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病理和无创影像学的对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21:26

  本文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病理和无创影像学的对比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成分 脑缺血症状 稳定性 病理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性 超声 CT血管造影 增强MRI


【摘要】:脑卒中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人类的高致残率及致死率的疾病,有文献报道,19%-35%的脑卒中病因来源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所致的相应脑供血区血运障碍,因此,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意义重大,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研究显示,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方面,各种影像学检查各有优势和劣势,但金标准仍是病理评估。本研究依据病理评估为金标准,对斑块中各种不稳定成分与患者临床相关症状、体征等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相关的无创影像学检查(常规多普勒B型超声、动脉CT血管造影、颈部增强MRI)孰优孰略进行对比性研究。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更精确的诊断方案,以期对指导临床治疗做出贡献。第一部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缺血症状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旨在通过组织病理的方法分析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成分,并将其与患者术前脑缺血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与临床症状较为密切的组织学影响因素。资料和方法从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入组5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并收集患者的病变侧狭窄率数据、术前相关脑缺血症状,以及经颈动脉内膜剥脱得到的颈动脉斑块的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具体的脑缺血症状进行分组,分析临床判断的脑缺血症状与斑块成分的相关性。结果56名患者平均年龄65.9±8.4岁,其中有脑缺血症状组36人,无症状组20人,共得到56个斑块,稳定斑块8个,不稳定斑块48个。有症状组斑块中出现斑块下出血的频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83.3%vs 60%,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斑块下出血对患者症状有无和是否出现TIA症状影响度最高[比值比(OR)分别为3.636、8.674],溃疡成分对患者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影响度最高(OR=6.071),血栓成分对患者出现一过性肢体瘫或麻木影响度最高(OR=7.495)。结论合并相关脑缺血症状与颈动脉斑块下出血、溃疡、血栓及纤维帽完整性相关性明显;无症状颈动脉患者,一部分合并不稳定斑块,斑块性质术前检查很重要。第二部分:超声、CT和MR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对比性研究目的探讨超声、CT与MRI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准确性,并对三种检查的准确性等进行对比性分析。资料和方法从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入组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后得到完整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病理标本进行大体分析及病理切片镜下分析,诊断斑块各个成分的有无及斑块稳定性。收集术前多普勒B型超声、颈动脉CTA、进步增强MRI三项检查对斑块各个成分的有无及稳定性的诊断结果。以斑块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判断三项影像学检查的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对比分析三项检查的优势与劣势。结果60个完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来自于5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66.2±8.3岁)。超声、CT、MRI对于易损斑块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1.7%、16.7%、81.7%。对在纤维帽是否薄弱的评估,超声和CT检查都无法实现,MRI检查对薄纤维帽的诊断符合率达63.3%,体现出明显优势。在纤维帽完整性和血栓形成的评估中,CT检查无法实现,而超声和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几乎相等,但MRI的敏感度相对较高。溃疡形成的诊断方面,三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3.3%、70.0%、73.3%,MRI的敏感度相对较高。斑块下出血的诊断方面,CT检查无法实现,超声和MRI对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5%和60%,但MRI诊断的特异度较低,易出现假阳性,而对于明显的出血,MRI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都较斑块下出血的诊断高。三向检查对于钙化成分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80%和71.7%,并且超声诊断的敏感性更高一些,MRI的特异度较高。三项检查对钙化明显的钙化斑块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3%、70%、86.7%。结论三种影像学检查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各有优势和劣势,总体上对稳定性评估的符合率,增强MRI最高,常规超声其次,CTA可以在溃疡评估方面给临床一些参考。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成分 脑缺血症状 稳定性 病理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性 超声 CT血管造影 增强MRI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1
  • 前言11-14
  • 第一部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缺血症状的相关性研究14-32
  • 资料与方法14-22
  • 结果22-26
  • 讨论26-31
  • 结论31-32
  • 第二部分:超声、CT和MR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对比性研究32-50
  • 资料与方法32-38
  • 结果38-44
  • 讨论44-49
  •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9
  • 综述59-75
  • 参考文献67-75
  • 附录75-7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77-79
  • 致谢79-81
  • 个人简历81-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晨曦;金毕;李毅清;刘建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脑缺血症状的改善作用[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7年05期

2 阎佳强;;腹蛇抗栓酶对改善心脑缺血症状的疗效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9年02期

3 史学芳,张庆俊,扈玉华,兰海涛,刘力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2例[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年01期

4 尹国阳;;急性脑缺血症状发生六小时内行急诊颈动脉内膜切除术[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09期

5 钟孝国;黄英俊;;蝮蛇抗栓酶治疗心脑缺血症状观察[J];皖南医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6 张振俊;自行改善后恶化——脑缺血症状迅速缓解患者的超声所见[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年05期

7 郭大乔,王玉琦,符伟国,王文平;颅外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态与脑缺血症状关系初探[J];中国临床医学;2000年01期

8 刘力强,张庆俊,史学芳,解慧玲,孙晓枫,兰梅涛;血小板蛋白激酶C的活性变化在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诊治中作用的探讨[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年05期

9 曹月敏,吕柏南,石晓明,吴胜春,韩冰;颅外阻塞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宋洪修;;献血诱发美尼埃综合征1例报道[J];中国民间疗法;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曹玉祥;老年人眩晕是何病因[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2 蒲昭和;警惕躺着洗头有危险![N];卫生与生活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艳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病理和无创影像学的对比性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22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822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2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