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填充材料聚氨酯微球的制备及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软组织填充材料聚氨酯微球的制备及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聚氨酯微球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软组织填充材料 血液相容性
【摘要】:目的制备生物医用聚氨酯微球,对其理化性能及体外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自乳化法(乳化速率分别为1 000、2 000、3 000、4 000 r/min)制备聚氨酯微球,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聚氨酯微球的分子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内部结构及表面形貌,筛选最佳乳化速率制备的微球进行后续实验。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 elial cells,HUVECs),采用钙黄绿素/碘化丙啶(calceinacetoxymethylester/pyridine iodide,Calcein-AM/PI)双染观察细胞在聚氨酯材料上的形态及生长黏附情况。分别用含1%苯酚、10%FBS的H-DMEM培养基(A组)、按GB/T 16886.12标准规定比例制备的聚氨酯材料浸提液(B组)、含10%FBS的H-DMEM培养基(C组)培养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法评价细胞活力;通过溶血实验评价血液相容性,其中浸提液作为实验组,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组,蒸馏水作为阳性对照组。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示,乳化速率为2 000 r/min时制得的微球形态大小均较为理想,聚氨酯涂膜的表面为粗糙致密结构,内部为不均匀的多孔结构。Calcein-AM/PI双染观察示HUVECs与聚氨酯材料黏附紧密,且以绿染的活细胞为主。CCK-8检测示B、C组各时间点细胞增殖活力均显著高于A组(P0.05),材料细胞毒性低。溶血实验测定示,阳性对照组吸光度(A)值为0.864±0.002,阴性对照组A值为0.015±0.001,聚氨酯微球浸提液的溶血率为0.39%±0.07%(5%标准),无溶血作用。结论通过自乳化法成功制备了球形度较好的聚氨酯微球,该材料有利于细胞黏附增殖、细胞毒性低,且具备良好血液相容性,有望用作软组织缺损填充材料。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纳米生物材料研究中心;
【关键词】: 聚氨酯微球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软组织填充材料 血液相容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4300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M531971)~~
【分类号】:R318.08
【正文快照】: △共同第一作者将可注射、可载药的生物医用材料应用于微创手术中,不仅可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与瘢痕形成,还能显著降低手术费用、缩短治疗时间[1-4]。微球因具有缓释、控释药物、维持较高血药浓度或靶器官浓度、疗效持久、安全等优点,常作为药物的缓释载体应用于医学领域[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厉孟;刘旭东;刘兴炎;;京尼平与戊二醛交联明胶微球的性能比较[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年01期
2 田华科;王建;陈超;刘杰;周跃;;体外构建可注射式组织工程髓核的初步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年02期
3 程晓非;邹德威;吴继功;马华松;庹新林;王晓工;阚广悍;;新型可注射型人工髓核材料的植入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年06期
4 王学军;徐冰;刘文英;唐耘熳;陈后平;;Nuss微创漏斗胸矫形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年11期
5 陈伟;刘仲前;岳元辉;万仑;胡豇;吕波;;bFGF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检测[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年08期
6 杨小明;尹庆水;张余;李梅;蓝国波;林潇;谭丽丽;杨柯;;表面含硅微弧氧化涂层镁合金ZK60体外与成骨细胞生物相容性的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雅楠;崔代超;柳盈盈;范田园;;栓塞用明胶微球的优化及性质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3期
2 吴tb蓉;王敏超;曹厚宝;熊杰;;交联剂对再生丝素蛋白结构与性能的影响[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2年06期
3 刘浩;黄娟;洪志鹏;岑小波;陈光明;;剑突下辅助小切口联合Nuss手术治疗重度漏斗胸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年15期
4 Ni-jia Song;Xia Jiang;Jie-hua Li;Yong Pang;Jian-shu Li;Hong Tan;Qiang Fu;;THE DEGRADATION AND BIOCOMPATIBILITY OF WATERBORNE BIODEGRADABLE POLYURETHANES FOR TISSUE ENGINEERING[J];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2013年10期
5 卢志华;王韶进;马育栋;赵冬梅;;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组织工程骨的制备及表征[J];材料导报;2013年16期
6 杨渊;毛庆;;MicroRNAs在胶质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3年03期
7 程巳雪;卓仁禧;张先正;;用于药物与基因传递的环境敏感高分子[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年02期
8 苏秀霞;张丹;董伟;毛敏;;聚丙烯酸酯共混改性水性硝化纤维的结构与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年03期
9 毛植森;邵晓琳;梁红军;费长书;席青;;超支化聚氨酯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J];广州化工;2013年20期
10 肖云若;吴晶军;赵骞;;基于改性多糖交联的生物可降解水凝胶的合成及其释药性[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海朋;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VEGF转染BMSCs构建骨复合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张孝进;功能化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叶俊;大肠癌相关microRNA的筛选及miR-27b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王伟伟;环醚侧基修饰的PCL/PEG嵌段共聚物可注射温敏凝胶及肿瘤局部给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王杨云;环境刺激响应性聚醚氨酯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6 邵梅玲;具有管中管结构复合神经导管的制备及材料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7 史吉华;壳聚糖改性聚氨酯和角蛋白的制备及其对羊毛防毡缩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8 明津法;SF/SA/HAp复合水凝胶研究及其生物相容性[D];苏州大学;2014年
9 马颖颖;温度和pH敏感性可降解高分子胶束载药体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10 王启明;基于聚谷氨酸构象转变构建纳米靶向复合胶束及其抗黑色素瘤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暄钥;京尼平交联壳聚糖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2 余雷;rhBMP-2/GMS/CPC复合材料促进骨缺损愈合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史林;京尼平对壳聚糖/藻酸盐组织工程支架制备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2年
4 韩钊;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磷酸钙骨水泥的制备[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5 冯瀚洲;两种抗结核药物的缓释制剂研究与评价[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6 闫中胜;组织工程纤维环—髓核双相支架的制备与性能评估[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7 冯炜;环境响应性纳米粒子和微球药物释放系统的构筑与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8 唐雪彬;脱细胞纤维环基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和分化潜能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3年
9 刘会锋;MiR-143对肾癌细胞株A498增殖及凋亡影响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10 郑树典;快速响应与缺口不敏感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纲;谭颖徽;卢来春;张蓉;王建华;杜俊兰;;bFGF-PLA缓释纳米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的研究[J];重庆医学;2006年11期
2 王东武;杨柳;段小军;李忠;;体外构建可注射性组织工程软骨的初步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3 程晓非;邹德威;吴继功;庹新林;王晓工;刘俊丽;马华松;张瑞娟;路浩军;;新型可注射性人工髓核的体外细胞毒性测试[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4 石晶;鲍永利;乌垠;于春雷;李玉新;;离子凝聚法制备负载流感疫苗的壳聚糖微球[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11期
5 关润伶;朱红;;乳化降粘剂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的分析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08期
6 张越;高俊刚;杜红霞;韩玉翠;翟宁;王力强;;紫檀,
本文编号:1131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131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