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改性及壳聚糖止血材料的止血作用和安全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壳聚糖改性及壳聚糖止血材料的止血作用和安全性研究
【摘要】:目的:随着人类活动范围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意外事件越来越多,其中因为过量失血导致的死亡,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能否及时挽救伤者的生命,高效的止血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市场上的止血材料主要包括胶原蛋白类、氧化再生纤维素类、藻酸盐类、沸石类和壳聚糖类等,各种材料的止血原理不同,大部分起效慢,不适应紧急出血的突发状况。壳聚糖具有止血、抑菌、促愈合等良好的生物学功能和降解性,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本实验以壳聚糖为基础,通过化学改性,制备了壳聚糖止血粉,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液体吸收性、生物安全性、止血功能进行研究,以期达到迅速吸血、快速止血的目的。方法:1、研究壳聚糖止血粉的理化性质,包括羧化度和脱乙酰度的测定,重金属、灰分,水分、红外光谱等;2、以Celox止血粉作对照,测定其吸收液体的速度和吸收量,评价吸收效果。建立新西兰兔股动脉模型,以Celox止血粉作对照,记录止血时间,观察快速止血是否有效,评价其止血效果;3、通过细胞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评价其生物安全性。结果:1、壳聚糖止血粉的物理化学性质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2、其吸收去离子水、吸收生理盐水和吸收抗凝动脉血的效果都明显好于Celox止血粉;在新西兰兔股动脉模型中,相比Celox止血粉,具有更好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更短,重复出血率更低:3、壳聚糖止血粉没有细胞毒性,皮内刺激性小,其安全性符合生物医用材料的标准要求。结论:制备的壳聚糖止血粉,吸收液体迅速,有较大的液体吸收量,尤其是对动脉血的吸收,同时兼具生物安全性和止血功能,止血效果明显优于Celox止血粉,为快速止血材料的研发和功能性评价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壳聚糖 止血 生物安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18.0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缩略语8-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31
- 1. 止血材料12-18
- 1.1 止血机理12-13
- 1.2 血液凝固机制13-14
- 1.2.1 内源性凝血13
- 1.2.2 外源性凝血13
- 1.2.3 凝血共同途径13-14
- 1.3 止血材料研究进展14-17
- 1.3.1 胶原蛋白14
- 1.3.2 藻酸盐类敷料14-15
- 1.3.3 纤维蛋白胶15
- 1.3.4 氧化纤维素15-16
- 1.3.5 微纤维胶原16
- 1.3.6 巴曲酶16
- 1.3.7 凝血酶16-17
- 1.4 大创伤止血产品研究进展17-18
- 1.4.1 多孔沸石17
- 1.4.2 Celox止血粉17
- 1.4.3 在研产品17-18
- 2. 壳聚糖的衍生化18-21
- 2.1 壳聚糖的衍生化反应18-20
- 2.1.1 酰化反应18-19
- 2.1.2 酯化反应19
- 2.1.3 醚化反应19
- 2.1.4 烷基化19-20
- 2.1.5 季铵盐20
- 2.1.6 接枝共聚物20
- 2.2 壳聚糖的应用20-21
- 3. 壳聚糖衍生物21-29
- 3.1 羧甲基壳聚糖21-28
- 3.1.1 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21-23
- 3.1.2 羧甲基壳聚糖的特性23-24
- 3.1.3 羧甲基壳聚糖的应用24-28
- 3.2 羟乙基壳聚糖28-29
- 3.3 羟丙基壳聚糖29
- 4. 选题意义及前景展望29-31
- 第二章 壳聚糖止血材料的制备及理化性能测定31-36
- 1. 实验材料和试剂31
- 1.1 实验材料31
- 1.2 主要仪器31
- 2. 实验方法31-34
- 2.1 实验材料制作31-32
- 2.2 水分测定32
- 2.3 灰分的测定32
- 2.4 重金属的测定32-33
- 2.5 脱乙酰度测定33-34
- 2.6 取代度的测定34
- 2.7 FTIR表征34
- 3. 实验结果34-35
- 3.1 壳聚糖止血粉的理化性质34
- 3.2 FTIR表征34-35
- 4. 本章小结35-36
- 第三章 壳聚糖止血材料的功能性实验36-42
- 1. 材料和仪器36
- 1.1 实验材料和试剂36
- 1.2 主要仪器36
- 2. 实验方法36-38
- 2.1 最大吸收量的测定36-37
- 2.2 吸收速度的测定37
- 2.3 新西兰兔股动脉止血实验37-38
- 3. 实验结果及讨论38-40
- 3.1 液体吸收性测定结果38-39
- 3.1.1 最大吸收量的比较38-39
- 3.1.2 吸收速度和吸收效果的比较39
- 3.2 新西兰兔股动脉止血实验39-40
- 3.2.1 止血效果比较39-40
- 3.2.2 术后观察40
- 4. 本章小结40-42
- 第四章 壳聚糖止血粉的生物安全性研究42-49
- 1. 材料和仪器42-43
- 1.1 实验材料和试剂42
- 1.2 实验仪器42-43
- 2. 实验方法43-45
- 2.1 皮内刺激实验43-44
- 2.1.1 生理盐水浸提液制备43
- 2.1.2 皮内刺激实验43-44
- 2.2 细胞毒性实验44-45
- 2.2.1 培养基浸提液制备44
- 2.2.2 细胞毒性实验44-45
- 2.3 统计学处理45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45-48
- 3.1 皮内刺激实验结果45-46
- 3.2 细胞毒性实验结果46-48
- 3.2.1 细胞形态观察46-47
- 3.2.2 细胞相对增殖率结果47-48
- 4. 本章小结48-49
- 总结49-50
- 研究创新50
- 工作改进50-51
- 参考文献51-57
- 致谢57-58
- 个人简历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寅;翟青;郭桦;谭辉;郭祀远;;壳聚糖对锌(铁)离子的配位特性及其配合物的应用[J];现代食品科技;2007年09期
2 罗晔;唐大川;罗海燕;叶苗;徐佳;;壳聚糖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J];海峡药学;2009年05期
3 阳元娥,罗发兴;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医药上的应用[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1年03期
