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动人工颈椎假体的研制及生物力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可动人工颈椎假体的研制及生物力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颈椎 次全切除术 融合 非融合 可动颈椎 生物力学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既能重建颈椎体高度又能保留相应椎间隙运动功能的可动人工颈椎假体并研究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10具新鲜颈椎标本(C_4~T_1)先后作为完整组、融合组(C_4~C_6)和非融合组(假体植入在C_5),在1.5Nm扭矩下进行初步生物力学活动度测试,记录C_(4-5)、C_(5-6)、C_(6-7)、C_(4-7)的运动范围,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与融合组相比,非融合组标本能显著保留C_(4-5)和C_(5-6)的运动范围、降低C_(6-7)的运动范围。与完整组相比,非融合组各椎间隙的运动范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可动人工颈椎在植入颈椎标本后能重建相应颈椎节段的稳定性且能保留相应椎间隙的活动度。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No.20120201130009)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项目计划(No.2011KTCL03-17)~~
【分类号】:R687.3;R318.17
【正文快照】: 前路颈椎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等疾病的常见术式[1]。该术式在经颈前入路充分暴露椎体后,首先将两侧钩椎关节之内部分椎体切除并对相应脊髓节段进行充分减压,其次在脊髓及神经根得到保护的情况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若杰;郑小平;王志强;;骨折治疗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2年04期
2 刘郑生 ,赫荣国;美国生物力学代表团在京学术交流简况[J];解放军医学杂志;1986年03期
3 王健智;从生物力学角度浅谈骨折的整复固定[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7年04期
4 周峰,唐天驷,杨惠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物的生物力学研究和疗效评价[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3年03期
5 赵以u&;;骨科的生物力学基本名词定义(下)[J];中华骨科杂志;2006年05期
6 王健智;王以进;;骨折的中医整复固定与生物力学[J];中医正骨;1990年01期
7 于建农,吴煜,李大伟,陈勤;攻丝应用的调查及其生物力学作用[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年04期
8 陈永华,苏佳灿,张春才,王家林,许硕贵,禹宝庆,纪方,薛召军,吴建国,丁祖泉;天鹅型记忆接骨器三维模型的构建及其生物力学意义[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17期
9 杨晓明;徐宏光;;腰骶融合的生物力学研究新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0年01期
10 许定国;刘述芝;陈源吨;;有限元分析法在人体下肢关节损伤生物力学中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3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彬;;中国骨伤新疗法的临床生物力学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新技术学习班讲义[C];2005年
2 袁金风;张秋霞;张阳;;柔韧性扁平足的损伤机制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进展[A];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3)论文集[C];2013年
3 许光旭;;康复新技术介绍足底矫形的生物力学革命[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会议指南[C];2010年
4 邹培;王骏;;退行性腰椎失稳症发病的生物力学基础及其防治对策[A];第四届中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志彬;;中国骨伤新疗法的临床生物力学研究[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王庆国;王荣;段迎春;;软组织生物力学理论对肩痛症的治疗指导意义浅析[A];全国软组织疼痛微创技术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钱民全;张长江;丁龙;;生物力学在治疗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8 王攀峰;许硕贵;张春才;章云童;付青格;刘欣伟;汤洋;牛云飞;;臼顶不同程度台阶状移位对髋臼负重区生物力学影响[A];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韩德韬;张昌茂;汤发强;刘胜;;脊柱重度畸形生物力学矫正术(附20例报告)[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黄富国;檀臻炜;;肩盂骨性缺损致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的生物力学研究[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美珍;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危险因素的生物力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2 陈强;挥鞭样损伤的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3 曹正霖;人工寰齿关节研制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4 王旭;足三维有限元建模第一跖列与(?)外翻关系的临床与生物力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猛;三种sMCL和POL重建方法的生物力学对比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纪祥;拇指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3 董春海;髋关节生物力学电测实验研究[D];延边大学;2001年
4 姬树青;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注射对肌腱生物力学和病理学方面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5 王哲;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生物力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杨颖;低强度脉冲超声对新生骨成熟过程的生物力学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7 吴疆;微创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生物力学评估与微振康复[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8 潘丕春;γ射线照射与非照射人肌腱生物力学与组织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9 鲍朝辉;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翻修作用的生物力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10 张伟;足踝生物力学研究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33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233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