学;猪囊尾蚴的生化代谢规模和药物作用机理[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9 徐辞;抗猪囊尾蚴特异性单链抗体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10 种法政;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扩增和序列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78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578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