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组织工程骨膜及脱蛋白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早期观察

发布时间:2018-03-04 03:12

  本文选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切入点:猪小肠粘膜下层 出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比较组织工程骨膜及脱蛋白骨对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早期修复效果,研究组织工程骨膜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增殖,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猪小肠黏膜下层表面,构建组织工程骨膜。3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各8只,手术制备单侧桡骨干30 mm骨膜-骨缺损模型,A组缺损区植入组织工程骨膜骨修复,B、C组则分别以猪小肠黏膜下层和脱蛋白骨作为对比。术后4周,行X线检查并杀取标本予以组织学染色及评分。[结果]经放射学和组织学观察,在A组中缺损区可见大量新骨形成并桥连两缺损端;而在B组和C组中无明显新骨产生。[结论]使用组织工程骨膜修复同种异体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是可行的,且明显优于脱蛋白骨。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tissue engineering periosteum and deproteinized bone on the early repair of rabbit radial bone defect, and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tissue engineering periosteum transplantation in repairing large segment bone defect. [methods] Rabbi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isolated to induce proliferation in vitro. A tissue engineered periosteum was constructed in 24 New Zealand rabbits (3 months old), whi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8 rabbits in each group). In group A, the defect area was implanted into tissue engineered periosteum bone in group A, and the submucosa and deproteinized bone of pig small intestine were used as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4 weeks after operation, and 4 weeks after operation, the defect area of group A was implanted into tissue engineered periosteum bone repair site. The specimens were examined by X-ray and the specimens were stained with histological staining and score. [results] after radiologic and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a large number of new bone form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defect area of group A and two defects were bridged. But no new bone was found in group B and group C. [conclusion] it is feasible to use tissue engineered periosteum to repair the defect of allogeneic rabbit radius, and it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deproteinized bone.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甘肃省骨与关节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973064)
【分类号】:R318.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标;李明;;骨组织工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6年24期

2 张丽丽;王稚英;;骨膜提取物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类成骨细胞[J];解剖科学进展;2011年01期

3 焦春娜;张晓敏;赵少贞;;间充质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透析与人工器官;2008年04期

4 陈欣;张春林;;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24期

5 周红星,杨柳,陈光兴,顾祖超,李起鸿;完全脱蛋白骨复合rhBMP2构建人工骨及其体内异位成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年07期

6 瞿向阳,蒋电明;脱蛋白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年08期

7 夏亚一;冯万文;孙正义;吴萌;王翠芳;党跃修;钱军;郝俊龙;;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复合同种异体完全脱蛋白骨修复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年16期

8 闵少雄;李森;刘成龙;朱立新;曹延林;靳安民;;恒河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成骨细胞的实验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年03期

9 赵琳;史志勇;周晟;贾有福;刘佳;王军胜;;组织工程骨膜异体体内成骨修复兔骨缺损的初步观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年02期

10 庾佳佳;汪新柱;赵琳;孙瑞;闫雪萍;张苍宇;任广铁;拓振合;;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成骨诱导[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小菊;王嫣;王兰;左国伟;寇小琴;谭启华;周兰;冯涛;;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2009年10期

2 张纯清;关华;张莽;;成人骨松质金属微量元素的检测与比较分析[J];重庆医学;2010年01期

3 谭丽思;林晓萍;刘尧;魏巍;;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犬牙槽骨缺损的组织学观察[J];解剖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4 陈长青;尹小锋;练克俭;黄立羡;张善涛;李强;;成骨细胞复合异种脱蛋白骨进行腰椎后外侧融合[J];脊柱外科杂志;2011年01期

5 汪年松;姜珍珍;;干细胞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年03期

6 张丽丽;孙玉敏;孙汝智;刘冬梅;郭巍;陈树君;;三碘甲腺原氨酸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S1期

7 王军胜;陈兴礼;王栓科;胡小吾;;小肠黏膜下层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24期

8 蒋恺;秦涛;麻文谦;顾红星;朱玮;王逸群;窦帮;李军;;不同比例软骨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对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影响[J];实用骨科杂志;2013年05期

9 尹玉霞;施燕平;侯丽;盖潇潇;李海心;;某生物骨对小鼠体液免疫影响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3年03期

