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羧甲基壳聚糖-血小板复合材料在兔耳动脉出血模型中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9 12:35
【摘要】:目的探讨可溶性羧甲基壳聚糖-浓缩血小板复合止血材料在新西兰白兔耳动脉出血模型的止血效果。方法将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可溶性羧甲基壳聚糖/血小板复合止血材料组(CC/PRP)、羧甲基壳聚糖组(CC)、冻干血小板组(FDP)及空白对照组(BC),8只/组,建立耳动脉出血模型,并将对应的止血材料敷于新西兰白兔耳部出血创面,观察各组材料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结果对于建立的耳动脉出血模型,各组材料均可完成止血。CC/PRP组、CC组及FDP组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C组与FDP组间止血时间及失血量差异显著(P0.05);与单独使用CC或FDP相比,CC/PRP组止血时间显著性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羧甲基壳聚糖和PRP联合使用对新西兰白兔耳动脉出血具有更加显著的止血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emostatic effect of soluble carboxymethyl chitosan-platelet concentrate compound hemostatic material on rabbit ear arterial hemorrhage model.Methods 32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soluble carboxymethyl chitosan/platelet composite hemostatic material group(CC/PRP),carboxymethyl chitosan group(CC),freeze-dried platelet group(FDP) and blank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BC) and 8 rats/group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model of auricular artery hemorrhage, and the corresponding hemostatic materials were applied to the ear hemorrhage wounds of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to observe the hemostatic time and amount of hemorrhage in each group. The hemostasis time and blood loss of CC group and FDP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0.05). Compared with CC or FDP alone, the hemostasis time and blood loss of CC/PRP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and the hemorrhage volum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0.05). Conclusion Carboxymethyl chitosan and PRP combined use of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 ear artery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Bleeding has a more significant hemostatic effect.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输血科;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整形外科;
【分类号】:R318.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伊智峰;罗勇悦;丁丽;李永振;陈鹰;彭政;;天然橡胶/羧甲基壳聚糖抗菌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广东化工;2009年10期

2 肖玉良;段桂运;李福荣;夏成才;游桂荣;韩俊芬;郭丰广;;新型絮凝材料——羧甲基壳聚糖的合成新工艺研究及其性能表征[J];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05期

3 金黎明;覃仙玲;曹鹏;赵小菁;李春斌;齐小辉;范圣第;;硒化羧甲基壳聚糖的合成及表征[J];化学世界;2012年01期

4 陈浩凡,潘仕荣,王琴梅;不同取代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结构测定[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2期

5 张维颖,朱基千,徐政,顾其胜;影响水溶性羧甲基壳聚糖稳定性的外界因素[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5年04期

6 陈浩凡;潘仕荣;胡瑜;;不同取代羧甲基壳聚糖体外酶降解的研究[J];中国药师;2005年10期

7 黄崇基;葛为公;;水溶性羧甲基壳聚糖在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吴奕光;韦少慧;郑宗坤;周莉;刘波;蒋志刚;吴灿光;;低取代6-0-羧甲基壳聚糖结构及其抗菌和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9 周贵;奚廷斐;郑裕东;汤京龙;郑琪;;羧甲基壳聚糖膜的生物学评价与降解模型研究[J];透析与人工器官;2008年04期

10 孙莹;;羧甲基壳聚糖作为人工信号转导体系中间介质的可能性探讨[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浩凡;潘仕荣;;羧甲基壳聚糖的毒性评价[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常菁;刘万顺;韩宝芹;刘冰;;羧甲基壳聚糖和羧甲基甲壳素的生物学性质研究和比较[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5)[C];2007年

3 黄爱宾;刘彩凤;邹阿龙;;钙离子交联硫酸化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抗坏血酸盐多孔海绵[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潘仕荣;陈浩凡;莫家聪;王德娟;;O-羧甲基壳聚糖的生物性能与防止术后粘连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易金红;高强;陈亚芍;;羧甲基壳聚糖修饰玻璃表面生物相容性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黄鑫;陈欣;张向梅;许零;赵荧晖;魏世成;;羧甲基壳聚糖/明胶水凝胶对大鼠皮肤全层创面的修复作用[A];急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专题系列研讨会之感染创面综合治疗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7 梁晓飞;王汉杰;田惠;罗浩;成靖;郝丽娟;常津;;新型载药磁性阳离子高分子脂质体的制备[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秀娟;羧甲基壳聚糖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骨缺损修复应用方面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朱琳;蚕蛹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与特性及其对大鼠术后肠粘连的预防作用[D];苏州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绍鹏;羧甲基壳聚糖银络合及活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珍珠;无瘢痕化医用组织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3 吕丛仪;新型藻蓝蛋白/羧甲基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4 胡芮;羧甲基壳聚糖锌促进创伤愈合作用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刘学玉;羧甲基壳聚糖锌多肽复合材料局部应用对巴马小型猪龈沟液中IL-1、TNF-α和PGE-2含量及牙周各指标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6年

6 李静;壳聚糖的改性及其止血功能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7 董鹏飞;羧甲基壳聚糖钙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研究[D];滨州医学院;2010年

8 付大伟;羧甲基壳聚糖止血作用研究及其血液安全性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郭苗苗;水溶性O-羧甲基壳聚糖止血海绵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杨照;高分子羧甲基壳聚糖的性质及其止血和愈创功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50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250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a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