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酸化甲壳素和磺酸化壳聚糖的生物学功能和安全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磺酸化甲壳素和磺酸化壳聚糖的生物学功能和安全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磺酸化甲壳素 磺酸化壳聚糖 抗凝血 肿瘤细胞 生物安全性
【摘要】:目的:甲壳素、壳聚糖糖残基上羟基能与含氧无机酸发生酯化反应,氨基上也可发生酯化反应。在甲壳素、壳聚糖的众多酯化反应中,研究最多的是两者的硫酸酯化反应。酯化产物磺酸化甲壳素(S-CT)、磺酸化壳聚糖(S-CTS)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成膜性、生物降解性等,在轻工业、食品、医药、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有研究表明S-CT、S-CTS具有抗凝血、抗血栓、抗氧化、抗病毒、抗动脉硬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但对其生物安全性评价甚少。本论文通过磺化反应分别合成S-CT、S-CTS,旨在研究S-CT、S-CTS的生物安全性,探讨其抗凝效果,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体外生长影响,以及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喉表皮样癌HEp-2细胞、人胃癌细胞SGC-7901体外生长的影响,为S-CT、S-CTS安全性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通过甲壳素/壳聚糖的羟基(尤其是C6-OH)与磺化剂(氯磺酸/浓硫酸混酸)发生低温非均相酯化反应合成磺酸化甲壳素(S-CT)/磺酸化壳聚糖(S-CTS)。分别对S-CT、S-CTS进行纯化及理化性质测定。 2、通过兔皮内刺激反应,评价两种材料对机体的短期刺激反应强度;以胶体、膜片为载体,分别评价两种材料的皮下、肌肉组织相容性及体内降解性;通过溶血率测定,评价两种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3、通过全血凝血试验研究S-CT、S-CTS体外抗凝血功能,,在细胞水平,采用显微观察结合MTT法评价S-CT、S-CTS对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喉表皮样癌HEp-2细胞以及人胃癌细胞SGC-7901体外生长的作用 结果: 1、红外图谱显示两种材料均发生磺化取代,测定两者均具有较高取代度。 2、两种材料皮内刺激反应结果均符合国家要求,表现出良好的血液相容性。胶体在体内降解极快,炎症反应极轻微。膜片在体内呈线性速率降解,炎症反应随时间逐渐减轻,两种材料整体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组织相容性以及体内降解性。 3、S-CT、S-CTS在2.5-10mg/mL浓度范围内,均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其中S-CTS的抗凝效果优于S-CT。两种材料在125-250μg/mL浓度范围内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体外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以250mg/mLS-CT,作用2d,促进效果最为显著。两种材料在62.5-1000μg/mL浓度范围内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喉表皮样癌细胞(HEp-2)、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体外增殖都有显著抑制作用,S-CT对三种癌细胞最大抑制率分别可达到48.52%(6d)、35.73%(6d)、57.43%(6d),S-CTS对三种癌细胞最大抑制率分别可达到65.23%(6d)、43.19%(6d)、44.32%(4d),并且基本遵循抑制率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个趋势,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结论:两种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内降解性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对安全性实验的要求。在生物学功能方面,表现为抗凝效果显著;对正常人脐血管内皮细胞(HUVEC)体外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对肿瘤细胞:HeLa细胞、HEp-2细胞、SGC-7901细胞体外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为两种材料的进一步生物学功能的研究以及今后可能的运用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磺酸化甲壳素 磺酸化壳聚糖 抗凝血 肿瘤细胞 生物安全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18.08
【目录】:
- 缩略语5-6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目录11-16
- 第一章 引言16-34
- 1 甲壳素/壳聚糖理化性质概述16-18
- 1.1 甲壳素理化性质16-17
- 1.2 壳聚糖的理化性质17-18
- 2 甲壳素/壳聚糖的改性18-24
- 2.1 酰化反应18-19
- 2.2 酯化反应19-20
- 2.2.1 硫酸酯19
- 2.2.2 黄原酸酯19-20
- 2.2.3 磷酸酯20
- 2.2.4 硝酸酯20
- 2.3 醚化反应20-21
- 2.4 西佛碱反应21
- 2.5 烷基化反应21-22
- 2.6 季铵化反应22
- 2.7 氧化反应22-23
- 2.8 水解反应23
- 2.9 接枝共聚反应23-24
- 2.10 交联反应24
- 3 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24-28
- 3.1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24-25
- 3.2 在轻纺工业中的应用25-26
