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细菌纤维素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本文关键词:功能性细菌纤维素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更多相关文章: 细菌纤维素 壳聚糖 离子交联 伤口敷料 微孔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
【摘要】: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简称BC)是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具有三维纳米网状结构的纤维素材料,它拥有众多独特性质,如极强的持水性、高聚合度和结晶度、高的湿抗张强度,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创伤敷料、人工血管、组织工程支架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纯BC膜并不具有抗菌性,而且在高润涨条件下其机械性能不佳,对各类药物也没有明显的缓释作用。除此之外,纯BC致密的纳米网格结构使得细胞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生长分化。这些缺点使得BC材料无法更好地应用于创伤敷料和组织工程领域,大大地限制了BC材料在医用领域的发展。为了克服BC材料的以上缺点和不足,使其能更好地应用于创伤敷料与组织工程领域,本研究制备了两种功能性BC材料。第一种是制备了离子交联型BC-壳聚糖复合膜。通过前期浸渍壳聚糖,再使用柠檬酸钠作为离子交联剂,制备出该复合膜;通过透光率测试、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TGA),以及测量壳聚糖含量、含水率、机械强度和抗菌性能,并通过体外释放小分子药物萘普生(Naproxen)与大分子药物模拟物牛血清蛋白(BSA)等手段,对复合水凝胶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研究发现BC-壳聚糖复合膜的孔隙率相对于纯BC更低,内部网络结构更为致密。在pH为2.2的溶液中,bc-壳聚糖的透光率因壳聚糖的溶解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最终变得透明,这说明bc-壳聚糖在ph为2.2的环境中不稳定,而在其它ph环境中较稳定。复合水凝胶的热稳定性由于壳聚糖的加入由原来的一级热解变为二级热解。抗菌性能研究表明,bc-壳聚糖水凝胶复合膜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杆菌均能达到99.9%以上的抗菌率,抗菌效果较好。机械性能研究表明bc-壳聚糖的机械强度比纯bc有较大提高,bc-壳聚糖的杨氏模量是纯bc的4倍以上。以小分子药物萘普生为模式药物进行药物缓释研究发现,萘普生在纯bc及其复合膜两种材料上没有明显的缓释行为,但是,当环境ph值低至2.2时,萘普生的释放均明显变缓。以牛血清为模式蛋白药物进行药物缓释性能的研究发现,其在ph值为6.4和8.0时分别具有一定程度的药物缓释行为。该实验结果表明bc-壳聚糖复合膜具有作为抗菌型创伤敷料以及作为伤口药物缓释敷料的应用潜力。第二种功能化bc膜是多微孔bc膜。通过浸渍了过氧化氢的bc膜与亚氯酸钠反应,瞬间释放气体在细菌纤维素水凝胶内部形成50-800μm的气孔,制备出微孔bc水凝胶。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含水率表征、光学显微镜和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机械性能以及细胞相容性测试等手段,发现bc水凝胶膜的纤维素在致孔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氧化。多微孔bc水凝胶的含水率高达99%以上,与纯bc水凝胶没有明显差异。通过控制反应体系中过氧化氢与亚氯酸钠的体积质量比,可以调节多孔细菌纤维素内部气孔的大小。多微孔bc内部气孔形状无规则,拉力测试发现多孔细菌纤维素的应力应变平均值及杨氏模量相对于原细菌纤维素都有所减小。细胞相容性研究发现,原BC上细胞生长缓慢,而在多微孔BC水凝胶上,细胞生长迅速。以该技术制备多微孔细菌纤维素水凝胶,不仅方法简便易行,制备过程绿色无污染,而且制备出的微孔细菌纤维素具有成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潜力。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18.0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浩;孙东平;朱春林;许春元;;细菌纤维素吸附人体内毒素的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9年04期
2 袁帅;胡承;曹海鹏;唐德芳;孙苗苗;;响应面法优化细菌纤维素发酵合成工艺[J];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02期
3 邱竣;周绍龙;柳大烈;;细菌纤维素的研究和应用新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1年05期
4 陆松华;朱昌来;李峰;尤庆生;张天一;;茶水发酵法制备细菌纤维素及其相关性能研究[J];临床医学;2011年11期
5 马霞;陈世文;王瑞明;陆大年;贾士儒;;纳米材料细菌纤维素对大鼠皮肤创伤的促愈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37期
6 马霞;张华;陈世文;;生物新材料细菌纤维素与深Ⅱ度烧伤大鼠皮肤的创面愈合(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34期
7 武志芳;张霞;易彬;沈才洪;胡承;;新型生物材料细菌纤维素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0年01期
8 马霞;张华;陈世文;;细菌纤维素膜作为创伤性敷料的可行性(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12期
9 朱清梅;冯玉红;林强;吴敏;;细菌纤维素/透明质酸复合材料的生物合成及表征[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10年03期
10 郝常明,罗yN;细菌纤维素——一种新兴的生物材料[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梦影;冯玉红;;细菌纤维素研究进展[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2 朱宏阳;冯珊;李泳宁;林伟铃;王金海;;细菌纤维素产生菌株的分离及鉴定[A];第十二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朱艳彬;夏露;李珊;刘振鸿;;新型生物材料细菌纤维素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4 于长江;尹学琼;吉立;雍国新;林强;;羧甲基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溶液性质[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5 王丹;沈新元;;细菌纤维素膜的制备及其性能[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7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朱平;赵晓霞;王敏;董朝红;;碱溶剂体系下水溶性改性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表征[A];山东纺织工程学会十二届第二次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11年
7 杨光;付丽娜;臧珊珊;周平;;基于细菌纤维素的医用功能材料[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冯劲;施庆珊;欧阳友生;陈仪本;;2株同属不同种的细菌所产细菌纤维素的分析[A];2012年鄂粤微生物学学术年会——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杨光;;基于细菌纤维素的智能型栓塞材料的制备[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I:生物高分子与天然高分子[C];2013年
10 李莹;卿爽;杨光;;细菌纤维素/透明质酸皮肤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和评价[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南虹;细菌纤维素凝胶面膜获专利优秀奖[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2 课题承担单位: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生物化学技术在古代丝织品保护中的应用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霞;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及其作为医学材料的应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4年
2 林德慧;基于细菌纤维素的胞壁模拟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赵晓霞;细菌纤维素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4 葛含静;细菌纤维素高产菌株高压诱变选育及其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杨亮;细菌纤维素增强复合材料制备、表征及对蛋白药物承载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6 石帅科;生化合成细菌纤维素及细菌纤维素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7 陈袁曦;材料表面微生物改性及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8 卓奇;人脂肪干细胞在纳米细菌纤维素膜上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9 付丽娜;基于细菌纤维素的皮肤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和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鲁敏;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波;细菌纤维素耐低温生产菌株的选育及其改性的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9年
2 朱明阳;产细菌纤维素菌株选育及细菌纤维素性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3 毋锐琴;高产细菌纤维素菌株的筛选及发酵工艺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刘坤;基于细菌纤维素的有序微纳组装[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吕瑾;细菌纤维素的分散及其在造纸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6 李少慧;细菌纤维素生物合成的调控及其红曲霉菌复合发酵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张雪婷;具有抗菌功能的细菌纤维素/无纺布敷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魏静;细菌纤维素/镧系氧化物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王博;细菌纤维素防硬膜外粘连薄膜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10 蒋国民;细菌纤维素模板法制备纳米环境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50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150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