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orin蛋白促进氧糖剥夺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
本文关键词:meteorin蛋白促进氧糖剥夺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
更多相关文章: meteorin 氧糖剥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
【摘要】:目的 meteorin在脑梗死后的表达和影响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meteorin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的表达和定位,以及通过建立体外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观察meteorin对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OGD后的影响。方法大鼠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再灌注后6 h、12 h、24h、3 d、7 d组。建立大鼠MCAO模型,取皮层脑组织行免疫印迹检测meteorin的表达,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meteorin的细胞定位。建立体外OGD模型,将原代大鼠神经元分为对照A组、OGD A组、OGD+重组meteorin蛋白A组、OGD+PBS A组;将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B组、OGD B组、OGD+重组meteorin蛋白B组、OGD+PBS B组。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meteorin的表达。用CCK-8染色检测其细胞活性。结果 meteorin在MCAO模型后表达下调,3 d时表达量最低(P0.01),主要表达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meteorin作用于OGD损伤的神经元后,与对照A组A值(1.51±0.06)比较,OGD A组、OGD+meteorin A组、OGD+PBS A组的A值减小(0.63±0.09、0.78±0.22、0.6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OGD+meteorin A组、OGD A组、OGD+PBS 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meteorin干预后对OGD引起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与对照B组A值(2.43±0.12)比较,OGD B组、OGD+meteorin B组、OGD+PBS B组的A值(1.24±0.17,1.51±0.30,1.23±0.16)减小(P0.01);OGD B组、OGD+PBS B组A值亦较OGD+meteorin B组减小(P0.05)。结论 meteorin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主要表达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中,给予外源性重组meteorin可促进OGD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meteorin 氧糖剥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0892,31300900,81471182,81400332)
【分类号】:R743.3
【正文快照】: 0引言脑卒中在我国每年新发病例250万人,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死致残疾病[1-3]。meteorin是一分泌型蛋白,可促进神经元轴突的延伸,在血管新生和血管成熟上也有作用[4-6]。meteorin可通过Jak-STAT3通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7]。此外,由慢病毒介导的或基于细胞装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丽丽;谢怡;马敏敏;肖露露;刘加美;蓝文雅;姜永军;叶瑞东;刘新峰;;窖蛋白1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糖氧剥夺损伤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容;周志明;张婕;翟登月;刘亚红;;社区脑梗死患者高血压治疗及控制情况的调查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5期
2 黄延焱;;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血压的调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思茹;肖波;;星形胶质细胞调控癫痫发作研究的新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1年04期
2 荆丽丽;吴淑华;;氯喹抑制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年10期
3 于国平,朱克,梁显胤,田东华,周湘军;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反应[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年02期
4 刘媛;星形胶质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J];创伤外科杂志;1999年01期
5 熊晖,梁卫兰,母得志,吴希如;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再给氧后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J];中华儿科杂志;2000年04期
6 杨志军,魏玲;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7 任雪萍;星形胶质细胞对脑损伤修复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王芳,姚红红,胡刚;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逆转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年05期
9 王本国,苏涛,廖卫平;星形胶质细胞间钙波的信号传导及作用[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4年05期
10 付学军,褚晓凡,亓传洁;胀亡 持续性局灶脑缺血星形胶质细胞的死亡方式[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俊;李康生;;柯萨奇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及细胞因子变化研究[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鲍欢;徐晓云;顾晓波;徐霞红;胡晖;;缺氧后水通道蛋白4在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曹荣;饶志仁;;低渗刺激后缝隙连接蛋白在培养的大鼠下丘脑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表达变化[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邓方;冯加纯;饶明俐;;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中缝隙连接功能变化规律及机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武明明;孙晓川;殷成;周帅;吴海涛;;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变化的实验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周晓燕;邬力祥;刘发益;曹莉;;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方法[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王磊;蔡景霞;;星形胶质细胞膜流动性的钙调节机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王萍;王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研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邓方;冯加纯;饶明俐;;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中缝隙连接功能变化的规律及机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孙圣刚;周敬华;;凝血酶对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水孔蛋白-4表达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胡德荣;星形胶质细胞由“天使”变“魔鬼”原因找到[N];健康报;2012年
2 记者 刘海英;星形胶质细胞可调节呼吸强度[N];科技日报;2010年
3 刘霞;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在实验室培育成功[N];科技日报;2011年
4 汪敏华;大脑星形胶质细胞有两种新功能[N];解放日报;2003年
5 吴一福;黄芪可调节星形胶质细胞“时间模式”[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南方日报记者 曹斯 实习生 赵莞 张宁 通讯员 邹莹 张淼;用ATP对抗不快乐[N];南方日报;2013年
7 记者 班玮;德国脑细胞再生研究取得新进展[N];人民日报;2010年
,本文编号:701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701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