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内酯B和白果内酯对星形胶质细胞清除α-突触核蛋白作用的影响及机制
本文关键词:银杏内酯B和白果内酯对星形胶质细胞清除α-突触核蛋白作用的影响及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α-突触核蛋白 星形胶质细胞 自噬 银杏内酯B 白果内酯 神经保护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全球第二大老化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脑内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进行性丢失,纹状体DA含量显著降低,同时伴有神经元内路易小体(Lewy body,LB)沉积及路易神经突(Lewy neuritis)形成。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是一种主要表达在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膜的可溶性蛋白,生理功能包括参与调节DA生物合成与释放、调节突触可塑性、参与脂质代谢及发挥分子伴侣功能等。α-syn也是LB的主要结构成分,它的异常积聚与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PD进程中,α-syn单体异常积聚形成聚集体,沉积于神经元中发挥毒性作用,其中,A53T突变型α-syn更容易发生聚集。神经元可释放α-syn至胞外,被邻近的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摄取,引起α-syn在脑内的传播,并诱发炎症、神经元退行性变等一系列病理反应。星形胶质细胞是脑内数量最多的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发育、神经元营养、支持以及脑内微环境的维持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星形胶质细胞的吞噬与清除功能逐渐受到重视。在帕金森病中,从神经元释放的α-syn进入突触间隙,可被星形胶质细胞吞噬并清除。因此,深入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对α-syn的清除作用及其机制,调节其清除α-syn的能力,减少异常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病理反应,有助于阐明PD的病理过程并探索基于星形胶质细胞的PD治疗新策略。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和白果内酯(Bilobalide,BB)是从银杏叶中提取的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DNA损伤修复等功能,主要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GB和BB对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深入研究阐明GB和BB对星形胶质细胞清除α-syn功能的调节作用,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GB和BB神经保护效应的药理作用新机制的认识。本文第一部分工作首先构建了野生型(Wide type,WT)和A53T突变型α-syn蛋白表达质粒p ET-28b(+)-WT和p ET-28b(+)-A53T,对α-syn进行蛋白表达与纯化,进一步利用单体制备α-syn聚集体,应用SH-SY5Y细胞观察其神经毒性作用,并发现GB和BB改善α-syn聚集体诱导的神经损伤,发挥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在此基础上,第二部分工作培养小鼠中脑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给予α-syn单体和聚集体刺激,发现星形胶质细胞摄取并清除α-syn,进一步研究发现GB和BB通过增强星形胶质细胞自噬功能,促进α-syn的清除,并改善α-syn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引起的神经损伤,发挥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为将GB和BB发展成为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神经保护剂累积了学术基础,为有效延缓PD的病理进程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第一部分α-syn单体和聚集体制备及其神经毒性鉴定目的:制备WT和A53Tα-syn单体和聚集体,并鉴定其神经毒性。方法:构建WTα-syn和A53Tα-syn蛋白表达质粒p ET-28b(+)-WT及p ET-28b(+)-A53T并鉴定。将质粒转入BL21(DE3)大肠杆菌,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诱导蛋白表达,通过煮沸、酸沉淀、硫酸铵沉淀方法进行蛋白纯化,SDS-PAGE电泳检测蛋白纯度,western blotting及MALDI蛋白质质谱分析进行蛋白鉴定。α-syn单体(1 mg/ml)溶于PBS,37℃,250 rpm振摇14天,短暂超声,制备WT/A53Tα-syn聚集体,通过western blotting、硫磺素T(Thioflavin T,Th T)结合实验以及电镜鉴定α-syn聚集体结构。SH-SY5Y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α-syn单体和聚集体刺激,MTT实验和LDH检测观察细胞损伤,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SH-SY5Y细胞预孵育GB和BB 2h后给予MPP+(200μM)和WTα-syn聚集体(1μM)刺激24h,MTT实验和LDH检测观察SH-SY5Y细胞活力,明场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Bcl-2/Bax蛋白水平。结果:1)BLAST序列比对显示,构建的p ET-28b(+)-WT蛋白表达质粒插入片段的碱基排列顺序与人源性SNCA一致,p ET-28b(+)-A53T插入片段相对于SNCA的第157个碱基由G突变为A;2)目的蛋白纯度均大于90%,western blotting及MALDI蛋白质质谱分析鉴定纯化获得的蛋白是α-syn蛋白;3)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WT和A53Tα-syn蛋白聚集体在55~70 k D位置出现明显的目标条带;WT和A53Tα-syn聚集体Th T结合力相对于单体显著增加,A53Tα-syn较WTα-syn增加更明显;电镜下α-syn呈现聚集结构;4)WT和A53Tα-syn聚集体呈浓度依赖性引起SH-SY5Y细胞活力下降和LDH释放增加;α-syn聚集体显著增加SH-SY5Y的AnnexinⅤ/PI标记阳性细胞数,降低SH-SY5Y细胞Bcl2/Bax蛋白比例;5)GB和BB抑制MPP+及α-syn聚集体诱导的SH-SY5Y细胞活力下降和LDH释放增加,抑制α-syn聚集体引起的SH-SY5Y细胞形态改变和Bcl2/Bax比值下降。结论:1.WTα-syn和A53Tα-syn单体和聚集体制备成功。2.WTα-syn和A53Tα-syn聚集体具有神经毒性作用。3.GB和BB抑制α-syn诱导的细胞凋亡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第二部分银杏内酯B和白果内酯对星形胶质细胞清除α-syn作用的影响目的:研究GB和BB对星形胶质细胞清除α-syn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小鼠原代中脑星形胶质细胞,免疫荧光观察GFAP阳性率。