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双羟维生素D3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自噬的调控作用
本文关键词:1,25-双羟维生素D3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自噬的调控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1 25(OH)2D3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自噬 神经元变性
【摘要】:目的:多发性硬化不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一种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率和地理纬度具有明显相关性,越远离赤道,多发性硬化的发病率越高。本实验选用1,25(OH)2D3作为干预药物,研究其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有效性,不仅研究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质髓鞘的影响,还深入研究对灰质神经元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索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7只周龄在8-10周左右,体重在18-20g左右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组,VD3组(即1,25(OH)2D3给药组),各组均为9只。以MOG多肽为抗原免疫后两组小鼠建立EAE动物模型。以250μg人工合成MOG35-55多肽溶到500μl生理盐水中,和等体积含1mg/ml结核菌素的完全福氏佐剂(CFA)混合,加入结核杆菌H37Ra使结核菌素补充至400ng,充分混匀至油包水乳剂,制成完全抗原,双侧背部分4点皮下注射。于免疫后的第0和48h两次给予小鼠腹腔内注射500ng的百日咳毒素,以建立小鼠的EAE模型。免疫当天记为0天。VD3组小鼠自免疫当天起每隔两日腹腔注射0.1ml 1,25(OH)2D3(用洁净蓖麻油稀释至浓度为1ug/ml),空白对照组和EAE组小鼠均同天腹腔注射0.1ml蓖麻油,直至处死。从免疫当天开始,每天早晚(8∶00和16∶00)两次由两位观察者分别对各组小鼠进行神经功能的评分、称重并给予记录。于免疫后第20天,对三组小鼠进行取材。断颈处死小鼠后,对小鼠大脑组织新鲜取材,切分成两部分,前三分之一,后三分之二(此部分以下称为侧脑室旁脑组织),一部分迅速投入液氮进行快速冷冻,后置于一80℃冰箱保存,进行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的表达情况;对脊髓腰骶膨大组织新鲜取材后置于4%多聚甲醛保存,部分制成石蜡切片,进行HE、LFB、Nissl染色,观察炎性细胞的浸润、脱髓鞘情况及神经元形态数目变化;剩余部分的侧脑室旁脑组织和腰骶膨大组织则制成冰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法检测,分别单染Neu N观察神经元的变化,双染Neu N和Beclin1,Neu N和LC3,观察神经元自噬水平的变化。数值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EAE发病率应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临床评分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间炎性浸润及脱髓鞘对比应用t检验。多组间的计量资料均数比较应用One-Way ANOVA检验,两两比较应用SNK-q检验或Dunnett's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1,25(OH)2D3有效改善EAE小鼠的临床症状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小鼠均未发病,活动、食欲等方面均正常。EAE组小鼠发病率达100%,自免疫第一天即出现不同幅度的体重下降,之后逐渐出现活动减少、尾巴无力、反应不灵敏和皮毛不光滑等症状。1,25(OH)2D3治疗组(VD3组)小鼠至取材发病率仅为11.1%(P0.01)。通过比较后两组中小鼠每天的神经功能评分的均数发现,自第11天开始,VD3组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地低于EAE组小鼠(第11天,P0.05;之后P0.01)。2 1,25(OH)2D3明显减轻EAE小鼠脊髓炎性细胞的浸润及髓鞘脱失2.1小鼠腰骶膨大组织HE染色示:Control组小鼠未见炎性细胞的浸润及“血管袖套”样情况;处于发病高峰期的EAE组小鼠脊髓组织切片内可见弥漫的炎性细胞浸润,个别的切片内存在“血管袖套”样改变;VD3组小鼠脊髓组织基本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征象。HE染色病理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2.2小鼠腰骶膨大LFB染色示:Control组小鼠未见明显髓鞘脱失情况;EAE组发病高峰期小鼠脊髓白质内可见成片的髓鞘脱失区域,呈现白色空泡样变;VD3组小鼠脊髓白质内髓鞘基本完整,未见明显脱失区域。LFB染色病理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3 1,25(OH)2D3有效预防EAE小鼠脊髓灰质神经元的脱失3.1小鼠腰骶膨大Nissl染色示:与Control组相比,EAE组小鼠脊髓灰质内Nissl标记的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P0.01),且呈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元损伤,如明显核皱缩、尼氏体数目减少等现象。而VD3组小鼠脊髓内Nissl标记的神经元数目则较EAE组增多(P0.01)。3.2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EAE组小鼠脊髓灰质内Neu N标记的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而VD3组小鼠脊髓内Neu N标记的神经元数目则较EAE组增多。4发病高峰期的EAE小鼠体内自噬水平存在异常,1,25(OH)2D3可调控EAE小鼠的自噬水平4.1免疫印迹示:发病高峰期的EAE小鼠与Control组小鼠相比,Beclin1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而VD3组小鼠Beclin1的表达则较EAE组小鼠明显升高(P0.05)。而LC3-II在各组的表达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可见发病高峰期的EAE小鼠与Control组小鼠相比,LC3-II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VD3组小鼠LC3-II的表达则较EAE组小鼠明显降低(P0.05)。增设EAE氯喹干预组,显示发病高峰期的氯喹治疗组小鼠与EAE组小鼠相比,LC3-II的水平未见明显变化。4.2免疫荧光示:在Control组小鼠神经元内可检测到Beclin1呈一定水平的表达,而在发病高峰期的EAE小鼠神经元内Beclin1的表达明显降低,神经元数目有所减少。在VD3组可见Beclin1表达弥漫性增强。在Control组及VD3组小鼠神经元内几乎检测不到LC3的表达,而在发病高峰期的EAE小鼠神经元内LC3表达增强。结论:1自噬参与了多发性硬化的发生。在发病高峰期的EAE小鼠体内存在自噬体降解受阻的现象。2 1,25(OH)2D3不仅可以减轻EAE小鼠白质炎性脱髓鞘现象,还可以改善神经元受损和脱失情况,而1,25(OH)2D3可通过调节神经元自噬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综上,本实验证明1,25(OH)2D3及其类似物,或其他神经元自噬调节剂有望成为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新方向。
【关键词】:1 25(OH)2D3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自噬 神经元变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4.5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1
