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26 20:02

  本文关键词: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远隔 缺血预适应 缺血 脑血管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 IPC)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筛选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脑梗死病史并经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74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远隔缺血预适应组(r IPC组,88例)和对照组(86例);两组患者均严格按照指南用药,r IPC组额外给予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测并计算再梗死发生率,采用SPECT技术观察脑血流状况并半定量分析额、颞、顶、枕叶及基底核和丘脑血流灌注情况,采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分析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和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 IPC组神经功能显著改善(83.0%vs 64.0%),再梗死发生率显著降低,脑血流状况明显改善,基底核和丘脑部位血流灌注状况明显改善,MCA、ACA、PCA、VA和BA平均血流速度显著升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r IPC能够明显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脑血流,提示r IPC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 沧州市中心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远隔 缺血预适应 缺血 脑血管 治疗效果
【分类号】:R743
【正文快照】: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一条或多条脑血管缺血导致该供血区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并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的疾病;该疾病发生率、复发率和致死率逐年升高,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也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洁;吉训明;李思颉;李如娟;;远隔缺血预适应对脑缺血疗效的SPECT评价[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2 李如娟;曹金强;杨金波;李思颉;周冀英;;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保护作用[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07期

3 党莎;罗玉敏;吉训明;吕国蔚;刘佑琴;钮伟真;丁海曙;;人重复肢体缺血对血压、心率及组织氧饱和度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8年11期

4 王伊龙;王拥军;吴敌;赵性泉;王文志;吴兆苏;张通;赵元立;高山;廖晓凌;陈伟伟;;中国卒中防治研究现状[J];中国卒中杂志;2007年01期

5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霞;;护理干预对进展性脑梗死早期治疗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2 王松超;;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年08期

3 李九席;焦红军;任明;;中药熏蒸联合血府逐瘀汤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年11期

4 谷梅兰;;急性进展性脑梗死颅脑CT早期表现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年11期

5 王奎;;舒血宁加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年12期

6 唐艳艳;李飞泽;邵海斌;龚炳;郑萍红;;芪参归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年06期

7 莫志怀;王俊峰;陈瑶;张雷;雷俊杰;;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研究[J];上海医药;2017年11期

8 宋德文;张林涛;徐增良;叶林;;脑得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年11期

9 马丛兰;;灯盏花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17年05期

10 黎丽娴;谭景光;黄斯琪;钟楚锋;;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中药热封包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如娟;曹金强;杨金波;李思颉;周冀英;;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保护作用[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07期

2 马春;李淑婷;罗玉敏;陈健;刘向荣;吉训明;;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治疗基底动脉支架术后残余眩晕患者一例[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年08期

3 景桂霞;郑兰兰;;远程缺血预适应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4期

4 卢旭霞;牛小媛;罗玉敏;闫峰;刘向荣;吉训明;;远程缺血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年03期

5 党莎;罗玉敏;吉训明;吕国蔚;刘佑琴;钮伟真;丁海曙;;人重复肢体缺血对血压、心率及组织氧饱和度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8年11期

6 吉训明;罗玉敏;党莎;魏岗之;刘丹;凌锋;;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评价综合治疗单侧颈内动脉闭塞一例[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09期

7 李爱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与后续脑梗死的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06期

8 何洁;翟勇;许英路;张人玲;关乐;;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枝循环与脑缺血的关系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年03期

9 何洁;吉训明;张人玲;翟勇;关乐;许英路;;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与脑缺血的关系[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0 陈晓光;马虹;王俊科;吴滨阳;;肢体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光明,张剑宁;脑缺血预适应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年05期

2 杨明富,金鸿宾;缺血预适应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02年09期

3 万晶晶;刘承云;成蓓;;缺血预适应研究现状及展望[J];心脏杂志;2006年04期

4 李淑娟;娄建石;;肢体缺血预适应保护远隔组织器官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年11期

5 吕磊;江时森;;肠缺血预适应及其心肌保护作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02期

6 ;缺血预适应[J];现代医院;2012年S2期

7 程友琴;缺血预适应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4年05期

8 牟善初;浅论缺血预适应[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6年01期

9 陈炜,王永志,邢红云,游碧荣,王焱;缺血预适应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J];铁道医学;1998年02期

10 周伏文,李元建;缺血预适应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及机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密;方剑乔;严洁;常小荣;王超;;针灸与缺血预适应“第二保护窗”[A];第十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李小倩;李科南;焦金金;李静;唐向东;;缺血预适应期间活性氧自由基作用机理[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3 赵雅君;张伟华;王艳丽;杜丽娟;孙睿智;李鸿珠;徐长庆;;多胺介导的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依赖于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A];第六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蒋素华;丁小强;许迅辉;刘春凤;;一种新型肾脏晚期缺血预适应大鼠模型的构建[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密;严洁;常小荣;王超;林海波;;针灸与缺血预适应“第二保护窗”[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6 娄建石;李淑娟;康毅;高卫真;刘艳霞;;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脏的保护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张铮;秦海东;黄悦;徐英;马明洲;倪海滨;吴海荣;;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吴伟;王萌伟;;对K_(ATP)通道介导缺血预适应心肌再灌注损伤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复苏中毒学术论文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秦海东;张铮;严煜;赵海华;唐鉴坤;;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F-κB表达的影响[A];2005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四届组稿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谢瑞芹;崔炜;郝玉明;刘凡;李保华;吴金凤;都军;;骨骼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枫;PI3K/Akt信号介导缺血预适应在心肌梗死猪中抗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修复作用[D];山东大学;2015年

2 谢瑞芹;骨骼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脏保护作用的系列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3 赵杰;缺血预适应相关基因WDR26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金欢胜;HSP70介导肾脏缺血预适应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5 高建波;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效应动力学和线粒体功能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6 许华山;应激对兔在体心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及机制[D];中南大学;2007年

7 杨云峰;神经元IRAK1/4及脑缺血预适应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

8 李健;豚鼠心室肌细胞膜延迟整流钾通道电流(I_k)及L型钙通道电流(I_(Ca,L))在缺血预适应过程中的变化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9 陈敏;肢体缺血预适应大鼠血清对HUVEC和H9c2(2-1)细胞H_2O_2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10 吴艳娜;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翠芳;缺血预适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色素C、凋亡诱导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王红霞;缺血预适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低氧诱导因子-1α及存活素表达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张会玲;缺血预适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4 宋二飞;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中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王晓凤;小肠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梗死保护作用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于惠;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7 曾元凤;小肠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4年

8 宋涛 ;小肠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D];中南大学;2002年

9 徐婷;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D];青岛大学;2009年

10 李国权;磺脲类受体在正常及缺血预适应条件下大鼠心肌中的定位与分布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578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578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1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