给予星形胶质细胞α-syn单体和聚集体刺激不同时间,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α-syn水平。FITC标记WTα-syn聚集体,给予星形胶质细胞刺激,观察FITC与GFAP共标。星形胶质细胞给予WTα-syn单体和聚集体,孵育1h撤掉培养基,用DMEM洗两遍后继续正常培养不同时间,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胞内α-syn含量。星形胶质细胞给予α-syn单体或聚集体刺激1h,撤掉培养基,DMEM洗两遍后加入含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或自噬抑制剂3MA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h(单体)或24h(聚集体),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α-syn含量。星形胶质细胞孵育溶酶体标记物Lyso Tracker和FITC-WTα-syn聚集体1h,观察Lyso Tracker与α-syn共定位。星形胶质细胞预孵育GB和BB 2h,给予α-syn聚集体刺激24h,检测胞内或上清α-syn水平。星形胶质细胞给予α-syn聚集体刺激1h,撤掉培养基,给予GB和BB以及MG132或3MA处理24h,western blotting检测α-syn、cathepsin B与LC3Ⅱ/Ⅰ水平。星形胶质细胞给予GB和BB处理不同时间,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指标。星形胶质细胞预孵育GB和BB 24h,撤掉培养基,给予α-syn聚集体刺激24h,收集细胞上清,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清中α-syn含量。SH-SY5Y给予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刺激24h,MTT实验观察细胞活力,并检测细胞LDH释放。结果:1)Western blotting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基础状态下不表达α-syn,给予α-syn单体和聚集体刺激后胞内可检测到α-syn,而上清中α-syn含量逐渐降低;2)星形胶质细胞GFAP与FITC-WTα-syn聚集体共定位;3)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显示,撤掉外源性α-syn单体和聚集体后,星形胶质细胞内α-syn含量逐渐降低;4)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和自噬抑制剂3MA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内α-syn含量的降低;5)星形胶质细胞内的α-syn与溶酶体存在共定位;6)GB和BB进一步降低星形胶质细胞内α-syn含量;7)给予MG132和3MA后,GB和BB降低α-syn的作用被部分取消;GB和BB降低星形胶质细胞p62表达,增加LC3Ⅱ/LC3Ⅰ比例;8)GB和BB预处理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抑制α-syn聚集体刺激的条件培养基所诱导的SH-SY5Y细胞活力下降和LDH释放。结论:1.星形胶质细胞摄取α-syn单体和聚集体,并通过蛋白酶体系统和自噬溶酶体途径清除α-syn。2.GB和BB增强星形胶质细胞自噬,促进α-syn清除。综上所述,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揭示GB和BB减轻α-syn聚集体所致神经损伤研究发现GB和BB抑制α-syn诱导的细胞凋亡,减轻α-syn聚集体引起的神经损伤,为将GB和BB发展成为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神经保护剂积累学术基础。2.发现星形胶质细胞通过蛋白酶体和自噬溶酶体途径清除外源性α-syn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摄取外源性α-syn单体和聚集体,并通过蛋白酶体系统和自噬溶酶体途径清除已摄取的α-syn。其中α-syn单体可迅速释放至胞外,并快速被清除,α-syn聚集体清除则较缓慢。该结果为深入研究帕金森病进程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提供实验基础。3.阐明GB和BB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对胞外α-syn聚集体的清除作用研究发现GB和BB增强星形胶质细胞自噬水平,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对α-syn的清除作用,进而减轻α-syn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的神经元损伤,为进一步研究GB和BB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α-突触核蛋白 星形胶质细胞 自噬 银杏内酯B 白果内酯 神经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2.5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6-7
- 中文摘要7-12
- 英文摘要12-19
- 前言19-25
- 第一部分 α-syn单体和聚集体制备及其神经毒性鉴定25-43
- 引言25-26
- 材料与方法26-33
- 结果33-40
- 讨论40-42
- 结论42-43
- 第二部分 银杏内酯B和白果内酯对星形胶质细胞清除 α-syn作用的影响43-59
- 引言43-44
- 材料与方法44-47
- 结果47-56
- 讨论56-58
- 结论58-59
- 结语59-62
- 参考文献62-71
- 附录 综述71-86
- 参考文献81-86
- 在读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86-87
- 致谢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红兵,田玉科;星形胶质细胞与疼痛敏化调控[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年09期
2 刘慧,王小军,胡荣,杨忠,蔡文琴;星形胶质细胞[J];生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3 张敬军;;星形胶质细胞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年07期
4 陈彬;刘宽;王伟;;成年大鼠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表达的差异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7年05期
5 沈维高;何欣;王振江;;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6 ;英国科学家确定星形胶质细胞新功能[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27期
7 靳哲;赵忠新;;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12年01期
