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29 12:39

  本文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阿托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氧化应激反应 颈动脉斑块


【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均给予两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另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应激指标及颈动脉斑块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5.51±1.65)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543.19±120.38)mmol/L,丙二醛(4.01±0.36)μg/L,对照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8.99±1.78)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711.19±146.38)mmol/L,丙二醛(6.14±0.96)μg/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75±0.15)mm,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93±0.25)mm,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其氧化应激水平,并可有效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颈动脉斑块有良好改善及稳定作用。
【作者单位】: 邯郸市曲周县医院内科;邯郸市曲周县医院核磁室;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氧化应激反应 颈动脉斑块
【分类号】:R743.33
【正文快照】: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发病的关键因素,因此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斑块稳定性得到增强可起到重要的二级预防作用。氧化应激(OS)是指机体在遭受到各种有害刺激时,体内高分子产生过多,氧化程度超出氧化物的清除,氧化系统和抗氧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张锋;姚涛;王立英;于文成;;老年人打鼾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年11期

2 焦震;;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07期

3 董怡,华秀云;颈动脉斑块的超声表现与神经血管症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2年02期

4 贾伟华,田桂玲;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年02期

5 穆雪梅;穆文涛;;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关系[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王瑶;;颈动脉斑块的回波形态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5年11期

7 李阳;;超声监测颈动脉斑块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J];时珍国医国药;2009年07期

8 章黎军;;颈动脉走形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J];中国乡村医药;2010年02期

9 李敏;薛群;董万利;;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09期

10 周光;宋宴鹏;丁全业;;脑梗死患者妊娠相关蛋白-A与颈动脉斑块关系[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磊;王亮;董强;于晓燕;许嗣漪;;颈动脉斑块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初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赵春华;;超声药物透入法对颈动脉斑块及椎动脉供血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会议指南[C];2010年

3 吴德云;刘迎春;高宗恩;唐天萍;杨志杰;李敏;;脑卒中高危人群空腹血糖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4 张鹏飞;吴伟;张运;苏海军;姚桂华;张梅;;斑块体积压缩率用于颈动脉斑块弹性力学特征评价和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预测[A];第九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宋达琳;康维强;滕金龙;李梅;;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循环标记物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刘恒方;;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7 张晓菁;黄品同;寇红菊;田新桥;孙海燕;王小同;;立普妥对颈动脉斑块生物力学影响的初步研究[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晓菁;黄品同;寇红菊;李世岩;;立普妥对颈动脉斑块生物力学影响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胡晓飞;金笑平;王凤;倪红;王灵芝;王皖芬;李卫玲;朱敏;胡培阳;;基质金属蛋白酶-7血清水平及其基因-181A/G多态性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王皖芬;金笑平;;基质金属蛋白酶-8C-799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关系[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詹建;颈动脉斑块有中风危险[N];健康时报;2009年

2 华东医院血管外科 崔佳森 副主任医师;防治“小中风” 避免“大中风”[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3 ;女性每日三杯茶可防心梗中风[N];吉林农村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轶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王庆军;与不同临床症状相关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分辨MRI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3 马慧;长风社区中老年人群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4 巩祖顺;动脉粥样硬化中几丁质酶3样蛋白1的组织学表达及干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香;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对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崔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血管重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张敏郁;3D-US与MRI定量分析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对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4 张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和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罗静;华东地区两地农村居民吸烟和颈动脉斑块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6 姚彬;弥散加权成像在颈动脉斑块内出血及颈部动脉夹层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湛长青;天津蓟县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8 崔伟;颈动脉斑块或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分型的关系[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9 吴彦;高血压患者Hcy、hs-CRP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分析及药物干预观察[D];皖南医学院;2015年

10 曾玮;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D];青海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53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753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2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