- 3.3 在农业中的应用26
- 3.4 在医药卫生方面的应用26-28
- 4 甲壳素、壳聚糖硫酸酯概述28-32
- 4.1 甲壳素、壳聚糖硫酸酯制备方法28-29
- 4.1.1 磺化体系选择28-29
- 4.1.2 经磺化剂预处理后的壳聚糖29
- 4.2 甲壳素、壳聚糖硫酸酯的生物活性29-32
- 4.2.1 抗凝血活性29-31
- 4.2.2 抗血栓活性31
- 4.2.3 抗氧化活性31
- 4.2.4 抗病毒活性31-32
- 4.2.5 抗肿瘤活性32
- 5 立题依据32-34
- 第二章 S-CT、S-CTS 材料合成纯化及理化性质测定34-41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34-35
- 1.1 材料与主要试剂34
- 1.2 主要仪器34-35
- 2 实验方法35-38
- 2.1 S-CTS 、S-CT 材料合成及纯化35-36
- 2.2 S-CT、S-CTS 理化性质测定36-38
- 2.2.1 S-CT、S-CTS 水分测定36
- 2.2.2 S-CT、S-CTS 灰分测定36
- 2.2.3 pH 值测定36
- 2.2.4 等电点测定36-37
- 2.2.5 旋转黏度测定37
- 2.2.6 取代度测定37
- 2.2.7 脱乙酰度测定37-38
- 2.2.8 红外光谱38
- 2.2.9 分子量测定38
- 3 结果与讨论38-40
- 3.1 S-CT、S-CTS 主要理化性质38-39
- 3.2 红外光谱39-40
- 4 本章小结40-41
- 第三章 S-CT、S-CTS 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评价41-57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41-42
- 1.1 材料与主要试剂41-42
- 1.2 主要仪器42
- 2 实验方法42-45
- 2.1 溶血率测定42-43
- 2.2 兔皮内反应实验43
- 2.3 S-CT、S-CTS 胶体组织相容性43-44
- 2.4 S-CT、S-CTS 膜片组织相容性44
- 2.5 组织切片44-45
- 2.6 HE 染色45
- 3 结果与讨论45-56
- 3.1 溶血率测定45-46
- 3.2 皮内刺激反应46
- 3.3 胶体溶液组织相容性46-50
- 3.4 膜片组织相容性50-56
- 4 本章小结56-57
- 第四章 S-CT、S-CTS 的生物学功能57-79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57-58
- 1.1 材料与主要试剂57-58
- 1.2 主要仪器58
- 2 实验方法58-62
- 2.1 全血凝血时间测定58
- 2.2 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UVEC 生长的影响58-59
- 2.3 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59-62
- 2.3.1 对人宫颈癌细胞 HeLa 生长的抑制作用59-60
- 2.3.2 对人喉表皮样癌细胞 HEp-2 生长的抑制作用60-61
- 2.3.3 对人胃癌细胞 SGC-7901 生长的抑制作用61-62
- 3 结果及分析62-77
- 3.0 全血凝血时间测定62-63
- 3.1 对 HUVEC 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63-65
- 3.2 对 HeLa 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65-69
- 3.3 对 HEp-2 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69-73
- 3.4 对 SGC-7901 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73-77
- 4 本章小结77-79
- 全文总结79
- 结论79-80
- 论文的创新点80
- 论文存在的不足80-81
- 参考文献81-88
- 致谢88
- 个人简历88
- 发表的学术论文88-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文龙,汪洋,李锋;Schwann细胞在壳聚糖纤维上的立体培养[J];解剖学杂志;2004年06期
2 房們;李振华;杨昆;张静;刘文静;綦晓霞;杨淑华;孙晋浩;;神经上皮干细胞粘附壳聚糖纤维生长分化的实验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3 赵秀娟;罗丙红;焦延鹏;周长忍;;表面截留聚乳酸的壳聚糖纤维的制备及其与聚乳酸的相容性[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0年03期
4 汪学军;宋国君;楼涛;彭文娟;;增强型聚乳酸纳米纤维复合支架的制备与表征[J];化学世界;2009年05期
5 袁晓燕;张庆伟;望咏林;姚康德;;壳聚糖/聚乙交酯三维编织物的力学性能[J];天津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6 潘朝晖;蒋萍萍;;明胶改性壳聚糖纤维表征及其体内降解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31期
7 刘洪涛;徐卫林;;工程化软骨支架用壳聚糖基仿生材料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03期
8 杨洁;孙晋浩;张静;卢静;房們;杨淑华;李振华;;躯干神经嵴干细胞与壳聚糖纤维组织相容性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2期
9 连芩;李涤尘;王臻;李爱民;靳忠民;王珏;;壳聚糖纤维/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人工骨的降解性能[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10 汪学军;楼涛;宋国君;;聚乳酸/壳聚糖纤维复合支架的制备与性能[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4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友良;王征科;张雨菲;孙永富;胡巧玲;;壳聚糖纤维制备的新方法和性能表征[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施海燕;丁斐;杨宇民;周爱玲;;犬骨髓基质细胞与壳聚糖材料体外共培养的研究[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3 李智慧;王斌;刘宇龙;;甲壳素纤维染色初探[A];2003“中大洁润丝杯”全国中青年染整工作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4 缪斌;;壳聚糖与棉混纺螺旋毛圈织物的染色及色花的解决[A];“五洋杯”2010年江苏纺织学术论文集[C];2011年
