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修饰聚醚醚酮表面及其成骨细胞相容性
本文选题:聚醚醚酮 切入点:表面改性 出处:《工程塑料应用》2017年06期
【摘要】:首先采用硼氢化钠将聚醚醚酮(PEEK)表面的羰基还原为羟基,获得羟基化预处理的PEEK,再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其进行反应,将氨基(—NH2)引入至PEEK表面以改善其细胞相容性。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力学性能测试对表面化学处理的PEEK进行表征,同时,用MC3T3 E1成骨细胞评价表面氨基修饰的PEEK的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硼氢化钠成功地将PEEK表面的羰基还原为羟基,—NH2成功地引入至PEEK表面;表面化学处理前后PEEK的拉伸及弯曲强度未发生明显变化;和未修饰的PEEK表面相比,—NH2修饰的PEEK表面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粘附、铺展及增殖。
[Abstract]:First, the carbonyl group of polyether ether ketone (PEEK) surface was reduced to hydroxyl group by sodium borohydride, and then the hydroxylation pretreatment was carried out with 3-aminopropyl triethoxy silan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ytocompatibility of PEEK, the surface chemically treated PEEK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MC3T3 / E1 osteoblast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ytocompatibility of PEEK modified with amino groups on the surfa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dium borohydride successfully reduced the carbonyl group of PEEK surface to hydroxyl carbon-NH _ 2 and successfully introduced it to the surface of PEEK. The tensile and flexural strength of PEEK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before and after surface chemical treatment, and the surface of PEEK modified with PEEK 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adhesion, spread and proliferation of osteoblasts compared with the surface of unmodified PEEK.
【作者单位】: 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基金】:川北医学院博士基金项目(CBY16-QD-02);川北医学院科研发展计划项目(CBY16-A-ZD02)
【分类号】:R318.08;TQ3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杉,周洁;聚醚醚酮树脂应用现状[J];化工科技市场;2004年08期
2 龚云表,石安富;聚醚醚酮的性能、成型加工及其应用[J];塑料科技;1985年04期
3 顾有伟;;聚醚醚酮——一种新型耐热绝缘材料[J];绝缘材料通讯;1986年06期
4 陈天禄;袁雅桂;徐纪平;;一种含酞侧基的聚醚醚酮与有机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J];应用化学;1988年02期
5 张群;宁潜艳;倪卓;;聚醚醚酮热氧化裂解反应动力学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1年03期
6 曹俊奎,黄智华,吴忠文;苯氧离子端基副反应对聚醚醚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2年02期
7 牛利,郭纯孝,黄东律,蒋大振,王彩霞,张万金;聚醚醚酮微结构及反应特性的量子化学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年08期
8 邱兆斌,莫志深,于英宁,张宏放;聚醚醚酮醚酮的合成与表征[J];应用化学;1998年06期
9 郝章来,吴丽君;聚醚醚酮的生产应用及发展前景[J];化工新型材料;2004年04期
10 徐敏;;聚醚醚酮的应用及发展[J];江西化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齐华;薛群基;沈维长;刘维民;;两种不同碳化硅填充聚醚醚酮的摩擦学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2 王贵宾;周政;牟建新;张淑玲;姜振华;;不同抗氧剂对聚醚醚酮熔融稳定性的影响[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2年
3 李文雷;林宇津;王贵宾;张淑玲;;高强度无定型聚醚醚酮薄膜的制备[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高性能树脂[C];2013年
4 张鹏;刘新才;周宏伟;陈春海;;含硝基侧基的功能性聚醚醚酮的制备及表征[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5 谢光有;隋国鑫;杨锐;;混杂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6 焦素娟;周华;杨华勇;龚国芳;陈建敏;周惠娣;;改性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在水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2年
7 李文雷;周政;王贵宾;张淑玲;;多次挤出对聚醚醚酮性能的影响[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祝世洋;;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商赢双;王永鹏;张海博;刘梦竹;任淑;姜振华;;硼酸铝晶须/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高性能树脂[C];2013年
10 王全兵;刘爱学;邓凯桓;;钼碳磷酸盐制备聚醚醚酮耐磨复合材料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谯小梅 李淑芳;共聚醚醚酮示范装置流程贯通[N];中国化工报;2012年
2 李晓岩;聚醚醚酮树脂应用领域广[N];中国化工报;2002年
3 庞利萍;威格斯聚醚醚酮用于牙科咬合棒[N];中国化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新才;可控交联聚醚醚酮的分子设计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周政;聚醚醚酮树脂稳定性的提高及相关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娜;磷酸掺杂交联型季铵化聚醚醚酮膜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王永鹏;含硼聚芳醚酮的制备、性能及其在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改性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袁朝圣;大块非晶Nd基合金及聚醚醚酮的快速增压制备与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闫鹏涛;聚醚醚酮口腔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李野;支化磺化聚醚醚酮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晓鹏;含芴聚醚醚酮的合成与表征[D];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
2 王宇遥;碳纤维/纳米二氧化钛/聚醚醚酮耐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刘思迪;聚醚醚酮表面生物改性及各向异性细胞黏附微结构的构筑和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谭捷;聚醚醚酮/硅藻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于洪阳;磺化超支化聚芳醚酮改性碳酸钙晶须/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杜晓燕;磷酸化聚醚醚酮/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7 郭晓红;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阻燃特性及改性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8 张丽;有机硅树脂增韧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川;连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杜巍峰;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92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692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