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间三模态神经肌肉活动范式下的脑—肌电信号处理与相干性分析
本文选题:神经肌肉活动 切入点:正中神经 出处:《天津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人体的神经肌肉活动伴随着相应电生理信号的释放。近年来,运用脑电与肌电信号的协同分析考察神经肌肉活动状态成为运动医学、康复工程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典型的神经肌肉活动范式包括自主动作模态、刺激动作模态以及想象动作模态等,这些动作因脑肌控制机理的不同,其诱发出的脑电与肌电信号也存在着模式上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多动作模态下脑电与肌电信号的内在联系规律,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运动与大脑间的关系。 本文以屈指这一神经肌肉活动范式为例,设计了自主、正中神经刺激和想象三种动作模态,并根据动作的时间间隔设定长间(相邻动作时间间隔10s)和短间(相邻动作时间间隔2s)两类实验方案,同步采集C3/C4导联处的头皮脑电和指浅屈肌处的表面肌电信号,经两点波峰阈值检测等预处理后,使用基于Morlet小波的时频分析方法初步研究了各模态肌电与脑电的独立变化规律。研究中利用偏定向相干算法、改进互相关系数极值点及时频特征分析对脑-肌电信号在不同动作模态和不同时间间隔下的相干性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文中研究结果表明:自主动作模态下,对侧脑电对肌电信号存在明显的支配作用,并与同侧脑电存在信息交互的现象;刺激动作模态下,肌电则成为同侧和对侧脑电的共同信源,且对对侧脑电的影响高于同侧;想象动作模态下,脑电和肌电信号无明显的因果性,但同侧与对侧脑电存在信息交互。同样的动作模态下,短间的偏定向相干要显著高于长间,而在同样的时间间隔下,刺激动作的因果性要显著高于自主动作,而想象动作为最低。短间和长间两大类动作中均会发生β段脑-肌电相干性极值点集中的现象,且短间相干性极值点数显著高于长间。时频特征分析结果也表明短间和长间存在一定差异,初步揭示了时间间隔对相干性的影响。 本文通过不同时间间隔和不同动作模态下的脑肌电信号的联合分析,发现短间和刺激模态下的脑肌电存在高因果性,可能与短间动作下脑电信息产生交叠、刺激模态下大脑神经元更活跃且对肢体动作有较强的支配性有关。研究成果有助于更深刻的认识人体神经肌肉系统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未来有望为临床康复治疗方案制定等提供参考和帮助。
[Abstract]:The neuromuscular activity of the human body is accompanied by the release of corresponding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ls.In recent years, the cooperative analysis of EEG and EMG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sports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and so on.Typical neuromuscular activity paradigms include autonomous action modes, stimulative action modes and imaginary action modes, and so on.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control mechanisms of the brain muscles, the evoked EEG and EMG signals also have different modes.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and electromyography (EMG) in multiple motion mod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ion and brain can be further understood.Taking flex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signs three modes of action: autonomous, median nerve stimulation and imagination.According to the time interval of the action, two kinds of experimental schemes were set: long (10 s) and short (2 s). The scalp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and the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EMG) of the flexor digitorum were simultaneously collected in the lead of C3/C4.After pre-processing of two-point peak threshold detection, the independent changes of EMG and EEG in different modes were studied using time-frequency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Morlet wavelet.In this paper, the coherence of EEG signals under different action modes and time intervals is compar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biased directional coherence algorithm and improved correlation number extremum point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alateral EEG dominates the EMG signal and interacts with the ipsilateral EEG in the autonomic action mode, while the contralateral EEG interacts with the ipsilateral EEG in the stimulation mode.EMG is the common information source of ipsilateral and contralateral EEG, and the effect on contralateral EEG is higher than that on ipsilateral EEG. In the imaginary action mode, EEG and EMG have no obvious causality, but there is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ipsilateral and contralateral EEG.In the same mode of action, the skew coherence of short interval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long interval, and the causality of stimulu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utonomous action, and the imagination action is the lowest at the same time interval.The phenomenon of 尾 -segment electromyoelectric coherence extremum concentration occurred in both short and long intervals, and the number of short interval coherence extremu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long interval.The results of tim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also show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short and long time intervals, which preliminarily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time interval on coherence.Through the joint analysis of EEG signals in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and different modes of ac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high causality of EEG in short and stimulating modes, which may overlap with EEG signals in short motion.Brain neurons are more active and have strong dominance over limb movements in stimulation mode.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helpful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otor ability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 of human neuromuscular system, and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help for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in the future.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18.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Field RW ,廖家华;肌电触发肌肉电刺激治疗长期偏瘫[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88年02期