8 李军杰,张致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学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9 解旭东,田国红;星形胶质细胞与癫痫[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年01期
10 莫永炎,姜勇,陈瑗;脑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莹;赵珠峰;朱长庚;;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复发中的作用[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2 唐爱辉;王同飞;王世强;;星形胶质细胞钙活动:脑细胞网络中的第二兴奋系统?[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池美珠;陈超;钱燕;李剑敏;吴步猛;;产前重复激素治疗对星形胶质细胞发育的影响[A];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魏尔清;;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吴建云;王鲜忠;王剑;谌剑波;范光丽;张家骅;;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及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玉武;程晓娟;;星形胶质细胞与脑水肿的形成[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7 董其平;柴真;;谷氨酸对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钙活动的影响[A];“基因、进化与生理功能多样性”海内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8 曾俊;李康生;;柯萨奇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及细胞因子变化研究[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鲍欢;徐晓云;顾晓波;徐霞红;胡晖;;缺氧后水通道蛋白4在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熊加祥;白云;宋敏;王艳艳;杨晓亚;;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免疫分子维持大脑免疫稳态[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胡德荣;星形胶质细胞由“天使”变“魔鬼”原因找到[N];健康报;2012年
2 记者 刘海英;星形胶质细胞可调节呼吸强度[N];科技日报;2010年
3 刘霞;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在实验室培育成功[N];科技日报;2011年
4 汪敏华;大脑星形胶质细胞有两种新功能[N];解放日报;2003年
5 吴一福;黄芪可调节星形胶质细胞“时间模式”[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南方日报记者 曹斯 实习生 赵莞 张宁 通讯员 邹莹 张淼;用ATP对抗不快乐[N];南方日报;2013年
7 记者 班玮;德国脑细胞再生研究取得新进展[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招;离子通道TRPM7调节细胞生理的分子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2 黄维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因子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及功能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3 杨俊华;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ATP促进丘脑中的突触删除[D];浙江大学;2015年
4 邓雅婷;龙胆苦苷镇痛与抗抑郁的中枢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5 李新;星形胶质细胞NDRG2在七氟烷预处理神经保护作用中的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6 高蓓;视上核星形胶质细胞对急性腹腔高渗刺激引起的神经元反应的调节及其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7 李学忠;星形胶质细胞在脂多糖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8年
8 曹旭;1,5-二咖啡酰奎宁酸预处理对星形胶质细胞脑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黄晓佳;5-脂氧酶和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缺氧缺糖损伤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7年
10 王萍;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佩佩;磷酸化MSK1在星形胶质细胞炎症活化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D];南通大学;2013年
2 何洁玉;糖皮质激素对星形胶质细胞分泌GnRH的调控机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张丽丽;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过程中线粒体凋亡与自噬的关系[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燕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ApoE~(-/-)小鼠脑血管、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损伤作用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5 米鹏霞;P物质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6 杨志奇;小鼠皮层内移植胶质细胞形态及功能重建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7 陈雅南;敲除星形胶质细胞的dicer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8 马辉;星形胶质细胞上酸敏感离子通道1a在颞叶癫痫发生中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9 周亚兰;IFN-γ介导T细胞参与炎性痛慢性化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10 邓子辉;瘦素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749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749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