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局灶性癫痫患者脑血流变化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局灶性癫痫患者脑血流变化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功能近红外光谱 癫痫 发作间期 氧合血红蛋白 去氧血红蛋白 总血红蛋白 脑电图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研究局灶性癫痫发作间期脑血流的变化规律及fNIR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的42例局灶性癫痫患者。所有患者癫痫诊断均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2014年关于局灶性癫痫的诊断标准[1]。42例患者入院均完善癫痫外科术前评估流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所有患者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头颅核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检查、神经心理学评估,必要时行发作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依据上述检查结果,初步确定局灶性放电较明显及血流灌注异常的脑区。行fNIRS检查,患者佩戴EEG-fNIRS同步测量专用帽,安装脑电图(EEG)头皮电极和近红外仪光极(日本岛津LABNIRS),分别监测额区、颞区、顶区、枕区。运用E-prime软件标记同步记录起点,开始同步监测,监测时间60~100分钟,中间可休息10分钟左右,监测过程中患者可选择一舒适体位,保持安静。监测结束后,通过3D定位仪,用与近红外系统配套的定位棒,定位通道三维信息。滤除心电伪迹,个体化分析每例患者EEG结果,由两名有经验的脑电图医师分别阅图分析,选择二者及癫痫临床医师均认同的痫性放电,并分析放电起源位置及分布区域,记录对应的时间点。fNIRS记录结束后,去除心率干扰,观察痫性放电时相应通道血流变化情况。通过MATLAB软件分析出现血流变化的通道所在的脑区。分析每例患者血流变化的规律及与痫性放电关系。结果40例患者均行fNIRS检查,有异常脑血流变化者39例,其敏感性、检出率为97.5%;未捕捉到异常变化者1例,可能因异常放电位置较深,超出fNIRS探测深度。40例患者中皮层局灶性癫痫者25例,颞叶内侧癫痫15例。皮层局灶性癫痫中25例患者中感兴趣区出现血流变化21例(84%),邻近脑区出现血流变化者7例(25%),镜像脑区出现血流变化者8例(32%),远隔脑区出现血流变化8例(32%)。15例颞叶内侧癫痫患者中,均未监测到感兴趣区血流变化,其他脑区出现血流变化13例(86.7%),2例未出现其他脑区血流变化(13.3%),对侧脑区出现血流变化10例(66.7%),同侧脑区出现血流变化8例(53.3%)。发作间期无痫性放电时,可见异常脑区去氧血红蛋白(HbR)基线水平较氧合血红蛋白(HbO)、总血红蛋白(HbT)偏高,正常脑区HbO、HbT基线水平较HbR偏高;痫性放电时对应通道出现HbO、HbT曲线陡立形升高,继而缓慢下降至基线水平,同时HbR水平降低,继而缓慢升高至基线水平。结论fNIRS是一种非侵入性、安全、便携式、价格合理的反映脑活动的检查方式。在探测脑血流变化方面,是一种敏感、准确性的功能成像技术。可以探究HbR、HbO和HbT的水平变化,间接反映脑血流灌注情况。fNIRS与EEG联合,可动态监测痫性放电时皮层血流变化情况,不仅可发现局部脑区异常血流变化,同时可捕捉到临近、对侧及远处脑区异常血流变化。补充了PET、SPECT等在癫痫发作期、发作间期痫性放电时检查脑灌注情况的不足。随着技术的成熟发展,有望应用于癫痫外科致痫区的定位。
【关键词】:功能近红外光谱 癫痫 发作间期 氧合血红蛋白 去氧血红蛋白 总血红蛋白 脑电图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2.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缩略语/符号说明9-10
- 前言10-13
- 研究现状、成果10-11
- 研究目的、方法11-13
- 1 对象和方法13-17
- 1.1 一般资料13
- 1.2 头颅MRI检查13
- 1.3 视频脑电图检查13-14
- 1.4 功能影像学检查14
- 1.5 功能近红外与脑电图技术联合检查14-16
- 1.6 神经心理评估16-17
- 2 结果17-42
- 2.1 一般资料17
- 2.2 临床表现17
- 2.3 视频脑电监测结果17-18
- 2.4 MRI结果18
- 2.5 PET-CT、SPECT检查结果18
- 2.6 功能近红外结果18-27
- 2.7 神经心理评估结果27
- 2.8 典型病例27-42
- 3 讨论42-60
- 3.1 痫性放电时脑血流、代谢的变化规律42-44
- 3.2 功能近红外成像的基本原理44-45
- 3.3 功能近红外技术在癫痫中的应用45
- 3.4 血流变化的时间点45-46
- 3.5 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46-47
- 3.6 对侧脑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47-48
- 3.7 远隔脑区血流动力学变化48
- 3.8 脑电图在癫痫的研究中的意义48-49
- 3.9 结构影像学在癫痫中的应用49-53
- 3.10 PET 在研究脑血流变化中的应用价值53-56
- 3.11 SPECT 检测癫痫患者血流变化的应用价值56-57
- 3.12 应用 EEG-fNIRS 定位致痫区57-58
- 3.13 fNIRS 的优点及应用意义58-59
- 3.14 功能近红外的局限性59-60
- 结论60-61
- 参考文献61-70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70-71
- 附录71-77
- 综述 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癫痫中的应用进展77-92
- 综述参考文献86-92
- 致谢92-93
- 个人简历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若鹏,张孝中;小儿良性局灶性癫痫25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1991年02期
2 凌勤;几种容易误诊的局灶性癫痫[J];新医学;1995年06期
3 黄力宇,张恩科,程敬之;基于大脑皮层信息传输理论的局灶性癫痫脑电研究(英文)[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1年03期
4 李鸿英,王若鉴,王红;儿童良性局灶性癫痫107例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5 黄力宇,程敬之;基于大脑皮层信息传输理论的局灶性癫痫脑电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1年03期
6 迟兆富,孙若鹏;儿童良性局灶性癫痫的进展[J];山东医药;1991年02期
7 杨俊华,郭恩让;儿童良性局灶性癫痫[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1994年04期
8 王纪文,马禄兴,王世红;良性局灶性癫痫[J];中国社区医师;1998年01期
9 许忠,王艳玲,毓明涛,孙丹枫,邢杰,于飞;儿童良性局灶性癫痫临床特征[J];中国妇幼保健;1999年07期
10 Rugg- Gunn F.J. ,Simister R.J. ,Squirrell M ,P. J.S. Duncan,王英鹏;局灶性癫痫的心律失常:一个前瞻性长期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蔡立新;李勇杰;;临床上表现为病灶性全面性癫痫的手术治疗[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余巨明;;局灶性癫痫患者放电对侧BOLD-fMRI激活脑区脑电功率谱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莉萍;张夏婷;王玉平;;局灶性癫痫的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对比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黄娟;王秀英;张凤琼;麦坚凝;;癫痫儿童全夜睡眠状况分析[A];全国睡眠呼吸障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陈旨娟;杨卫东;王增光;毓青;张建宁;岳树源;白新苹;张广健;刘阳;孙即奎;苗兴路;;同步EEG-fMRI在局灶性癫痫致痫灶定位中的应用研究[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龙柳;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局灶性癫痫活动定位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倪梨丽;FDG-PET与MRI融合技术在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6年
3 何平;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局灶性癫痫患者脑血流变化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4 张国东;药物难治的局灶性癫痫外科治疗[D];吉林大学;2012年
5 陈志立;癫痫脑静息网络评价的fMRI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68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668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