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及其相关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及其相关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
【摘要】:正近十几年来,我国脑血管病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2008年,我国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并且其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继续上升~[1,2]。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
【作者单位】: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易损斑块 生化标志物
【基金】: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0080404MS1126) 内蒙古卫生厅医疗卫生科研计划项目(2010024)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大科研项目资助课题(NYFYBZ2010005)
【分类号】:R743
【正文快照】: 近十几年来,我国脑血管病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2008年,我国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并且其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继续上升[1,2]。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秀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炎性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6年05期
2 姚锡虎;邓世雄;;心肌缺血性损伤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7年11期
3 田婷;;NSTE ACS患者CABG术后CK-MB升高预示预后不良[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7年06期
4 刘公理;吴赛珠;阮云军;王琦;傅国华;;多种生化标志物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2年05期
5 代佩灵;张翠丽;富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年07期
6 张更荣;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进展及临床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01年08期
7 李贵星,张磷;缺血性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应用进展[J];华西医学;2002年02期
8 戎赞华,窦志艳,徐青;骨形成的生化标志物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12期
9 车文良;刘文玲;胡大一;;几种心脏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08年04期
10 王坤;王文明;;相关血清生化标志物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研究进展[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化岐;;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桂见军;徐武华;;联合多种外周血生化标志物动态检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朱荔青;邱广斌;;心肌缺血生化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陈礼平;韦铁民;曾春来;陈群英;胡武明;施振华;;心脏射频消融后心肌生化标志物的变化[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熊大迁;兰庆萍;;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生化标志物在AMI诊断中的应用[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剩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因素评价及其生化标志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2 周洁;SCA3/MJD患者的临床评分、生化标志物及线粒体DNA突变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公理;多种生化标志物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2 刘北;联合检测生化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危险分层中的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3 明洁;婴幼儿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变化规律的初步探讨[D];四川大学;2007年
4 黄小凤;血浆miRNA-208a在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5 吴立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生化标志物MMP-9和ADMA预警作用的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4年
6 刘升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易发危险性的免疫和生化标志物[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04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604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