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双腔生物反应器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体的体外性能
本文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细胞增殖 生物材料 软骨生物材料 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 组织工程 骨 软骨 β-磷酸三钙 出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年1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背景:关节软骨损伤往往并发软骨下骨损伤形成骨软骨复合缺损,其治疗仍为骨科急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组织工程学构建骨软骨复合体为治疗该类疾患提供了新思路。目的:探讨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构建一体化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体的可行性。方法:在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内对复合于β-磷酸三钙支架材料的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时进行成骨和成软骨诱导,并根据施加剪切应力分为动态培养组和静态培养组。利用MTT试验、RT-PCR和扫描电镜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和诱导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MTT试验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良好。成骨和成软骨相关基因RT-PCR检测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良好,动态培养组要优于静态培养组。提示利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进行骨软骨复合体的体外构建是可行的,力学刺激环境下的构建效果要优于静态环境。
[Abstract]:Background: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 often complicates subchondral bone injury to form osteochondral complex defect, and its treatment is still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orthopedic depart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osteochondral complex by tissue engineering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se disease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an integrated tissue engineering osteochondral complex by using a self-designed two-chamber stirred bioreactor. The osteogenesis and cartilage formation of go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combined with 尾 -tricalcium phosphate scaffold were induced in a two-chamber stirred bioreactor.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shear stress, it was divided into dynamic culture group and static culture group. MTT test was used.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vitro were detected by RT-PCR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proliferated well. Osteoblast and chondrogenic related gene RT-PCR analysis showed th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were well induced and differentiated. Dynamic culture group is better than static culture group. It is feasible to construct osteochondral complex in vitro by using self-designed double-chamber stirred bioreactor. The construction effect of mechanical stimulation environmen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static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创伤外科;
【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
【分类号】:R318.08;R687
【正文快照】: 0引言Introduction中国青山羊,无菌条件下行髂骨穿刺,抽取骨髓10 m L,关节软骨损伤往往并发软骨下骨损伤形成骨软骨复合置于含15 000 U肝素和10 m L DMEM离心管中,离心过滤缺损,其治疗仍为骨科急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组织工程学后接种入培养瓶内,加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高糖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程沛;曹安;方春抒;王兴勤;文艳华;李军;;新鲜自体与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15期
2 吕成昱;张海宁;王英振;王昌耀;徐浩;;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及可注射藻酸钙凝胶联合Mosaicplasty技术修复山羊膝关节股骨头大面积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47期
3 谭琪;田清业;刘光军;马振杰;李爱华;;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软骨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5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光辉;段莉;黄江鸿;王泽民;王大平;;关节软骨组织再生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4年05期
2 陈松;符培亮;丛锐军;吴宇黎;;半月板组织工程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3年12期
3 雷晓华;邓智利;宁立娜;曹宇静;段恩奎;;机械力及力学信号转导影响干细胞命运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4年07期
4 孙立春;陈振雨;张维娜;冷向峰;;软骨膜对兔肋软骨自体移植后基质与组织形态学影响[J];齐鲁医学杂志;2013年04期
5 笪虎;程建华;冯大军;顾少华;薛书生;杜云翔;;骨软骨复合支架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年25期
6 梁华伟;;急性骨损伤生物修复材料的选择与表面修饰[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9期
7 龚红;;髌骨急性损伤与人工生物材料修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42期
8 余一品;田征;;关节软骨下骨移植后对软骨影响的研究进展[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9 黎健伟;赵辉;张晓强;王磊;夏立恒;金丹;王钢;余斌;;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提高β-磷酸三钙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年03期
10 周预;刘玉杰;黄靖香;王瑞;藏磊;海涌;;同种和异种脱细胞半月板的制备及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左伟;脂联素对骨关节炎滑膜细胞及软骨干细胞作用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2 笪虎;致密层在骨软骨复合支架修复兔关节骨软骨缺损中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3 杨志高;脂肪干细胞联合TGF-β3负载的PLGA支架修复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吴俊;PHBV改性及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5 翟志臣;Ⅰ型胶原形态对细胞软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潘震;材料表面拓扑形貌的细胞响应以及PLGA组织工程多孔支架的制备与软骨组织修复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7 段平国;PLGA双层支架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宋广明;补肾活血汤结合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体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孙铭泽;滚压载荷生物反应器促进兔软骨细胞—丝素蛋白多孔支架复合体生成功能化关节软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3 孙立春;兔肋软骨膜对肋软骨自体移植后基质形态学与组织学影响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4 刘涛;高龄和青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影响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5 杜静;BMPs信号通路在压力调控BMSCs/PRF双膜复合体成软骨响应中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6 陈龙;可降解功能性聚氨酯关节软骨修复材料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7 曹秋颖;力学改变对HUVEC和MCF-7细胞粘附性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8 李军;组织培养法保存软骨移植移植物体积对软骨细胞存活率及力学性质的影响[D];泰山医学院;2014年
