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至急诊科时间间隔的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至急诊科时间间隔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至急诊科时间间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 08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到送至急诊科的时间间隔将患者分为早送至急诊科(≤3 h)组和晚送至急诊科(3 h)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并发症、发病地点、送至急诊科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送至急诊科途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发病到送至急诊科的时间间隔进行分析。结果 88例(8.1%)接受溶栓治疗,均属于早送至急诊科组患者。早送至急诊科组患者与晚送至急诊科组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心房颤动发生率、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送至急诊科途径、送至急诊科时NIHSS评分,手臂、腿部和脸部无力发生率,手臂、腿部和脸部麻木发生率,头晕发生率、视觉异常发生率、精神状态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心房颤动、送至急诊科途径、送至急诊科时NIHSS评分、精神状态改变是患者发病到送至急诊科的时间间隔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采用急诊120不仅可以帮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尽早送至急诊科,而且还可有效地促进溶栓治疗,缩短了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值得临床参考。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大学绍兴医院急诊科;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卒中 溶栓治疗
【基金】:浙江省适宜技术转化项目(2011ZHA011)——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急诊规范化治疗
【分类号】:R743.3
【正文快照】: 缺血性脑卒中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低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据估计,全球每年约1 500万人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死亡人数约为550万,致残率极高,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1]。静脉溶栓治疗证明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益,并被建议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管理的现行指导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巴桑;读“急诊科现状及展望初探”有感[J];西藏医药杂志;2001年S1期
2 张兆成,王杰;谈中小医院急诊科建设[J];南京部队医药;2002年01期
3 王晓兰;浅谈急诊科护理中的问题和对策[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年06期
4 熊纷莲,刘瑛;集体排班在急诊科护理排班中的应用探讨[J];护理研究;2004年21期
5 ;本刊“急诊急救”栏目征稿启事[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06期
6 张志华;;浅谈急诊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年01期
7 ;本刊“急诊急救”栏目征稿启事[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09期
8 本刊编辑部;;本刊“急诊急救”栏目征稿启事[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17期
9 本刊编辑部;;本刊“急诊急救”栏目征稿启事[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15期
10 本刊编辑部;;本刊“急诊急救”栏目征稿启事[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奇效;;急诊科模式的探讨(摘要)[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2 于传秀;赵伟;;医院为急诊科建设开通绿色通道的感悟[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14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李彩玲;王彩琴;张永琴;;探讨急诊护患关系的风险及对策[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张劲松;刘强晖;;江苏省三级医院急诊科现状调查分析[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八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首届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5 张英姿;;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玲;;急诊科医护人员要加强综合抗感染理念[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六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9年
7 徐腾达;;急诊科拥挤度评估及其干预策略[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更名十周年、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创刊一周年庆典《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李福;;关于急诊科建设的探讨(摘要)[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9 蒋瑞英;郑明山;;对急诊科体制的初步探讨(摘要)[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10 谭秀莲;黄子能;黄秀琼;;急诊科处理医疗欠帐的做法与体会[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文;“急诊科女超人”为何“逃离”[N];上海科技报;2013年
2 记者 李亚红 郭沛然;“女超人”为何离开“协和急诊科”[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3 民盟河南省委员会;加强医院急诊科建设[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汪言安;急诊科管理:协调之惑[N];医药经济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彭鑫;四路并进发展急诊科[N];医药经济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姚常房;急诊科建设“各自为政”几时休[N];健康报;2012年
7 Emily;急诊不达标,皆因床位不足?[N];医药经济报;2007年
8 通讯员 赵展兴;加强门急诊力量方便病人就医[N];东方城乡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刘志勇 通讯员 孙进军;急诊科不再孤军奋战[N];健康报;2011年
10 汪波;新加坡医院急诊科管理模式(一)[N];保健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腾达;急诊科拥挤现象系列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美玲;急诊科的性能评估和能力规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许树云;四川省二级以上医院急诊科人力资源配置[D];四川大学;2003年
3 丁华;以效率为核心的综合医院急诊科建筑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管愉;昆山市救护车出车次数、医院急诊人次与每日气温变化的关联性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82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68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