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数字断层融合辐射剂量优化
本文选题:骨盆 切入点:放射摄影术 出处:《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骨盆数字断层融合(DTS)成像的最佳剂量比,以实现骨盆DTS的低剂量检查。资料与方法对18具骨盆标本进行3组骨盆DTS扫描和1组髋关节CT扫描,其中3组骨盆DTS扫描的剂量比参数值分别为6、7、10,比较4组所得图像质量评分和有效剂量。结果 4组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32.06,P0.001),4组髋关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2.34,P0.001)。4组间检查剂量依次为:6DTS剂量比组7DTS剂量比组10DTS剂量比组CT组;DTS剂量比设置为6时所得图像质量低于其他3组,而DTS剂量比设置为7、10时的图像质量与CT无差别。剂量比设置为7时的DTS图像质量高而检查剂量小。结论剂量比影响骨盆DTS的检查剂量和图像质量,骨盆DTS检查的最佳剂量比为7,在此剂量比设置下,可以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骨盆DTS的低剂量检查。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optimal dose ratio of pelvic digital tomography fusion imaging (DTS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low dose examination of pelvic DTS. Materials and methods 18 pelvic specimens were scanned by DTS in 3 groups and CT scan on hip joint in 1 group. The dose-ratio parameters of pelvic DTS scan in three groups were 6 / 7 / 10, respectively. The image quality score and effective dose of 4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of effective dose in 4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diagnostic dose was: 1: 6DTS dose ratio group 7DTS dose ratio group 10DTS dose ratio group CT group DTS dose ratio set at 6:00 the image quality of the other three group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hree groups. When the dose ratio of DTS is set to 7, the image quality of 10:00 is not different from that of CT. The image quality of DTS with dose ratio of 7:00 is high and the examination dose is low. Conclusion the dose ratio affects the examination dose and image quality of pelvic DTS. The optimal dose ratio of pelvic DTS examination is 7. The low dose examination of pelvic DTS can be realized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diagnostic quality under the setting of the dose ratio.
【作者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R3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锦元;黄穗;刘帆;杨绍伟;;低剂量技术在儿童埋伏牙口腔全景摄影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年03期
2 吴慧钊;张泽坤;吴文娟;;无线平板探测器在四肢小关节X线摄影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葛哠俊;吴昊;滑炎卿;王鸣鹏;毛定飚;唐平;胡非;张国桢;;超低剂量CT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可行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年06期
2 苏炎城,郭代珠,周湘涛,黄莉琪;组织均衡技术在DR胸部影像中的应用优势[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年08期
3 李金霞;杨旭;赵宏波;;DR不同类型平板探测器性能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1年08期
4 余红梅;罗艳虹;萨建;艾永梅;;组内相关系数及其软件实现[J];中国卫生统计;2011年05期
5 朱立祥,潘永泉,赵政文;DR技术与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年S1期
6 张晶;张晓晶;吴南洲;;数字X线摄影中曝光指数对曝光量定量化指导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峰!210009南京,郑凯尔!210009南京,刘万花!210009南京,居胜红!210009南京,徐秋贞!210009南京;CT仿真内窥镜成像质量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年11期
2 汪家旺!210029,罗立民,舒华忠,王德杭!210029,高见,葛云,翁学军;CT、MR图像融合技术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年08期
3 刘小兵;螺旋CT仿真血管内窥镜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3年04期
4 潘振宇!100020北京,张镭!100020北京,顾华!100020北京,王亚杰!100020北京,翟仁友!100020北京,丁毅!100020北京,梁颖!100020北京;CT仿真内窥镜技术的模型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年08期
5 滕勇,王臻,刘非,李涤尘,宦怡;生物工程活性骨的三维建模[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22期
6 杨秀军!200080,何之彦!200080,陶勇浩!200080,缪竞陶!200080,陈元炯!200080,胡远胜!200080,王麟川!200080;CT和MR仿真结肠镜技术对比的实验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年11期
7 陈兆秋;李万湖;刘立恒;朱健;梁文娟;;CT/MRI图像融合体外控制点模体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年05期
8 滕勇;王臻;李迪尘;宦怡;胡蕴玉;张峰;;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假体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的基础:股骨髁三维建模(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29期
9 段少银,康江河,黄锡恩,许美心,赵峰;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年05期
10 陈文辉;胡军武;肖明;黄文华;夏黎明;;影响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质量因素的临床分析[J];放射学实践;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都承斐;丁祖泉;吴愧;杨国标;;骨盆三维有限元建模与分析[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苏佳灿;张春才;禹宝庆;许硕贵;王家林;纪方;;冲击载荷作用下骨盆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其生物力学意义[A];2008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刘欣伟;许硕贵;张春才;王攀峰;牛云飞;;基于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的骨盆三维光弹生物力学实验用模型的建立[A];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柳澄;;多层螺旋CT应用中3个混乱概念的澄清[A];庆祝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学术论文专刊[C];2005年
5 侯键;罗建;;模拟中医踩跷的腰椎CT三维图像及力学效应机制研究[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6 郑琦;毕大卫;石仕元;费骏;魏威;祖罡;汪翼凡;王以进;;骶髂关节解剖型棒—板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A];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7 刘欣伟;许硕贵;张春才;王攀峰;牛云飞;;基于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的骨盆三维光弹生物力学实验用模型的建立[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8 牛云飞;张敏;王家林;张春才;许硕贵;张鹏;;骨盆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对犬骨盆弓状线部骨折力学性能的影响[A];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9 苏佳灿;张春才;禹宝庆;许硕贵;王家林;纪方;;骨盆及髋臼三维有限元模型单元选择及构建[A];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管华鹏;刘欣伟;张春才;王攀峰;苏佳灿;付青格;;髋臼三柱三维有限元分析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刘碧玛;激光快速成型量身定作仿生骨盆 全国首例仿生半骨盆置换获成功[N];科技日报;2000年
2 记者 张可喜;用骨髓细胞体外生骨骼[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3 沿鸣;体外再生骨骼成功并应用[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佳灿;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记忆生物力学研究——骨盆、髋臼三维模型仿真、力学模拟与有限元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劲;骨盆及髋臼骨折的螺旋CT三维重建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2 司卫兵;骨盆骨折π棒双重固定效应的生物力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3 于海龙;椎弓根螺钉置入模拟系统及初步临床应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4 刘连生;颌面部疾患的CT和MRI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施蒋巍;64层螺旋CT与多次屏气电影法MRI对左心室功能评价的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杨南粤;面向分娩仿真的虚拟器官表现方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7 李彤;耻骨联合分离四种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8 董春海;髋关节生物力学电测实验研究[D];延边大学;2001年
9 刘华;高跟鞋对成年女性行走时躯干、下肢运动协调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85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585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