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静电纺丝制备PLGA三维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05:28

  本文关键词:静电纺丝制备PLGA三维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组织工程 三维支架 静电纺丝 PLGA 明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临床中膝关节软骨、半月板的损伤及退变的治疗,已经成为骨科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组织工程的出现与发展,为骨软骨、半月板疾病的治疗提供一条崭新的道路。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一直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发展了多种组织工程“硬支架”的制备技术,其中,静电纺丝技术能够直接制备出连续的聚合物纳米纤维,其纤维形态结构类似细胞间质,有利于细胞的粘附生长,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组织工程的研究。现阶段,应用静电纺丝制备骨软骨、半月板组织工程载体支架的研究已成为制备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热点。实验目的:探索不同电纺参数(溶液浓度、溶剂配比、输出电压)对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电纺纤维形貌、纤维直径、孔隙率的影响规律;寻找最佳的电纺参数条件,制备模拟半月板厚度(3-4mm)的PLGA三维支架与PLGA/明胶(Gt)复合纤维三维支架;证明电纺所制备的三维支架的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组织相容性。 实验方法: 1)按浓度分组配制PLGA电纺溶液,A组0.5g/ml,B组1.0g/ml,C组1.5g/ml;每组电纺溶液再根据溶剂比例不同(DMF:THF=1:1,2:1,3:1)分为再三组,即共9组电纺溶液。9组电纺溶液在不同输出电压下(10kv,15kv,20kv)电纺,共27个样本,之后SEM观察电纺纤维形貌,统计纤维平均直径。 2)选择最优电纺参数。改进电纺装置,以20×20×1.5cm~3的纯铜板代替先前的铝膜作为接收板,同时接收板两侧分别放置两块电极板,并于喷嘴处包绕铝膜,制备PLGA三维支架与PLGA/Gt复合纤维三维支架。 3)动物实验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测,PLGA三维支架和PLGA/Gt三维支架分别植入12只大鼠脊柱皮下两侧,PLGA三维支架植入组为A组,PLGA/Gt三维支架植入组为B组,于第2、4、6、8周随机选取3只大鼠取出皮下支架,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比较两种三维支架体内外降解速率。其次,电纺PLGA三维支架与PLGA/Gt三维支架浸提液分别进行溶血试验。 实验结果: 1)在溶剂比例为DMF:THF=1:1,电纺溶液浓度大于1.5g/ml时以及溶剂比例为DMF:THF=3:1,电纺溶液浓度小于0.5g/ml时,PLGA溶液电纺不能得到纤维膜。在可纺范围内,浓度、电压固定,随着高挥发性溶剂比例的增加,纤维平均直径随之变小;溶剂、电压固定,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纤维平均直径随之变小;浓度、溶剂固定,,随着输出电压的增加,纤维平均直径随之变小。电纺纤维形貌及孔隙率的变化则表现各异,电纺纤维孔隙率与纤维平均直径呈负相关(R2=0.797,P0.01)。 2)电纺装置改进后成功制备出厚度为3.52mm的电纺PLGA和厚度为3.64mm电纺PLGA/Gt三维支架。 3)电纺PLGA和PLGA/Gt三维支架浸提液溶血实验均为阴性。动物皮下植入实验,两种支架周围组织均未见不良反应,组织学检查镜下未见坏死组织,炎症细胞分布随时间逐渐减少,且PLGA/Gt三维支架在炎症细胞密度及纤维囊厚度均显著低于电纺PLGA三维支架(12.47±3.62v5.16±4.38,P=0.012;178.54±51.54v234.89±67.81,P=0.001)。 实验结论: 1) PLGA(50:50,Mw=120,000)电纺溶液,在可纺范围内,随着溶液浓度降低、高挥发性溶剂比例的增加、输出电压的增加,电纺纤维平均直径随之变小。浓度为1.0g/ml,溶剂配比为DMF:THF=1:1,电压为15kv,是最理想的电纺制备PLGA支架参数。 2)通过改进电纺装置(20×20×1.5cm3的纯铜板代作为接收板,接收板两侧分别放置两块电极板,喷嘴处包绕铝膜),可以制备出模拟半月板厚度的PLGA及PLGA/Gt三维支架。 3)静电纺丝技术所制备的PLGA和PLGA/Gt三维支架无毒、无刺激性、降解稳定,都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组织相容性。
【关键词】:组织工程 三维支架 静电纺丝 PLGA 明胶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18.08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前言12-13
  • 第一部分 静电纺丝制备 PLGA 三维支架条件的研究13-27
  • (一) 材料和方法13-16
  • 1.1 材料13-14
  • 1.2. 方法14-16
  • (二) 结果16-20
  • 2.1 PLGA 纤维膜的大体形态16
  • 2.2 PLGA 纤维膜电子显微镜(SEM) 下形貌16-18
  • 2.3 PLGA 纤维膜的体外降解率18-19
  • 2.4 PLGA 纤维膜的直径与孔隙率测定结果19-20
  • (三) 讨论20-26
  • (四) 结论26-27
  • 第二部分 电纺制备 PLGA 三维支架及 PLGA/Gt 三维支架27-33
  • (一) 材料和方法27-28
  • 1.1 材料27
  • 1.2 方法27-28
  • (二) 结果28-29
  • 2.1 电纺 PLGA 及 PLGA/Gt 三维支架大体形貌28
  • 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下形貌、孔隙率、体外降解率28-29
  • (三) 讨论29-32
  • (四) 结论32-33
  • 第三部分 电纺三维支架的生物安全性检测33-42
  • (一) 材料和方法33-35
  • 1.1 材料33
  • 1.2 方法33-35
  • (二) 结果35-39
  • 2.1 溶血实验35-36
  • 2.2 皮下植入实验36-39
  • (三) 讨论39-41
  • (四)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5
  • 综述45-59
  • 参考文献54-59
  • 致谢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蔡晴,贝建中,王身国,王常勇,范明,刘爽,赵强;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的体内外降解行为及生物相容性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0年03期

2 石桂欣,王身国,贝建中;聚乳酸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多孔细胞支架的制备及孔隙的表征[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1年01期

3 赵勇;李罡;陈静;陈治清;;丝素蛋白/纳米羟磷灰石支架的实验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4 汪朝阳,赵耀明,王方,郑绿茵;生物降解材料PLGA50的直接法合成与表征[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4年05期

5 张华亮;王文良;;天然支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研究现状[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于家傲;路来金;李玲玲;刘志刚;邹广田;;高压合成HA/PLGA骨折内固定材料的体内外降解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6年01期

7 段瑜亮;林萍华;郭超;盛晓波;储成林;董寅生;;冰微粒致孔制备聚羟基丁酸酯(PHB)多孔支架[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10408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0408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8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