4 李明春,辛梅华,王琼,姚康德;壳聚糖膜及其改性膜的药物释放动力学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1年01期
5 姚子昂,韩宝芹,刘万顺,王文正,玄龙德;不同分子量壳聚糖膜性质的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6 邢桂荣,王敬湘;壳聚糖在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3年08期
7 李洁,李晓陵;壳聚糖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年10期
8 王令充;陈西广;刘成圣;孟祥红;刘晨光;贺军;于乐军;倪思亮;;医用壳聚糖膜的性能及用途[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9 董岩;张群正;李小玲;管伟伟;;壳聚糖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07年07期
10 杨艾玲;;壳聚糖的研究进展[J];化工中间体;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红;赵孔双;宋超;韩英;;壳聚糖膜对几种有机物的吸附和释放过程的实时介电监测[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曾淼;张廷安;吕国志;豆志河;刘燕;牛丽萍;赵秋月;王颖;;壳聚糖在冶金中的应用[A];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史新元;谭天伟;;新型壳聚糖接触镜材料的研究[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蔡萱;陈黎;沈新宇;童华;;壳聚糖凝胶有机模板对碳酸钙晶型和聚集态的调控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5 李若慧;程艳玲;;壳聚糖在新型药物制剂中的作用[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杨媛;李立华;容建华;周长忍;;新型生物降解交联剂的制备及其在壳聚糖交联膜中的应用[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李映苓;唐智杰;赵逸云;李学习;;有序壳聚糖膜的制备及其对岩白菜素渗透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胡瑜;陈浩凡;;壳聚糖衍生物的应用进展[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叶文婷;陈亚芍;潘欣;;利用阴极液相等离子体技术制备钛基含钙磷的壳聚糖膜[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10 王靖;卢欣;池萍;刘昌胜;;壳聚糖/聚肽共混膜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A];2005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聂柳慧 韩永生;用壳聚糖膜作保鲜包装材料的研究[N];中国包装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小平;壳聚糖对乙酸诱导的直肠损伤和痔瘘切除术后创面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聪璐;离子液体中壳聚糖改性及改性材料的吸附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臧圣奇;生物降解复合材料联合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不同类型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4 屈建;基于金属离子配位作用增强壳聚糖三维材料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曹文灵;壳聚糖用于周围神经修复的基本科学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6 郭鸣鸣;壳聚糖在几种食品抗菌包装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7 唐星华;壳聚糖交联接枝改性及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王立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结肠粘附巯基壳聚糖微球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9 周惠云;壳聚糖的两种药物缓释体系的建立及性能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刘也卓;壳聚糖改性及壳聚糖基膜色谱材料的设计与开发[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伟健;壳聚糖/明胶基复合材料构建与性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唐阳;季铵化壳聚糖基碘生物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3 姚蓝;壳聚糖—泛影葡胺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夏婷;新型壳聚糖载药系统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5 巴格那;可注射性纳米壳聚糖骨形成蛋白-2复合体用于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效果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何莹;静电纺壳聚糖/聚己内酯纳米纤维膜对骨髓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孙贺春;新型抗菌材料CS-g-PEI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李晔;N-琥珀酰壳聚糖载siRNA抗肿瘤作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覃王;壳聚糖基纳米纤维多孔膜的制备及其对Cu~(2+)和Pb~(2+)吸附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刚晓敏;载药的多尺度仿骨结构壳聚糖/磷灰石复合材料[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90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090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