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中西医结合治疗Hunt-HessⅠ-Ⅳ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00:03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Hunt-HessⅠ-Ⅳ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中西医结合治疗 天麻钩藤饮 尼莫地平


【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中西医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加服用天麻钩藤饮)治疗Hunt-HessⅠ—Ⅳ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科研设计方案,将60例Hunt-HessⅠ—Ⅳ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主要药物:尼莫地平),治疗组则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治疗。两组治疗1、3、7、14、21天后,观察并搜集受试者临床症状、血管痉挛持续天数及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等指标,通过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结合专业知识,评价中西医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加服用天麻钩藤饮)治疗Hunt-HessⅠ—Ⅳ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21天前、后,对比2组患者剧烈头痛、头痛伴呕吐、偏瘫症状的构成比差异比较,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意识模糊、颈强、言语謇涩、抽搐症状的构成比差异比较,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剧烈头痛、头痛伴呕吐、偏瘫等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而在意识模糊、颈强、言语謇涩、抽搐等症状的改善方面,二者疗效相当。2、试验疗程内(21天)两组患者头痛天数差异进行比较,t=-2.589,P=0.012,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缩短血管痉挛持续天数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3、疗程3天的情况下,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均能改善Hunt-HessⅠ—Ⅳ级患者VmMCA的指标,二者差异比较,P=0.08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疗程3天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常规西医治疗在改善Hunt-HessⅠ—Ⅳ级患者VmMCA指标方面疗效相当;疗程7天的情况下,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均能改善Hunt-HessⅠ—Ⅳ级患者VmMCA的指标,二者差异比较,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疗程7天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Hunt-HessⅠ—Ⅳ级患者VmMCA指标方面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疗程14天的情况下,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均能改善Hunt-HessⅠ—Ⅳ级患者VmMCA的指标,二者差异比较,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疗程14天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Hunt-HessⅠ—Ⅳ级患者VmMCA指标方面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疗程21天的情况下,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均能改善Hunt-HessⅠ—Ⅳ级患者VmMCA的指标,二者差异比较,P=0.41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疗程21天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常规西医治疗在改善Hunt-HessⅠ—Ⅳ级患者VmMCA指标方面疗效相当。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unt-HessⅠ—Ⅳ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改善患者剧烈头痛、头痛伴呕吐、偏瘫等症状、缩短血管痉挛天数及改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且与疗程具有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中西医结合治疗 天麻钩藤饮 尼莫地平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5
【目录】:
  • 中文论著摘要4-6
  • 英文论著摘要6-9
  • 英文缩略词表9-10
  • 前言10-11
  • 材料与方法11-16
  • 实验结果16-21
  • 讨论21-28
  • 结论28-29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29-30
  • 参考文献30-32
  • 综述32-43
  • 参考文献40-43
  • 个人简介43-44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44-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惠丽,赵成三,李会廷;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J];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薛佩云;短途转送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3 郑桂芝,徐峰,夏淑艳;蛛网膜下腔出血210例诊治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0年08期

4 李卫军,贾志斌,李树林;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原因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2期

5 吕爱红,范惠先,刘君华;脊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报告[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3期

6 文静,王国庆,尹晓刚;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误诊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5期

7 许建华;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误诊分析[J];宁波医学;2000年06期

8 胡成莲;老年人非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分析[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刘建辉,冀凤云,王婷,房树志,解旭东,姚斌;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42例分析[J];人民军医;2000年09期

10 蒋军,王荣秀;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探讨[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荣;张京芬;;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流行病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林传成;;警畅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附140例老年人蛛血特点分析[A];老年学论文集——福建省首次老龄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1995年

3 王广;;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诊断与治疗(附二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4 余新民;;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分析[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李志东;张树雄;邸晓鹿;;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31例报道[A];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病学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麦卫国;谢颖;黄天云;;对特殊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像的再认识[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7 裘国松;周增杰;;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8 王茂旭;曲中;王洪琛;;饮酒、损伤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系[A];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1991年

9 袁志新;;谈蛛网膜下腔出血[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一)——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0年

10 丁美萍;程慧;楼敏;;自发性局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病例分析[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远桃;老人蛛网膜下腔出血易误诊[N];大众卫生报;2004年

2 霍滨;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呈现癫痫发作[N];健康报;2006年

3 白轶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易复发[N];健康时报;2007年

4 禾丰;头痛与蛛网膜下腔出血[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指导专家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脑血管病医院第三科主任 蒋晓江 记者 李艳 通讯员 朱广平;蛛网膜下腔出血 保守治疗风险高[N];医药导报;2006年

6 王惠英 臧海玉;精神异常者要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衣晓峰 王慧颖 记者 韩雪;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获突破[N];黑龙江日报;2011年

8 霍滨;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表现为癫痫发作[N];家庭医生报;2005年

9 赵强 杨声瑞;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技术创新[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救方法[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涛;1.半胱胺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2.鸦胆子苦素A与酮康唑对细胞色素P450(CYP)3A4的潜在抑制作用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赵冬;缝隙连接蛋白、微动脉膜电位和内质网应激通路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孙青;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庄宗;氢气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崔永华;硫化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6 党宝齐;Cyclophilin A/CD147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7 刘昊;高压氧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8 莫杭波;头孢曲松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钱聪;SIRT1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10 黄巍;SIRT3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平;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2 陈扬;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海马微血管密度及侧脑室脉络丛的变化[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徐祥;mTOR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陈军辉;阿托伐他汀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波;磷酯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C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何昊沅;脑动脉血管壁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结构性重建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邹敏刚;MMP-9、ZO-1及Cx43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机制中的相关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8 高安举;Neurexin-1β及Neuroligin-1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9 任宝鑫;Wnt3a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对神经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10 黄立添;IL-33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在炎症反应中的可能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75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775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0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