10 邱慧;李敏;;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的分化及其在血管组织工程中的应用[J];生命科学研究;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步强;余方圆;;组织工程骨软骨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5)——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成人教育委员会三届五次理事大会暨医药教育创新研究和慢病防治学术研讨会[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悦;胎鼠胰腺干细胞体内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罗晓;不同来源细胞外基质外科补片的生物学性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张嵬;hUC-MSC_S/hHGF基因修饰的hUC-MSC_S移植在心肌损伤修复中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4 李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体内示踪及其促进肝损伤修复的对比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5 姜丽丽;脐带与脂肪来源干细胞生长特性及其心肌分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育接;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骨缺损愈合影响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曾昭勋;hTGF-β1、hBMP-2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3 朱淑倩;自体骨膜在GBR技术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4 王炜;带蒂筋膜瓣包裹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5 邓平平;骨组织工程支架内微流体及其变形的数值仿真分析[D];燕山大学;2011年

6 李梦君;基于MAM自由成形的nHA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燕青;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体内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鲁茂森;真皮多能干细胞复合丝素蛋白—聚乳酸支架修复兔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史永安;扩髓对兔长骨髓腔内成骨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D];泰山医学院;2009年

10 王亭亭;三维多孔炭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成骨细胞相关功能基因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君;付小兵;李存保;;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J];创伤外科杂志;2006年05期

2 何旭;郭新;崔丽;王心蕊;牛云;李玉林;;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形态学特点[J];电子显微学报;2006年01期

3 丁真奇,翟文亮,练克俭,康两奇,郭延杰,郭林新;自体骨/复合牛脱蛋白骨混合移植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年04期

4 王金成,李志洲,陈伟,高中礼,段德生;骨库骨的生物力学特性比较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年01期

5 李彦林,杨志明,韩睿,李世和,曾才铭;复合型完全脱蛋白骨复合成骨细胞体内成骨的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年06期

6 王建,杨志明,周跃;离心管内组织工程软骨培养的初步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年02期

7 王戎,曹颖光,王华均,吴慧华;TGF-β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BMSCs中的表达[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5年02期

8 杨浩,李彦林,韩睿,李林芝,李世和,曾才铭,赵晓霞;异种骨衍生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陈文斌,章庆国,宋萍;生物衍生骨与成骨细胞联合培养体内异位成骨实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2期

10 李彦林,杨志明,解慧琪,秦廷武,黄富国;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制备及理化特性[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建军;杨述华;孙立;唐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失巢凋亡过程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作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年11期

2 韩京;冉新泽;艾国平;粟永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年12期

3 江汕;江千里;裴国献;赵培冉;易正山;;骨性材料复合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08期

4 朱淑霞;宋治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心肌组织工程[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张燕,刘杰,王德文,崔雪梅,谷庆阳,董波,赵梅兰;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表面标志的检测[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2年06期

6 赵红斌;张西正;李瑞欣;解宏伟;陈旭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鸡蛋膜为支架材料上复合培养的实验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6年04期

7 井燕;李良;李毅;陈孟诗;吴文超;陈槐卿;刘小菁;;力学应变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年03期

8 刘斌钰;樊功为;李宁毅;金晓明;袁荣涛;陈立强;;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富血小板血浆煅烧骨在大鼠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29期

9 谭小波;白波;钱东阳;;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分化性状的影响[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年01期

10 张文元;杨亚冬;房国坚;;壳聚糖-丝素复合支架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容性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郑有华;张志光;蒋柳宏;叶明福;苏凯;;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珊瑚骨表面的生长状况[A];第七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2 毛艳;张西正;李瑞欣;郭勇;陈旭义;;压应变作用下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吴江;陈槐卿;李良;尹光福;K-L P.SUNG;;钛颗粒负荷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机理[A];中国复合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唐艳娟;陈槐卿;吴巧凤;肖彬;周大利;;新型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多孔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研究[A];中国复合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江;陈槐卿;K-LP.SUNG;;钛颗粒负荷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机理[A];全国首届青年复合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吴洁;为实现“人体配件工厂”的梦想[N];科技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可新;黑色素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2 赵子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与软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王光辉;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三维定向诱导和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初步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张莉萍;皮肤组织工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可行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梁峰;组织工程肝单元构建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6 王樝;旋转生物反应器内微载体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组织工程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7 刘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异种骨在兔体内的再血管化和成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王涛;纳米双相磷酸钙瓷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彭浩;兔BMSCs和纳米仿生支架构建功能性管状组织工程骨[D];中南大学;2009年

10 陈润良;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工程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FGF复合降解膜修复皮肤缺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高刚;不同浓度TGF-β_1对人BMSCs/海藻酸钠复合物体外软骨形成能力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3 章永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自体皮下移植的成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4 姜海英;氟处理AZ31B生物可降解镁合金的生物相容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5 刘剑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自体肌肉内移植成骨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6 王浩;兔膝关节腔内同种异体脱钙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织工程软骨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7 李娜;组织工程中应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8 刘伟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PLGA支架修复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5年

9 王海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可吸收明胶海绵体外复合生长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段巧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生物材料及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63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563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d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