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蓝纳米材料的医学诊治应用研究
本文选题:普鲁士蓝 切入点:纳米材料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生物医学诊断和治疗对人类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科交叉已成为一大趋势,其中纳米材料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尤为瞩目。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生物医学优势有望解决传统医学方法的生物医学问题,引领现代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新变革。研究传统纳米材料的生物医学新功能以及开发具有生物医学用途的新型纳米材料正掀起新一轮的研究热潮。然而当前多数纳米材料的研究仅限于体外试验,其在人体内的生物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且很多材料制备复杂、价格昂贵,严重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普鲁士蓝是一种古老的染料,其制备简单、价格便宜。最为重要的是普鲁士蓝是一种临床用药,是医院的常规储备药物。普鲁士蓝长期的临床用药验证了其在人体内可靠的生物安全性和代谢途径。正是由于这些优势,基于普鲁士蓝的纳米材料一旦可被深入应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将有潜力解决其它多数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且价格昂贵的医学难题,其研究和应用价值巨大。 以开拓普鲁士蓝纳米材料的生物医学新功能为目标,本课题研究了基于普鲁士蓝纳米材料的医学诊断和治疗。在医学诊断方面,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较为前沿的诊断方法,和传统方法相比,生物传感器具备现场即时诊断的优势。课题选取血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作为医学诊断的经典研究模型,结合普鲁士蓝沉积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SiO2溶胶-凝胶的协同生物传感优势,构建了一种基于普鲁士蓝-碳纳米管-壳聚糖-SiO2溶胶-凝胶生物敏感膜的新型血糖生物传感器模型。研究表明,该生物敏感膜既能牢固固定酶又兼具优良的电化学性质。基于敏感膜中普鲁士蓝对酶反应所产生H2O2的高效催化作用,该生物传感器对葡萄糖具有很好的响应,灵敏度为15.2μA/(cm2·mmol/L),检测限为7.5×10-6mol/L。对照实验表明,该生物传感器的稳定性、灵敏度和选择性等检测性能优良。为进一步提高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性能,课题以普鲁士蓝沉积碳纳米管为酶的组装骨架,采用静电自组装并结合同位光交联反应,构建了一种基于在普鲁士蓝沉积碳纳米管骨架上静电自组装结合同位光交联固定酶的新型血糖生物传感器模型。由于普鲁士蓝沉积碳纳米管骨架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和酶固定效率,该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大大提高至77.9μA/(cm2·mmol/L),显著高于对照传感器和文献报道,同时稳定性也显著提高。该生物传感器用于实际血清样本中血糖水平的检测结果和医院常规化验结果对应良好,实际应用性能可靠。上述血糖生物传感器模型为其它医学诊断用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搭建了一个平台。 在医学治疗方面,癌症的治疗已成为当前重大的医学挑战之一,课题进一步研究了普鲁士蓝纳米材料的癌症治疗。光热治疗是一种低损高效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要依赖于光热剂的应用。本课题首次将普鲁士蓝纳米材料开拓为新一代安全高效的近红外光热剂,用于癌症的光热治疗。实验制备了粒径在40nm左右的立方体状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其分散性和稳定性较好。该纳米粒子在700~900nm间的近红外光区的摩尔消光系数为109/(cm·mol/L),且可将其吸收的近红外光转化为热量。通过和传统金纳米棒的比较,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的光热转换效率较高、且光热稳定性强。体外细胞毒效应实验表明,浓度仅为16ppm的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即可通过其近红外光热效应杀死90%的人宫颈癌细胞,因此可作为更加安全高效的新一代癌症光热切除剂,,并有望替代传统光热剂。为进一步实现基于普鲁士蓝纳米材料的靶向诊疗一体化,课题以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为核,在其表面生长一层5nm左右的普鲁士蓝纳米壳。由于其独特的核壳结构,该核壳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近红外光热效应,同时具有较强的磁靶向性能。体外细胞实验表明,该纳米粒子可通过其磁靶向作用显著增强人宫颈癌细胞的光热切除效果。同时该纳米粒子还具有很好的核磁共振T2加权成像效果,其横向弛豫值为58.9/(s·mmol/L)。因此该核壳纳米粒子是一种集核磁共振成像和磁靶向光热治疗于一体的多功能磁靶向纳米诊疗剂,具备了靶向诊疗一体化在癌症治疗中的突出优越性。 由于普鲁士蓝的生物安全性可靠,且制备简单、价格便宜。本课题研究的基于普鲁士蓝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模型、光热剂和磁靶向纳米诊疗剂有潜力在疾病的现场即时诊断和癌症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解决其它多数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且价格昂贵、制备复杂的生物医学难题,其研究和应用前景巨大。普鲁士蓝纳米材料将为医学诊断和治疗开辟了一类更加安全高效的材料,从而推动基于纳米材料的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发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18.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芳;金仲品;;纳米材料与检验医学[J];检验医学;2007年04期
2 朱毅敏;;纳米材料在药物载体构建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25期
3 张静姝;乔珊珊;;纳米材料风险评价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7年04期
4 骆蓉芳;倪士峰;刘惠;吴一飞;仝瑛;赵桂仿;;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10年01期
5 李淼;金义光;;纳米材料毒性的体外评价[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0年01期