9 耿锐;丝素/β-磷酸三钙三层一体化高仿生支架的相关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陆军,吴苏稼,施鑫;大块骨关节软骨冷冻保存的实验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2年03期
2 张东,卢世璧,赵斌,余征,黄靖香,张文涛;兔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改变生存环境后的转归[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17期
3 康锦;汤守营;张绪斌;王晓军;张全顺;;膝关节内骨软骨骨折块内固定方式及其愈合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宓开鸿,李继承;组织工程在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商庆新,曹谊林,张涤生;生物工程领域的崭新前沿——组织工程[J];前进论坛;2001年03期
3 陈祖亮;上海组织工程研究开发中心正式成立[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1年07期
4 育巍;;组织工程肾首次进行动物试验[J];国外医学情报;2001年03期
5 曹谊林,崔磊,商庆新,刘伟;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展望[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2年04期
6 ;“组织工程”二期课题获国家“973”项目立项[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7 孙伟,李惠武;计算机辅助组织工程的发展和现状[J];医用生物力学;2005年03期
8 樊瑜波;陶祖莱;;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的生物力学[J];医用生物力学;2005年04期
9 孙伟;计算机辅助组织工程:概况、范围和挑战(第一部分)[J];医用生物力学;2005年01期
10 ;化学工业出版社新书[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其清;姚康德;刘玲蓉;;组织工程与组织工程材料[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樊瑜波;;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的生物力学[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曹谊林;崔磊;商庆新;刘伟;;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展望[A];首届全国医疗器械学术与产业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樊瑜波;陶祖莱;;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的生物力学[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5 杨志明;;组织工程发展趋势及展望[A];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迟宝荣;孟祥伟;孙艳;胡春光;姜金兰;;组织工程肝构建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7 曹谊林;;组织工程的发展与主要研究方向[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8 顾晓松;;组织工程神经的研究进展[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朱楚洪;应大君;糜建红;;组织工程生物血管构建[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任杰;;组织工程用支架材料研究进展[A];2005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郑昊;我国首个组织工程产业基地在西安落成[N];陕西日报;2012年
2 记者 王春 特约通讯员 李佳 首席 曹谊林;组织工程:再造完美血肉之躯[N];科技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白晓芸;人类机体再造的曙光组织工程[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王丹;组织与器官重建:让梦想照进现实[N];健康报;2009年
5 记者 沈雪梅;通大参与“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N];南通日报;2009年
6 综合;南通大学开展“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N];江苏科技报;2010年
7 记者 李鹏;是什么击中了曹谊林?[N];北京科技报;2011年
8 记者 林洵 通讯员 王继荣 罗国金;组织工程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启动[N];健康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吴洁;为实现“人体配件工厂”的梦想[N];科技日报;2002年
10 毕东海;组织工程前瞻[N];浙江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玉萍;体外化学物质致敏性检测模型和组织工程皮肤真菌感染模型的构建[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吴英锋;基于内皮祖细胞和脱细胞动脉基质构建组织工程静脉的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06年
3 周慧梅;组织工程医用生物补片重建阴道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4 马英智;利用人表皮干细胞和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复合皮肤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唐秀杰;组织工程构建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杨家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真皮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7 严泉剑;兔组织工程膀胱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8 庄颖;组织工程椎间盘的体外初步构建及其生物学性能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9 聂鑫;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及在组织工程周围神经再生中的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10 梁峰;组织工程肝单元构建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北;组织工程及其我国发展问题对策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2 郝晓艳;组织工程室内脂肪组织存活及生长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史培良;用组织工程的方法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4 张才茂;组织工程真皮动态三维应变培养装置和抗张强度检测装置的研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5 姜明;构建可促进血管化的组织工程真皮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6 孙道冬;构建组织工程尿道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7 谢青松;组织工程脊髓研制和应用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8 张剑;组织工程构建新型腹壁修复材料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9 马健;体外构建一种新型可注射组织工程髓核的初步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李国松;组织工程尿道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42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442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