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8 13:20

  本文关键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脑梗死


【摘要】: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入了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内脑梗塞患者60例,并随机分成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5.3%显著的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7%,P0.05。结论在临床脑梗死的治疗中,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联合用药后,临床疗效佳,可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作者单位】: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脑梗死
【分类号】:R743.3
【正文快照】: 脑梗死是脑供血出现障碍,导致了局部脑组织的缺血、缺氧造成组织脑组织坏死而形成的。脑梗死不仅作为原发病发病,还会作为并发症发病,脑梗死的患者多会表现出意识障碍,严重时出现瘫痪等症状,患者在发病后致残致死率较高〔1〕。因此,需要疗效确切的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群,高平,王新德,孙春香;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预后[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2 张玉玲;康素玲;张燕;;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20期

3 闫子臣;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99例[J];临床荟萃;2000年15期

4 王继立,梁红萍,何玉凡;绝经期脑梗死垂体-性腺轴变化的临床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1年03期

5 李校坤 ,钟慧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的应用研究[J];人民军医;2002年07期

6 刘保善,刘风玲,刘保华;脑梗死后癫痫发作47例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02年09期

7 石雁,张晋昕;脑梗死部位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年06期

8 夏峰,李美英,曹勇军,苏建华,丁绍青,汤华萍,郑颖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生化指标与脑梗死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年03期

9 张晓英,王丽萍,曲志玲;脑梗死的诊断治疗新进展[J];吉林医学;2005年06期

10 张盈,唐晓敏,肖年波;肌氨肽苷治疗脑梗死32例临床观察[J];地方病通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爱国;;脑梗死部位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2007年工作暨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2 闫福岭;韩云飞;;急性脑梗死部位及面积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关系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粟秀初;冯幼启;赵钢;;紫外线辐射充氧血液输注疗法对动物实验性脑梗死疗效及其机理的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刘子凡;许治强;匡永锋;梁伟翔;;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意义[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易兴阳;余昌明;潘光强;黄毅;王长余;;第一部分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及危险因素探讨[A];医学科研成果与应用[C];2011年

6 吴玮;丁琳灵;吴高波;;颈动脉血管重构及斑块声学特征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A];2010年超声医学和医学超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王玉祥;李志群;孙向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及血脂、纤维蛋白原的改变[A];全国血栓/止血与微循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夏斌;粘附分子检测在脑梗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2 王梦涵;SDF-1/CXCR4通路在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脑梗死小鼠研究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15年

3 俞晓岚;过表达CXCR4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的疗效观察[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4 杨运俊;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评价幕上单侧脑梗死后远隔部位的继发性变化[D];郑州大学;2011年

5 郭伟新;NGF对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脑梗死后癫痫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2 朱凌云;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与危险因素分析[D];石河子大学;2008年

3 谢琰臣;脑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特性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4 胡克;脑梗死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D];皖南医学院;2014年

5 李楠;心源性脑梗死的影像学与临床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6 刘荣桂;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结构功能改变与脑血管反应性[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毕敏;体感诱发电位在判定脑梗死功能障碍及预后中的价值[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8 行治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年

9 邢立红;脑梗死后初级运动皮层和锥体束结构改变的动态MRI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10 林梓;青年隐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14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814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a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