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体的生物安全性
本文选题:晶体 + 人工 ; 参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年34期
【摘要】:背景:在临床试验前,需对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以新西兰白兔作为植入对象进行生物学评价。目的:观察新型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体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取新西兰家兔12只,右侧眼做实验眼,植入沈阳百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制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体,左侧眼做对照眼,植入美国爱尔康公司的Acrysof IQ SN60WF人工晶体。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眼相比,兔实验眼植入后各时间点角膜、前房、植入物位置、眼后节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且角膜和晶体囊袋无炎症反应,组织增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人工晶体表面无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晶体表面、襻根部可见纤维组织。说明此款新材料与临床中已经广泛应用的产品无显著差别,即具有生物安全性。
[Abstract]:Background: before clinical trial, hydrophobic acrylates intraocular lens should be evaluated with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 as implant obje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biological safety of novel hydrophobic acrylate foldable intraocular lens. Methods: twelve New Zealand rabbits with right eye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eyes, and the hydrophobic acrylic foldable intraocular lens was implanted into Shenyang Baiao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The left eye was used as control eye, and the Acrysof IQ SN60WF IOL of Alcon Company was implant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ition of cornea, anterior chamber, implant and posterior segment between experimental eyes and control eyes, and there was no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 cornea and lens capsule,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issue proliferation. There were no inflammatory cells such as macrophages on the surface of intraocular lens, and fibrous tissue could be seen on the surface of lens and the root of haptic loop. It shows that the new material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e widely used products, that is, biosafety.
【作者单位】: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沈阳百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分类号】:R318.1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剑锋;李韵倩;代应辉;方丽;郁佳;王爱莲;;超声乳化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J];安徽医学;2009年08期
2 高婧;黄旭东;姜雅琴;;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相关因素[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秦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崔海坡;;人工晶体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J];材料导报;2008年09期
5 崔海坡;;不同人工晶体材料的特性[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6 汪红,李马号,阚秋霞;缝线与未缝线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观察[J];重庆医学;2004年01期
7 赵凤琴;王玲;滕臣;;896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1年06期
8 杨晓春;万芳;何远航;姜登旗;;高龄白内障患者2种小切口手术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1年06期
9 马骁;李朝辉;;囊袋张力环植入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J];创伤外科杂志;2010年03期
10 陈佳;喻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宏健;吴善君;文丰;徐晓萍;;微切口冷超声乳化行先天性白内障吸除及卷折式人工晶体植入临床分析[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8年
2 冯燕敏;;外伤性无虹膜眼的带虹膜人工晶体植入术[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2009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集[C];2009年
3 周爱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并发前葡萄膜炎32例[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2009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集[C];2009年
4 龚海军;;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护理[A];河南省五官科专科护士培养及岗位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龚海军;;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护理[A];2014年河南省五官科专科护士培养及岗位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鲍春波;生物软组织建模仿真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亚红;白内障MSICS+IOL术的角膜地形图研究及中医证型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马应;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对比观察[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3 陈俊卿;白内障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DMD)临床诊治分析(附1例病例报告)[D];浙江大学;2011年
4 张伟;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后的倾斜和偏心及视觉质量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5 徐科;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未脱镜相关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1年
6 温新富;新一代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Sensar AR40e临床应用观察及其与硅胶人工晶状体的比较[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7 丁衍;白内障术后Sensar AR40e和硅胶人工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量化比较[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8 姚长海;不同术式白内障术后眼压、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眼轴及角膜地形图的随机对比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9 汪雪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胡晓耘;两种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的临床疗效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风仙,刘君,杨秀珍;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效果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2 王政,谢德雍;折叠式人工晶体二期缝线固定术[J];咸宁医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3 李文吉,金龙山,鲁杰,崔仁哲;推注器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致晶体断裂1例[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4年04期
4 宋金玉;;亲水丙烯酸折叠式人工晶体临床应用的效果分析[J];实用防盲技术;2006年04期
5 张越梅;刘锦;;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189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6 张晓鸣;;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年07期
7 张劲松,张洋,张瑞君;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6年10期
8 刘奕志,李绍珍;折叠式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J];中华眼科杂志;1997年05期
9 赵烨;刘明曦;张阳;;综合护理路径在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10 华佩炎,张钧;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分析[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荣;叶红;邹淑英;陈荣;;角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合作医疗模式的体会[A];西部地区眼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吴建峰;毕宏生;蔡宛亭;刘冬梅;解孝锋;;折叠式人工晶体的后房悬吊植入[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曾庆森;;超声乳化透明晶体摘出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曾庆森;杨路;余腾;李小萍;;超声乳化透明晶体摘出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柳金;白内障门诊术后自护[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本文编号:1786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786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