2 姜明文;王人成;金德闻;王敬章;;握物受扰平衡恢复时上肢运动控制机理的实验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6年02期
3 赵光宙;;利用AR模型提取控制用肌电信号的特征[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89年03期
4 宋启敏;;一种卷动和取样相结合的肌电信号记忆显示技术[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89年06期
5 J.During;T.C.Miltenburg;胡天培;;供假肢用的肌电操纵的控制系统[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85年04期
6 杨福生;;肌电信号的处理[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7年02期
7 谢洪波,马从斌,王志中,黄海;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表面肌电分类[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年06期
8 张济川;林喜荣;;肌电假肢——原理、设计及发展[J];中国康复;1986年02期
9 杨基海,周平,娄智,刘玫;肌电信号分解及其研究现状与展望[J];生物学杂志;1999年02期
10 蔡立羽,王志中,张海虹;基于混沌、分形理论的表面肌电信号非线性分析[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研;陈佩杰;郑洁皎;;应用表面肌电图进行神经肌肉功能评估的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老年康复学术大会上海市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暨老年康复诊疗提高班论文汇编[C];2008年
2 周虹;张雁;刘芸;董恩强;;KT-90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小儿偏瘫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程明珍;;1例氯胺酮中毒性神经肌肉病的分析[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刘芳;蒲传强;;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在肌炎和其他神经肌肉病中的表达[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吕尚斌;冯尚武;吴奇勇;;神经肌肉促进法结合简易上肢机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康复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主题报告、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10年
6 李茜;周荣华;刘斌;;新斯的明对正常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的影响[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7 郑洁皎;俞卓伟;夏汶;徐洲;;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运动控制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主题报告、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10年
8 柳霞;;超短波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5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9 王健;宋超;方红光;;SEMG信号分析及其在神经肌肉功能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六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朱雯华;卢家红;;神经肌肉病病例讨论——病例6[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华凌;装一只假的“真”手[N];科技日报;2009年
2 王锦蓉;夜间小腿为何易抽筋[N];家庭医生报;2008年
3 周环;教你认识神经肌肉病[N];健康报;2006年
4 ;协同作用 导致神经肌肉阻断及呼吸抑制[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本报记者 计琳;朱常青:超越自我 生命“常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锦华;夜间小腿为何会抽筋[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唐永忠;理疗的作用机理[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8 怡山;预防中风饮食有原则[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周环;帮你认识神经肌肉病[N];大众卫生报;2006年
10 上海体育学院 史仍飞;为何走路总腿软[N];健康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歆普;基于肌电信号的多模式人机接口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阳;智能仿生手臂肌电信号—运动模型化与模式识别理论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何乐生;基于肌电信号的人机接口技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杨建坤;大腿假肢穿戴者在滑倒过程中的平衡策略研究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06年
5 吴剑锋;基于肌电信号的人体下肢运动信息获取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赵哲;中国人群神经肌肉病致病基因的筛选及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7 尚西亮;碳酸酐酶Ⅲ与肌肉疲劳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疲劳消除作用的初步观察[D];复旦大学;2009年
8 唐刚;人体典型运动生物力学仿真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郑政;针刺作用下肌肉活动的神经机制研究及一种针刺定量化方法的建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10 汪灏;去神经肌肉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丁;双间三模态神经肌肉活动范式下的脑—肌电信号处理与相干性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2 程颖;肌电信号在情感状态识别中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周丽红;肌电信号控制下肢假肢关键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高中美;基于信息融合的表面肌电信号模式分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郭芳;用于假手控制的肌电信号采集与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6 宋嵘;非线性分析及其在肌电信号处理中的应用[D];汕头大学;2002年
7 尚小晶;肌电-运动关系建模与运动模式识别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郝秀春;肌电假手控制系统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9 程鹤;基于肌电信号控制的膝上假肢设计[D];东北大学;2008年
10 贾立坤;神经肌肉促进术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骨质疏松的治疗观察[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25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725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