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内中膜非均匀度对心血管危险分层及冠心病预测的临床价值
发布时间:2018-02-27 02:37
本文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年龄 冠心病 斑块内中膜非均匀度 内中膜厚度 僵硬度 脉搏波传导速度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2013年世界卫生报告指出,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占全球死亡人数的21.8%。2005年我国40岁以上人群死因流行病学研究指出,心、脑血管疾病已居国人死亡原因的第一、二位,死亡率分别为22.5%、21.3%。而2012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估计全国心脑血管病患者2.9亿,每10秒钟死亡1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已成为在全国以至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临床上评估AS的检查方式有许多,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超声血管检查、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ABI)等。DSA虽然被公认为评价血管的金标准,而MRA、CTA、也能较准确的诊断动脉病变的部位及狭窄程度,但其有创、费时、昂贵,限制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ABI是测量胫后或足背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反映的是下肢血管开放情况,易受血流动力学影响,且对于早期AS病变的敏感性不足。超声血管检查具有无创、简便、重复性好、可动态监测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中评估AS及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在超声检查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是经典的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生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CIMT每增加0.16mm,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1.43倍(95%CI:1.16~1.78),脑卒中的危险性就增加1.41倍(95%CI:1.25~1.82)。但CIMT只能表示单点或平均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内中膜非均匀度(Carotidintima-media inhomogeneity,CIMI)可以提供一段管腔的内中膜厚度的分布情况,为CIMT补充内中膜形态学信息。如①区分内中膜均匀性增厚与局灶性病变,而前者是否属于AS早期病程改变尚存在争议;②结合CIMT信息,区分单纯的局灶性病变或广泛病变的基础上严重的局灶性病变。组织学研究也表明,粗糙的内膜表面是AS病灶的典型特征。但由于技术限制,关于定量化检测CIMI的研究较少见,自动测量内中膜非均匀度与心血管危险分层和冠心病的关系还未完全证实。本研究应用内中膜测量软件,自动计算CIMI,旨在探讨CIMI对心血管危险分层和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超声评价不同年龄组正常成人的颈动脉内中膜非均匀度 本部分以健康志愿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45岁,36例)、中年组(46-64岁,26例)及老年组(65岁,20例)。利用内中膜测量软件自动测量CIMI、CIMT;血管回声追踪技术(Echo-tracking, ET)技术测量颈动脉僵硬度(β)、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检验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CIMI的一致性并比较三组间颈动脉结构及功能的改变。结果①三组间性别、吸烟史、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甘油三脂(Triglycerides,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吸烟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青年组比较,中年组及老年组斑块发生率、CIMT、β、PWV及老年组Ln (CIMI)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年组Ln (CIMI)有增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年组比较,老年组斑块发生率及CIMT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n (CIMI)、β、PWV有增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年龄与Ln (CIMI)、β、PWV、CIMT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2、0.429、0.443、0.585(P0.01);斑块与Ln (CIMI)、CIMT、PWV、β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6、0.573、0.354、0.329(P0.01);吸烟与CIMT、Ln (CIM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58、0.354(P0.01);Ln (CIMI)与CIMT、PWV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90、0.222(P0.05)。④利用自主研发内中膜测量软件测量颈动脉CIMI的观察者内与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0616~0.0447) mm,(-0.0247~0.0517) mm。 第二部分颈动脉内中膜非均匀度在心血管危险分层中的价值 本部分以211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Framingham评分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按CIMI值分为高CIMI组和低CIMI组。利用内中膜测量软件自动测量CIMI、CIMT; ET技术测量β、PWV。匕较不同危险分层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并分析CIMI的影响因素。结果①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比较,男性比例、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年龄、SBP、DBP、FPG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与高危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CIMI、CIMT、β、PWV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危组比较,高危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CIMI、CIMT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β、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根据IMI值分为高CIMI组(0.0691mm)及低CIMI组(0.0691mm)。高CIMI组的年龄、斑块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吸烟史明显高于低CIMI组(P0.01),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数目多于低CIMI组(P0.05)。④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CIMI与年龄、斑块发生、心血管事件发生、高血压发生、吸烟、高血脂发生、FPG呈不同程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3、0.428、0.417、0.321、0.267、0.207、0.140,(P0.05)。CIMI与CIMT呈高度正相关(r=0.728,P0.01),与β、PWV呈弱相关(r=0.304、0.330,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血管事件发生、高血脂、吸烟是CIMI的独立影响因素。 第三部分颈动脉内中膜非均匀度对冠心病预测的临床价值 本部分以4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年龄、性别、血糖、血压、血脂均匹配的对照组41例,应用内中膜测量软件测量CIMI、CIMT;应用ET技术测量β和PWV,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分析各指标预测冠心病的价值。结果①冠心病组斑块发生率、CIMI、CIMT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β、PWV较对照组有增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将CIMI与CIMT联合,生成指标Pre1;另将CIMI、CIMT、β及PWV联合,生成指标Pre2。做ROC曲线,Pre2、CIMI、Pre1、CIMT、PWV、β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3、0.763、0.752、0.691、0.623、0.591。其中Pre2、CIMI、Pre1、CIMT与0.5有显著性差异(P0.01),PWV、β与0.5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CIMI以0.0721mm为截断值时,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8.8%,特异性为68.3%;当CIMT以0.7081mm为截断值时,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63.6%,特异性为61%。 结论 1.用CIMI来反映内中膜形态的改变是可行的,且较CIMT受年龄影响小,是反映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理想新指标。 2.年龄、心血管事件发生、高血脂、吸烟是CIMI的独立影响因素。 3. CIMI可以作为冠心病的新的预测因子,且在预测冠心病的价值上优于CIMT。 4.在20~87岁健康人群中,随着年龄增长,内中膜均匀性增厚;大于64岁时颈动脉斑块发病率升高,内中膜非均匀性增厚,颈动脉弹性降低。 5.在传统危险因素作用下,低危-中危期血管壁呈非均匀增厚,僵硬度增高,而中危-高危期动脉管壁进一步非均匀性增厚,管壁弹性无进一步降低。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41.4;R4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俊山;姜建东;;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2 白耀华;新的肥胖诊断标准[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2年04期
3 徐也鲁;动脉粥样硬化——一种慢性炎症过程[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1年02期
4 丁建平,华扬,王拥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及价值[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年01期
5 李贺;李玉明;周欣;;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变化及对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05期
6 马长生;乔岩;;解读2007年ESH/ESC高血压指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蕾;超声评价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左室构型及功能改变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谭莉;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超声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40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540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