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红花黄色素对急性脑梗死瘀血阻络证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27 22:37

  本文关键词:红花黄色素对急性脑梗死瘀血阻络证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急性脑梗死 红花黄色素 疗效观察 血液流变学


【摘要】: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并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进行评价,最后分析其对于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红花黄色素150mg qd,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水平,并以此判断临床疗效,观察NIHSS评分变化判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间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试验组基本痊愈12例,显著有效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体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基本痊愈7例,显著有效9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体有效率为83.3%,经秩和检验P0.05,说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间NIHSS评分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针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进行的比较中可以发现,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与治疗前相比,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纤维蛋白原未有显著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试验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纤维蛋白原未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能够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预后,且可以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但对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红花黄色素 疗效观察 血液流变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3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1
  • 第一章 红花黄色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系统评价11-23
  •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11-13
  • 1.1 纳入标准11
  • 1.2 排除标准11
  • 1.3 资料检索11-12
  • 1.4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12
  • 1.5 统计学分析12-13
  • 第二节 结果13-18
  • 2.1 纳入文献概况13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13
  •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13-14
  • 2.4 结果分析14-18
  • 第三节 讨论18-21
  • 3.1 概态18
  • 3.2 “血瘀”与中风病的关系18-19
  • 3.3 红花黄色素相关研究19-20
  • 3.4 研究结果分析20-21
  • 参考文献21-23
  • 第二章 临床研究23-33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方法23-25
  • 一、研究目的23
  • 二、研究对象23-24
  • 三、研究方法24
  • 四、统计方法24-25
  • 第二节 研究资料和结果25-29
  • 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25
  • 2、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25-26
  • 3、两组疗效比较26
  • 4、两组NIHSS评分比较26-27
  • 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27-28
  • 6、安全性观察28-29
  • 第三节 讨论29-33
  • 1. 概述29
  • 2. 中风病瘀血阻络证中医治疗方略29-30
  • 3. 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30-31
  • 4. 研究结果分析31-32
  • 5. 局限性及展望32-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位成果36-37
  • 附录37-41
  • 致谢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云燕;姚伟英;王健敏;;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27期

2 王慧;张立伟;晋民杰;苏尚宏;;羟基红花黄色素A稳定性研究[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余如华;;红花黄色素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1年05期

4 杨志福,文爱东,蒋永培,梅其炳,张三奇;不同提取方法对红花黄色素含量的影响[J];西北药学杂志;2000年06期

5 杨志福,文爱东,蒋永培,梅其炳,张三奇;红花黄色素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特征[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4期

6 金鸣,臧宝霞,李金荣,王继峰;羟基红花黄色素A热稳定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年12期

7 蔡广;红花黄色素的临床应用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8 刘月庆,周海涛,毕开顺;红花黄色素A在小鼠体内的分布[J];药学学报;2004年03期

9 肖文英;;红花黄色素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实践;2006年09期

10 阿娟;刘惠民;贺文英;;干红花中红花黄色素提取条件的研究[J];北方药学;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颖;裴瑾;万德光;;红花黄色素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A];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高燃;任爱农;何素芳;;红花黄色素的研究进展[A];中医药现代化与科技创新高层论坛暨第二届金陵名医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张姝;靳衡;余慕明;;红花黄色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林泉;吕阳成;骆广生;戴猷元;;超滤技术在红花黄色素提取中的应用研究[A];第三届全国传质与分离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钟恺立;刘建华;;红花黄色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李十中;;红花黄色素的分离与提纯[A];全国第5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忠垒;李国玉;谭勇;史彩虹;刘金荣;王金辉;;红花黄色素缓释骨架片的研制[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有效成分分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8 逯素梅;刘鲁华;辛华;;红花黄色素抗谷氨酸诱导的氧化性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青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谭生建;李艳蕾;王杰松;陈曦;张学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七厘散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10 刘文惠;肖远灿;董琦;胡凤祖;;RP-HPLC测定十四味羚牛角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A];西北地区第五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十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鸣 臧宝霞 李家实;红花黄色素有抗血小板和抗心肌缺血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煜;冠心Ⅱ号主要吸收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及相对贡献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2 金鸣;红花黄色素抗心肌缺血作用机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王济;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异常增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王林杰;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及细胞内脂代谢调节酶作用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5 秦峥;羟基红花黄色素A抗兴奋毒性神经元死亡的神经保护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锐;红花黄色素和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对比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雪;红花黄色素生物合成转录因子基因CtMYB1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功能初步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3 崔冠楠;红花黄色素注射剂的综合评价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4 吕大庆;红花黄色素囊泡的制备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5 夏鹏;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作用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杨兴旺;红花黄色素对小鼠小胶质细胞炎症信号通路作用的研究[D];山西中医学院;2015年

7 张鑫;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1的作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张明宇;羟基红花黄色素A促进同系小鼠躯干皮肤移植成活的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6年

9 李娜;红花黄色素对控制性低血压诱导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10 时钦;红花黄色素对急性脑梗死瘀血阻络证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46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746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d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