- 英文缩写11-12
- 前言12-13
- 材料与方法13-22
- 结果22-25
- 附图25-29
- 讨论29-32
- 结论32
- 参考文献32-36
- 综述 维生素D、自噬与疾病36-45
- 参考文献40-45
- 致谢45-46
- 个人简历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青;郑民华;;自噬的分子机制与病理生理意义[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7年04期
2 何韬;王海杰;谭玉珍;;自噬在细胞存活和死亡中的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3 张志才;邵增务;;自噬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01期
4 赵勇;师长宏;伍静;张海;;自噬的形态特征及分子调控机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年10期
5 王梅;李庆林;;自噬与癌症的治疗[J];安徽医药;2010年08期
6 伍静;赵勇;师长宏;张海;;自噬的形态特征及分子调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20期
7 王雄;谭璐;;自噬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年10期
8 卞龙艳;;运动与自噬的关系进展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王伟;徐忠东;陶瑞松;;肿瘤发生过程中自噬与凋亡关系的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王光辉;;自噬与疾病[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雪;漆永梅;张迎梅;;镉、活性氧自由基与自噬发生的分子机制[A];中国活性氧生物学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秦正红;粱中琴;陶陆阳;黄强;刘春风;蒋星红;倪宏;邢春根;;自噬在细胞生存与死亡中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秦正红;;自噬与肿瘤和神经细胞生存——药物作用的新靶位[A];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药物靶点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李芹;丁壮;;自噬功能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胡晨;张璇;滕衍斌;胡海汐;周丛照;;家蚕中自噬相关蛋白Atg8的结构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陈希;李民;Xiao-Ming Yin;李林洁;;通过不同途径诱导自噬的化合物对Atg9的依赖性不同[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陈涓涓;敬静;蔡元博;张俊龙;;针对活体细胞自噬行为的发光金属配合物的设计[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宁晓洁;钟自彪;王彦峰;付贞;叶启发;;缺血再灌注诱导小鼠肝细胞自噬[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9 吴晓琦;李丹丹;邓蓉;江山;杨芬;冯公侃;朱孝峰;;CaMKKβ磷酸化Beclin 1调控自噬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A];2011医学科学前沿论坛第十二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周鸿雁;裴中;陈杰;申存周;钱浩;刘妍梅;冼文彪;郑一帆;陈玲;;线粒体动力改变参与了LRRK2突变导致的自噬[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生命学院;俞立课题组在《科学》发文揭示自噬调控的重要机制[N];新清华;2012年
2 周飞 张粹兰;花榈木“自噬”可抗癌[N];广东科技报;2011年
3 张明永;水稻自噬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N];广东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盛楠;转录因子p8调控自噬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皮会丰;DNM1L蛋白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镉致肝脏毒性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李倩;miRNAs介导的自噬抑制在类鼻疽杆菌感染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黎炳护;激活TRPV1诱导自噬在血管平滑肌细胞泡沫化中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5 陈江伟;自噬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易聪;乙酰化在自噬过程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7 张艳林;自噬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陈英;自噬与凋亡分子水平相关关系的探讨[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9 徐秋林;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不同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10 潘耀柱;抑制自噬增加阿霉素对骨髓瘤细胞的促凋亡活性[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甄超;1,25-双羟维生素D3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自噬的调控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匡红;Jnk2通过smARF的降解来调控压力诱导的线粒体自噬及组织损伤[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3 洪永桃;自噬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中的作用及甲氨蝶呤对自噬的影响[D];川北医学院;2015年
4 李宁;自噬在吗啡心肌保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刘冰;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及凋亡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6 王存凯;microRNA-30a-5p通过抑制自噬阻止肝星状细胞激活[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张宇程;泛素连接酶HOIL-1L在线粒体自噬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8 唐芙蓉;自噬对奶山羊雄性生殖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陈军童;肾损伤分子1对高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作用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10 包勇;Kap1在LBH589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CF-7自噬形成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45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845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