5 高丽忠;唐得明;;抗菌性山羊绒纺织品研究[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6 王尚美;;甲壳素面料的开发与运用[A];2005现代服装纺织高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霞凤;池体荣;;彩棉甲壳素花式线的开发——“五朵金花”[A];第三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程秀兰;吴洪波;;甲壳素混纺纱的工艺设计[A];“安徽潜阳杯”2008年全国推广应用新型纺织器材科技成果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董瑛;刘学强;王桂荣;;生态纺织品加工技术[A];2003“中大洁润丝杯”全国中青年染整工作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10 刘鑫;何少剑;张立群;林俊;;溶剂残留量对磺酸化聚醚醚酮质子交换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7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娟;壳聚糖纤维产业化指日可待[N];中国纺织报;2011年
2 朱道国;山东宁阳工业实现结构嬗变[N];中国财经报;2010年
3 张瑞林;耳移植的新进展动态培养同种异体耳廓软骨[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舟山虾壳蟹壳变废为宝销欧美[N];中国特产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崔文宇;科技创新助力企业品牌形象[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颖 实习生 王婷婷;纺织注入高科技元素[N];科技日报;2003年
7 黄海;鉴别新型纤维将有标准可依[N];中国纺织报;2008年
8 粱枫;天然健康纤维 海斯摩尔[N];中国纺织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张秋影;保健功能纺织品渐成新宠[N];中国服饰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韩竞;海斯摩尔登顶技术“泰山”[N];中国纺织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庆;高强度壳聚糖纤维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2 汪学军;增强型聚乳酸基纳米结构复合支架的制备与性能[D];青岛大学;2009年
3 徐雄立;新型医用敷料——明胶基抗菌纳米纤维水凝胶的制备及其环境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4 陈宗刚;静电纺丝制备胶原蛋白—壳聚糖纳米纤维仿生细胞外基质[D];东华大学;2008年
5 方涛林;抗生素缓释的系列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崔志香;高分子三维多孔生物支架的成型及结构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郭峰;新型固体酸碱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生物柴油合成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孔晓颖;壳聚糖小口径可降解人工血管生物学性质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娜;磺酸化甲壳素和磺酸化壳聚糖的生物学功能和安全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李达;壳聚糖纤维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3 杜玉平;高性能壳聚糖纤维关键制备工艺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4 张庆法;壳聚糖自动化纺丝关键技术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5 王载利;壳聚糖长丝束关键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D];青岛大学;2011年
6 王夕雯;壳聚糖纤维水刺非织造工艺与产品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7 唐英俊;新型氨基酸离子液体条件下壳聚糖纤维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8 陈岚;新型类人胶原蛋白—壳聚糖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结构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与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赵秀娟;壳聚糖纤维/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三元复合材料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廖辉辉;静电纺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生物相容性纳米纤维及其应用[D];东华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86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086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