6 王英玲;李刚;邵军;李明智;张琪;;氧化物纳米材料的特性和应用[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王英玲;李刚;邵军;李明智;张琪;;氧化物纳米材料的特性和应用[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8 李素珍;;能提高医学试剂对肿瘤辨别能力的纳米有机金属结构[J];稀土信息;2006年08期
9 许海燕,孔桦,杨子彬;纳米材料及其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8年05期
10 任琳;曹田;;纳米羟基磷灰石合成方法研究新进展[J];现代技术陶瓷;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俊杰;;纳米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2 马玉宝;任宪福;;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3 尤娜;刘海林;李美亚;熊锐;;热分解法制备MnFe_2O_4纳米材料及其超顺磁性[A];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胡建强;冯秀梅;张艳萍;;金属/金属同质结或异质结纳米材料的液相合成与SERS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段雪;;纳米材料在化工中的应用及二维纳米材料的结构优势和应用前景[A];PPTS2005塑料加工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张立德;;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与表征[A];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委会2011年年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超微颗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宁;李晨;;单步水热法合成空心Fe_3O_4磁球纳米材料的探讨[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车顺爱;;纳米材料在pH响应性药物释放中的应用(特邀报告)(英文)[A];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10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爱武 傅志红;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N];中国包装报;2004年
2 袁封;纳米材料是涂料的好帮手[N];中国化工报;2004年
3 杭州科瀚盟公司 黄海;正确认识纳米材料在纺织上的应用[N];中国纺织报;2008年
4 记者 方彬楠 通讯员 周麦玲;纳米材料绿色打印技术产业化基地落户怀柔[N];北京商报;2010年
5 记者 冯永锋;我纳米材料领域获重要突破[N];光明日报;2000年
6 刘菊花;首批纳米材料国家标准 于4月1日起正式实施[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7 罗刚;神奇的纳米材料安全吗[N];健康报;2005年
8 仲科;科技部部署纳米材料研究项目[N];中国化工报;2008年
9 刘英楠;新方法捕获纳米材料详细信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10 记者 王大军;纳米材料有助微观诊断[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明义;硅基多孔纳米材料的功能化及其药物传输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丽英;纳米材料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3 曲云鹤;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和仪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付光磊;普鲁士蓝纳米材料的医学诊治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赵斌;特殊形貌TiO_2/钛酸盐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生成机理[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何开华;低维氮化硼纳米材料中杂质和电场行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7 张弘楠;一维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构筑及其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苏勇;一维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气相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9 程金生;功能化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宋运涛;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液相合成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晶晶;部分超顺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基于MRI的生物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梁传辉;Rb~+掺杂Co-Fe类普鲁士蓝纳米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宋虎;三羰基锝标记富勒醇的制备及其生物体内行为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4 朱琳;功能材料的制备与组装[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辉;以二氧化硅为壳层材料的核壳纳米材料的合成,组装以及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婧;硒化镉(CdSe)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周晓明;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陈晶晶;不同纳米材料对PCR优化作用的研究及机制探讨[D];东华大学;2011年
9 李康;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在快速检测大肠杆菌中的应用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杜翠玲;两亲分子辅助下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45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64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